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回阳玉龙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回阳玉龙膏 【方源】: 《仙传外科集验方》。 【异名】: 回阳玉龙丹(《疡科选粹》卷二)、玉龙膏(《理瀹》)。 【组成】: 草乌三两(炒) 南星一两(煨) 军姜二两(煨) 白芷一两(不见火) 赤芍药一两(煨) 肉桂半两(不见火) 【用法】: 上为末,用热酒调敷。 发背发于阴,又为冷药所误,又或发于阳而误于药冷,阳变为阴,满背黑烂,四周好肉上用洪宝丹,把住中间,以此药敷之。流注冷证多附骨,内硬不消,骨寒而痛,筋缩不伸,若轻用刀针,并无脓血,若只有乳汁清流,或有瘀血,宜用此药敷之。 鼓椎风起于中湿,或伤寒余毒,又或起于流注之坏证,或起于风湿虚痹。 未破则肌肉尚未死,急以此药,热酒调敷膝 内则用追风丸,倍加乳香以伸筋,如法服之,无不愈者。男子妇人久患冷痹血风,手足顽麻,或不能举动,可用绵子夹袋此药在中心,却以长布缠在痛处,用绢袋系定,此药能除骨痛附在肉上,觉皮肤如蚁缘,即其功也;如痹,可加丁皮、吴茱萸、没药、大草乌等分,然后全在追风丸,表里交攻,去病如神。 风脚痛不可忍,内用追风丸,外用此方加生面,姜汁调热敷,欲得立止,可依法加乳香、没药化开,酒调为妙。 久损入骨者,以致死血在所患之处,遇风寒雨湿,其病即发,宜此方热酒调敷;内则用搜损寻痛丸,表里交攻为妙。 虽然血气虚弱之人,病在胸胁腰背之间者,谓之脱垢,不除变为血结劳,不论老少,年远近岁,大而遍身,小而一拳半肘,医之则一,此等乃根蒂之病,此非一剂可愈,磨以岁月,亦可安。治石痈,用此方热酒调敷,外却用洪宝箍住四周,待成脓后破。 妇人乳痈,或经候不调,逆行失道;又有邪气内郁,而后结成痈肿,如初发之时,宜于此方中用南星、姜汁、酒二停调匀热敷,即可内消。欲急则又佐以草乌,此药味性烈,能破恶块,逐寒热,遇冷即消,遇热即溃。 宿痰失道,痈肿无脓者,可用此药点头,病必旁出,再作为佳,不然,则元阳虚耗,此为败症,元阳虚耗败证者,急用全体玉龙敷之,拔出成脓。服药则通顺散加桔梗、半夏、当归、肉桂等药。 肚痈证,初觉腰痛,且以手按之痛苦,走闪移动,则为气块。若根不动,外面微有红肿,则为内痈,急以此方拔出毒气,作成外痈,然后收功冲和,内则用通顺散加忍藤,治法如前。。【主治】: 发背,流注,鼓椎风,久损痛,冷痹,血风,风脚痛,石痈,妇人乳痈,痈肿无脓,肚痈。 【方论选录】: 此方有军姜、肉桂足以为热血生血,然既生既热而不能散,又反为害,故有草乌、南星足以破恶气,驱风毒,活死肌,除骨痛,消结块,唤阳气。 又有赤芍、白芷足以散滞血,住痛苦,生肌肉。加以酒行药性,散气血,虽十分冷证,未有不愈。端如发寒灰之焰,回枯木之春。大抵病冷则肌肉阴烂,不知痛痒。 其有痛者又多,附骨之痛不除,则寒根透髓,非寻常之药所能及。惟此药大能逐去阴毒,迎回阳气,住骨中痛,且止肌肉皮肤之病,从可知矣。 但当斟酌用之,不可太过,则为全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