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fuluoyide de jingshen fenxishuo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S·弗洛伊德创立的人格理论。其研究对象为病态人格和潜意识活动;其核心思想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能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19世纪80年代,弗洛伊德用自由联想方法研究梦、失言、遗忘等心理现象,并根据这些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人格结构(心理结构)理论。他认为,心理结构是由原我(伊底)、自我和超我三种不同成分构成的。原我(伊底)、储存着潜意识的驱力和冲动,他把这些潜能称为里比多(libido)。里比多含有泛性意义,除性之外,还包括一切寻求快乐的冲动。因人不能忍受本能冲动所引起的心理紧张,故在伊底内就幻想某个客体的表象存在,使本能愿望得到暂时满足而缓和紧张状态。所以,伊底是受快乐原则支配的。这种愿望的满足,常见于婴儿的心理机能、做梦和精神病患者的幻想中。自我是由伊底发展来的。它利用伊底的能量形成自己的结构的机能,控制着伊底,保持着同外界的适当联系。它遵循现实原则,用理智使个体区别外在事实和主观想象,并作出适当行动以检验其是否有效。超我体现着内化了的社会价值、社会理想和道德规范。它是儿童在同双亲和社会交往中,把父母和社会的要求内化后形成的。伊底、自我和超我处于相互交织和不断冲突之中。弗洛伊德根据以上心理结构的分析,认为个体在达到成熟的过程中要经历五个阶段:
❶口唇期(0~1岁)。婴儿从口唇活动(吸吮)获得最大快乐。
❷肛门期(1~3岁)。肛门区域为儿童性兴趣的集中点。儿童渐渐知道使人愉快的感觉,如大便产生肛门区域粘液膜的感觉。
❸生殖器期(3~6岁)。又称恋母或恋父情绪阶段。这阶段的儿童依恋于父或母的异性一方
❹潜伏期(6~12岁)。儿童随着产生抵御恋母情绪的较强情感,便进入潜伏期。其性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这时期被压抑的情感几乎一扫而光,因此它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
❺青春期即生殖阶段(13~19岁)。经潜伏期后,性的能量便象成人一样涌现出来。个体试图从父母那里摆脱出来建立自己的生活,但这并非是易事。从对父母的从属关系中分离出来,在情感上会觉痛苦,也易产生性冲动和与成人的抵触情绪。弗洛伊德认为,在儿童发展的一定阶段,若他们获得的快感太少而觉得不幸和挫折时,发展就可能被抑制而产生停滞,并导致不良人格出现,如沮丧、吝啬、消极抵抗、自恋、傲慢等。弗洛伊德的理论有一定的科学性,他不仅用以治愈了大量精神病人,而且进行了心理学研究,一些具体方法,如临床观察,在以后被不少心理学家所接受。某些观点,如无意识动机能影响人的活动和思想,儿童的早期经验可能影响人格的某些方面,也有启发作用。但泛性论观点是荒谬的、错误的,受到许多心理学家的批判。

☚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艾里康宁与达维多夫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 ☛
0000434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0: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