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关于经济特区和增加对外开放城市问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关于经济特区和增加对外开放城市问题 《关于经济特区和增加对外开放城市问题》是邓小平1984年2月24日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谈话的一部分。1980年8月,五届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为了了解3年来特区的经济发展情况,邓小平先后视察了三个特区和宝钢。在视察期间,他写了一些题词。在深圳的题词是:“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在珠海的题词是:“珠海经济特区好。”在厦门的题词是:“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在宝钢的题词是:“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邓小平视察结束回到北京后,就特区的开放政策和怎样进一步开放的问题发表了这篇讲话。其主要内容如下:(1)面对特区到处一片兴旺发达的新景象,高度评价特区建设的高速度和高效率,这些都是由于中央给予了优惠的政策,他们搞了承包制所取得的。(2)结合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针对特区的发展分别给予了客观、具体的指导:在深圳至少有两件事情可以搞,一个是建核电站,一个是吸引华侨投资办所大学;厦门特区地方划得太小,要把整个厦门岛搞成特区,这样就能吸收一批华侨资金,许多外国人也会来投资,可以把周围地区带动起来,为它服务,使整个福建省的经济活跃起来。(3)强调实行开放政策的指导思想不是收,而是放。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资金,可以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特区将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文章明确提出,除现有4个经济特区之外,要再开放几个点,增加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等。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这样做,肯定利多弊少。另外,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海南岛的经济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4)阐明“高收入高消费”的政策不符合中国现在的国情,但可以让一部分地方先富裕起来,不能搞平均主义。邓小平的这篇谈话,受到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随后召开的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根据谈话精神提出了具体贯彻落实的意见,这是发挥沿海大中港口城市的优势,开创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新局面,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不久,对外开放由4个经济特区扩展到沿海14个港口城市。继此之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地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步子也在不断地加快。原文约1 500字,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 ☚ 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三点意见 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计划管理体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