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弗洛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弗洛姆 弗洛姆1900—1980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犹太人。1922年获海德尔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4年移居美国,私人开业,先后执教于哥伦比亚、耶鲁、密西根等大学,最后执教于国立墨西哥大学。他的思想受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重影响,主张以精神分析来理解社会历史过程和政治人物,重视政治因素和社会关系,提出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综合思想的设想,即“受辩证法和人道主义指导的精神分析”。他认为人来自于自然界和动物界,但分离于自然界、动物界。人意识到他自己,也意识到他与外界、与他人的分离,这种分离使他有选择自己生活的自由,而这种自由又给人类生活以意义和潜能,同时也产生焦虑。他强调社会环境决定个人的基本需要,不同社会和群体中形成人的不同性格,即“社会性格”。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为自己的人》、《论健全的社会》、《论马克思与弗洛伊德》、《在幻想锁链的彼岸》、《精神分析的危机》、《人的破坏性剖析》、《占有还是存在》、《弗洛伊德的伟大和缺陷》、《爱的艺术》、《自我的追寻》、《心理分析与宗教》、《禅与心理分析》等。 ☚ 本尼迪克特 叔本华 ☛ 弗洛姆1900—1980Erich Fromm美国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出身于德国。1922年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1929年到1934年在法兰克福心理分析研究所和社会研究所工作。纳粹夺取政权后流亡美国并入美国籍。先后在耶鲁大学、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执安州立大学、纽约大学任教。是美国新弗洛伊德主义的创始人,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心理分析和伦理学》、《自为的人》、《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革命和希望》等。弗洛姆认为,道德的出发点是人本身,人性和支配人性发展的规律是道德的根据。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有自我意识和理性的社会存在。理性是人的本质和天性,这种本质和天性使人类行为具有了自己的正确规范。他主张客观道德,反对价值判断的任意性、相对性。主张人是为了自己而存在的,自己决定善与恶的标准,反对以服从为中心的客观权威主义。认为并非符合权威希望的就是善的,凡对人有利的就是善的,反之则是恶的。他主张一种“规范人本主义”,其主题是“人性”,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生与死的矛盾,长远理想与短暂生命的矛盾,孤单的个人与他人、社会的矛盾。但他同时认为,这些矛盾是无法最终消除的,人只能立足现实、承认实际和努力奋斗,自己从生活中找出意义。弗洛姆认为,人自身生存的需要和社会联系、生产创造的需要,决定着人的心理定向,每个人的心理占优势的定向形成为特殊性格。认为西方文明中有两种基本的性格类型,一种是“非生产性性格倾向”,一种是“生产性性格倾向”。在现代工业社会人性异化的条件下,“非生产性性格”表现出顺从、依赖、自卑、狡诈、冷酷、盲从等特征,它把道德价值看成是外在于自身的,使人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而“生产性性格”则表现出主动性、自发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它使人领会到自身的潜力,切实地创造出自己,使人成为有道德的人。弗洛姆主张建立一种人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使人的个性和一切创造性的潜能都得到发展;这样的社会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因此只有通过“爱的教育”和“心理净化”才能实现。当然,这只是他的主观空想。 弗洛姆1900—1980Erich Fromm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原籍德国,早年攻读社会学和心理学。接受弗洛伊德的理论,但不同意他的本能论,强调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人在社会的影响下实现个性化的过程,也就是性格的形成过程。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是病态的不合理的社会,它摧毁了许多人经济上的独立,增加了人们的孤独、寂寞、软弱、恐怖之感,于是原来追求自由的人,现在却企图逃避自由了。主张改造这个病态的社会,但不是进行社会革命,而是通过精神分析治疗人们的病态心理。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心理分析和宗教信仰》、《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爱的艺术》、《精神健全的社会》、《为自己的人》等。 弗洛姆 弗洛姆1900—1980德裔美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者。出生于法兰克福,在海德堡大学获博士学位后研究心理分析学,曾执教于华盛顿心理学院、纽约科学学院等。试图把弗洛伊德对于人的心理学观点和马克思对于人的社会历史观点糅合在一起,以补充各自的“片面性”。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但却是通过对人的本能结构的改变而起作用的,文化的压抑体现为本能的压抑,必须考虑人的心理本能结构来设计未来社会的蓝图。对马克思早期手稿加以心理学的解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传统人道主义的发展和产物。主要著作有《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逃避自由》、《心理分析与宗教》等。 ☚ 卡尔纳普 伽达默尔 ☛ 弗洛姆 弗洛姆1900—1980Erich Fromm亦译“弗罗姆”。心理学家,精神分析文化学派的主要代表,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倡导者。生于德国法兰克福。1922年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慕尼黑大学和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接受精神分析训练。1929年入法兰克福精神分析研究所和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同霍克海默尔(Max Horkheimer, 1895—1973)等人一起致力于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建工作。1934年移居美国,先后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贝宁顿大学、威廉·怀特的精神病学院以及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大学、纽约大学。1974年移居瑞士。综合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理论,提出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系统理论。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1941年)、《为自己的人》(1947年)、《爱的艺术》(1956年)、《精神分析的危机》(1970年)、《弗洛伊德思想的贡献与局限》(1980年)。 ☚ 贝利 弗罗姆 ☛ 弗洛姆 弗洛姆1900—1980Erich Fromm心理学家。精神分析文化学派的主要代表,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权威,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倡导者。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血统。1922年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9年入法兰克福精神分析研究所和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同马克斯·霍克海默等人一起致力于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建工作。1933年移居美国,先后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贝宁顿大学、威廉·怀特的精神病学院以及墨西哥国立大学。1971年后移居瑞士。综合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理论,提出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系统理论。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为自己的人》、《自我的追寻》、《论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弗洛伊德的伟大和缺陷》、《爱的艺术》等。 ☚ 奥尔波特,戈登·威拉德 鲁利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