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喉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喉痧 ❶ 喉科病名。 见《重辑烂喉 ”即烂喉 临床上以发热,咽喉肿痛,甚则腐烂,皮肤有弥漫性猩红色皮疹,疹后有脱皮为其特征。还有丹痧、丹疹、疫喉、烂喉丹痧等名称。多由外感温热疫毒时邪,从口鼻吸入,聚于咽喉所致。本病初起突然高热、恶寒、战栗、头痛、胸闷、呕逆、烦躁、咳嗽、倦怠,咽红焮红肿痛,经半日至一天,身热更高则不恶寒,肌肤出现细微红小点,依次分布于面、胸、背、四肢等处,渐致周身密布,融合成片,而不隆起,摸之不碍手,弥漫一片猩红,状如涂丹,用手压之立即退色,红痧虽遍布周身,唯口唇四周独无,形成苍白。 此时患儿舌苔光红,或红绛起刺如杨梅,同时颈之两旁有筋核肿起,经3~5天即发病至一周左右,热势下降,咽喉腐烂和疼痛,日趋减轻,皮肤开始脱屑,屑皮如鳞片状,约2周内脱尽,此时若无其它病变即可恢复健康。根据病情发展临床多分为:邪侵肺胃,证见初起突然发热恶寒,头痛呕吐,咽喉疼痛红肿,肌肤丹痧隐约可见,舌红苔白脉浮数。 治宜辛凉清透,解毒利咽,方可选清咽汤、解肌透痧汤、银翘散或荆防败毒散加减。毒蕴营血,证见壮热,不恶寒,烦渴欲饮,咽喉红肿腐烂,甚则阻塞不通,气急声哑,皮疹密集其色红晕如斑,甚则神昏谵语、痉厥,此时舌红起刺,苔少,脉洪数。 治宜清气凉营,解毒救阴,方选加减黑膏汤。若病势较重者,可用凉营清气汤;若见舌质红绛或焦糙,丹痧布齐,气分之邪已透,当用大剂清营凉解,方选清营汤加减;若痧密自汗,谵语起坐如狂,喉烂,脉实,大便秘结,此由热毒深重,弥漫之焦,耗液竭阴,势将燎原,此时应釜底抽薪,急下存阴,可用犀连承气汤。 疹后阴伤,证见丹痧渐消,热势下降,咽喉腐烂和疼痛日趋轻减,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养阴生津,佐以清热,方选清咽养营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