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径庭
[结构] 偏正式。 [释义] 相差很远。径:门外路。庭:堂外地。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南宋陈简斋、陆放翁、杨万里、周必大、范石湖诸人之诗……其与但为风云月露之形者大相径庭。” [功能、例句] 多作谓语。 谭士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一个材料,经过几个转手以后,可能与本来面目大相径庭。” [附条] “径庭”。南朝·梁·刘峻《辩命论》。 [同义] 截然不同 迥然不同 天壤之别 [反义] 不相上下 大同小异 如出一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