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1856—1939)人格理论的一部分,认为人格的体现是一种内部心理动机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人格内部三成分(本我、自我、超我),之间互动的过程,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一般是我们所意识不到的,处于无意识和前意识中。本我处于人格深层结构,混沌不分,按快乐原则操作,以性本能为核心。超我是社会规范、良心道德内化的结果,处于人格结构最高层次,按理想原则操作。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智和审慎,它要为本我服务,又要考虑客观现实条件和超我的监督,最大限度满足本我的要求,按现实原则操作,起到调节的作用。这三个成分是不断相互影响的,一个结构成分的变化,必然导致其他成分的改变。三者处于动态相对平衡状态中,共同构成整体人格。一旦这种平衡关系遭到破坏,便会产生精神病或心理变态。(王 宏)马斯洛(1908—1970)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1934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7年被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他的人本主义理论主要阐明人除了一般生理需要外,还有高级的心理需要和动机,包括社会性需要和创造需要,这是人的内在价值。他相信,生物进化所赋予人的本性基本上是好的,越是成熟的人越具有创作的能力,只有当人的内在本性被扭曲或受到挫伤时才会出现破坏的行动;过去的心理学过于看重人的弱点而忽略了对人的力量的研究,是一个严重的缺陷。他对健康人的心理进行研究,后来发展为自我实现论,即研究人的价值或丰满人性实现的理论。他的另一个主要理论是需要层次论,这是一种阐明人的动机结构的理论,最早在他的《人类动机论》一文中提出,后经修改收入《动机与人格》一书,该书还收入了他关于自我实现者的调查研究文献。《人类动机论》包含了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的主要观点,曾多次被美国的管理学和心理学文集转载,并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其他国家出版。他后期的主要著作还有《存在心理学探索》、《科学心理学》、《人性能达的境界》等。

☚ 存在主义心理学   尼采 ☛
0000564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