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报告》
这是陈云1951年10月25日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作的报告。报告指出:我们的人民经济事业在抗美援朝的斗争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并不是像帝国主义者所妄想的那样在经济上不能恢复和发展。报告分三部分。(1)农业情况。战胜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后取得了丰收,农业总的情况是:主要产粮区,除江西不收外,都是丰收。另外有一部分地区遭受旱、水灾,但不是主要产量区。全国正在秋收,估计粮产超过去年。棉花产量已超过抗日战争之前,取得了我国历史上的最高纪录的成绩。粮食总产量超过去年的原因是:
❶实行了土地改革,减租退押,农民的副业产品能卖出,政府和合作社又给了种种协助,农民有了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今年国家贸易部门、合作社卖出的肥料数量远过于去年,就是一例。
❷两年来,政府拨出巨款兴修的水利工程开始见效,减少了旱灾,增加了灌溉面积。
❸人民政府用了很大力量领导农业进行农业生产。如组织了许多互助组织,领导了灭虫运动,组织农民挑水点种了三千万亩棉花,排水抢救水淹地等等。(2)工商业情况。公私工业都有进一步的恢复。钢铁、煤炭、电力、轻工业的纱布、麻袋、纸张、面粉、卷烟、火柴都有增产。商业方面也有进一步的恢复。各地人民政府的贸易部门、合作社、私营企业、公私运输企业广泛开展了城乡交流,这是商业恢复的重要原因。失业人数减少,就业人数增加,公私关系有了很大进步。(3)财政情况。若干年来可以用于经济、文化和其他事业的财力,不得不转用于国防;为了保国卫民,这样的转移使用是完全必要的。但即令如此,今年度我国所支出的经济建设的投资,文化事业的经费,仍然超过了去年。全国财政收入迅速增加,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恢复,国营企业增产收入增加,全国人民踊跃纳税,各地工商界签订爱国公约,集体交税,这样,充裕了国库。金融物价也保持了基本稳定。陈云的报告还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个节约增产运动,所有政府机关、国营企业、军事部门及其他方面,都必须实行节约。在企业方面,则要求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经济核算制,一方面反对浪费,厉行节约;一方面努力增产,降低成本。陈云的报告说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两年中,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农业和工业生产的大部分已接近于恢复到我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一部分已超过了这个水平,国家的财政也完全有办法供应国防、经济、文化及其他方面的迫切需要,奠定了新中国以后的经济建设的基础。报告全文约6 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