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岩莴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岩莴苣 【概况】: 异名 锈草、岩枇杷(贵州)。 基源 为苦苣苔科粗筒苣苔属植物革叶粗筒苣苔的全草。 原植物革叶粗筒苣苔Briggsia mihieri(Franch.)Craib [Didissandra mihieri Franch.,Briggsia fritschii(Lévl.)Craib]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0.8~3cm,直径约3mm。叶片革质,狭倒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10cm,宽1~6cm,顶端圆钝,基部楔形,边缘具波状牙齿或小牙齿,两面无毛,叶脉不明显;叶柄盾状著生,长2~9cm,无毛,干时暗红色。聚伞花序2次分枝,腋生,1~6条,每花序具1~4花;花序梗长8~17cm,无毛或被疏柔毛;苞片2,长1~2mm,近无毛;花梗细,长2~3cm,疏被短腺毛或脱落至近无毛;花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长圆状狭披针形,长4~6mm,宽1.5~2mm,顶端渐尖,全缘,疏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具3脉;花冠粗筒状,下方肿胀,蓝紫色或淡紫色,长3.2~5cm,直径1.5~2.6cm,外面近无毛,内面具淡褐色斑纹,筒长2.1~4cm;上唇长8mm,裂片半圆形,长5mm,下唇长1.4cm,3浅裂,裂片近圆形,长6~7mm。上雄蕊长约1.6cm,著生于距花冠基部8mm处,下雄蕊长约1.7cm,著生于距花冠基部1.2cm处,花丝疏被腺状短柔毛,花药卵形,长约1.5mm,药室不汇合;退化雄蕊长1mm,著生于距花冠基部2mm;花盘杯状,高约1.2mm,边缘波状;雌蕊被短柔毛,子房狭长圆形,长1.2~1.4cm,直径1.1~1.3mm,花柱长1.5~2mm,柱头2,长圆形,长约2mm。 蒴果倒披针形,长3.4~7cm,直径3.5~4mm,近无毛。花期10月,果期11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9卷.图版53∶4-6) 生境与分布 生于阴湿岩石上;海拔650~1710m。分布于广西隆林、四川南部和贵州。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 【药性】: 性味 苦,温。 功效 强筋壮骨,补虚止咳,止血生肌。 主治 劳伤,咳嗽,跌打损伤,刀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绒包敷。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贵州草药》:“治跌打损伤:岩莴苣、小马蹄草、红酸浆草、仙桃草、红牛膝各9g。泡酒250g,浸3天后取酒服。每日3次,每次15g,体弱者酌减。另以药酒擦患处。” 单方应用 ❶ 《贵州草药》:“治劳伤:岩莴苣120g,泡酒,早晚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