槐枝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异名 槐嫩蘖(《唐本草》)。 基源 为豆科槐属植物槐的嫩枝条。 原植物 槐Sophora japonica L. 余项参见“槐花”条。。 【化学】: 含芦丁。 参考文献 CA 1965;62:12156b 【药性】: 性味 《纲目》:“苦,平。” 主治 崩漏带下,心痛,目赤,痔疮,疥疮。 ❶ 《别录》:“主洗疮及阴囊下湿痒。” ❷ 《唐本草》:“嫩蘖枝炮熨,止蝎毒。” ❸ 《本草拾遗》:“木为灰,长毛发。” ❹ 《本草图经》:“春采嫩枝,煆为黑灰,以揩齿去蚛:烧青枝取沥,以涂癣。” ❺ 《纲目》:“治赤目,崩漏。” ❻ 《滇南本草》:“洗皮肤疥癞,去皮肤瘙痒之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浸酒或入散剂。 外用:煎水熏洗或烧沥涂。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槐枝汤(《太平圣惠方》)治风眼赤碜涩,生赤脉,及膜热泪出不止:槐枝、柳枝各30g,青钱30文,青盐0.2g,朴硝0.3g,醋淡浆水600ml。 上药于铜器中,慢火煎,常微沸,如鱼眼,别以槐、柳枝如筋长十数茎,线札搅药,看浆水色如绿苔,减半,滤过澄清,盛器中候微温洗眼。 ❷ 槐枝膏(《疡医大全》)治疮疖:槐枝(取2~3寸长)360段。用麻油1500g,入锅内熬至枝枯黑为度,过滤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入密陀僧细末250g,搅匀,再入煆龙骨、象皮(砂炒成珠)、血余、乳香(去油)、没药(去油)、赤石脂等细末各15g,搅匀,摊纸上,贴患处。 ❸ 《中国民间草药》:“治胸痛:槐枝60g,荔枝30g,老鹳草20g,鸡矢藤30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千金方》:“治九种心痛:新生槐枝30g,去两头。细切,以水600ml,煮取200ml,顿服。” ❷ 《梅师集验方》:“治崩中或赤白,不问年月远近:槐枝,烧灰,食前酒下2g。” ❸ 《传信方》:“治痔核:槐枝,浓煎汤,先洗痔,便以艾灸其上壮,以知为度。” ❹ 《宁夏中草药》:“治阴囊湿痒:槐枝60g。水煎服。” 食疗 ❶ 槐枝酒(《太平圣惠方》)治痔疾数年不差:槐枝叶600g,槐子仁60g,苍耳茎叶300g,水煮,去渣,澄清,候湿入 末2500g,糯米1500g,蒸熟拌和入瓮,如法盖覆,候酒热,任性饮之。 ❷ 槐枝酒(《百病中医药酒疗法》)治风痹,肢体疼痛,痿无力:槐枝(切碎)1000g,曲350g,糯米6000g。将槐枝煮汁,同曲、米如常法酿酒,酒成压去糟渣。随量徐徐温饮,不拘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