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弗洛伊德主义的道德理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弗洛伊德主义的道德理论

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解决道德问题的一种现代西方伦理学说。产生于19世纪末,其发展可分为新老两个阶级。老弗洛伊德主义以弗洛伊德本人为代表。他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按“唯乐原则”行事,追求性欲的满足;“自我”受现实原则“支配”,它限制、压抑本我;“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根据“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本我,以达到自我理想的实现。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的内驱力在于无意识的性欲,即“里比多”的冲动,人的行为无不带有性欲色彩。他把人类最早的道德描述为由“俄狄甫斯情结”所引起的悔罪感和原始禁忌,以后通过生物遗传和家庭教育的压抑,形成社会习俗、道德规范和宗教戒律。他认为,由良心和自我理想构成的“超我”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负责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性本能是良心出现的根据,也是道德关系、道德情感的基础。人生的意义和最高目的是追求幸福与快乐,这是由快乐原则决定的。然而,社会道德规范压抑性欲、破坏人的幸福。因此,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的,社会是一种压制个性的机构,而个人具有天赋的反社会性和破坏本能,即损人利己的生物本能。所以,他把利己主义看作是人们相互关系的主导原则。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