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副词 用于谓语前,表示动作或数量仅限于某个范围,义即“只是”、“仅仅”。 ❶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❷ 二人之宠,取过庸,不笃。(《汉书·佞幸传序》)——过庸:过于常人。不笃:不太深。 ❸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司马文正公集·训俭示康》)——干:求。 助词 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义即“得”、“著”,或随文义灵活译出。 ❶ 少年留取多情兴,请待花时作主人。 (《全唐诗·刘禹锡:酬思黯代书见戏》)❷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白居易集·杨柳枝》)❸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漱玉集·渔家傲·天接云涛》)❹ 更明年看取,东阡北陌,黄云万里。 (《全宋词·杨无咎:水龙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