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

由于构成成本的各个要素——工资、租金、利润、利息的增加造成普遍物价上涨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包括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工资与利润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关于通货膨胀的一种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萨缪尔森、托宾(J.Tobin)等。他们认为,市场上存在两大垄断力量,即垄断企业和强大的工会组织。垄断企业控制价格水平,使其易涨不易跌,从而形成“价格刚性”;工会组织控制工资,使其易升不易降,从而形成“工资刚性”。垄断企业使物价上涨,工会相应地要求增加工资;垄断企业在工资提高的基础上按成本定价,物价再度上涨,工资随之再度增加,形成物价-工资螺旋式上升,导致通货膨胀。他们把通货膨胀归因于商品生产成本(或是工资成本,或是利润,或是工资和利润共同)的增加,即归因于生产要素的变动,与凯恩斯经济理论中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有很大区别,被称为“新通货膨胀”,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又称 “新通货膨胀论”、“工资冲击性通货膨胀”以及“供给通货膨胀”等,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50~60年代,主要是工资推动通货膨胀,70年代则强调石油冲击通货膨胀。总之,这一理论试图从供给方面说明通货膨胀的成因。西方学者主要强调的是工资成本因素。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由于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工资由工会和雇主协议产生。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从而成本提高,导致物价上涨造成通货膨胀。反过来,物价上涨又使工人要求提高工资,物价又上涨,造成工资和价格螺旋式上升运动,通货膨胀呈加剧趋势。70年代后,又用石油价格的冲击解释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除此之外,还有利润提高所造成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垄断企业或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论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比如政府冻结工资的收入政策、管制物价、限制垄断的政策等。这一理论同需求拉上通货膨胀论又结合在一起共同解释通货膨胀的起因,称为混合通货膨胀理论。这两种理论80年代后,已不再流行。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一种侧重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形成机理的假说。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成因分析者们大都认为,由供给因素变动形成的通货膨胀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
❶工会力量对工资的提高要求。
❷垄断行业中企业为追求利润制定的垄断价格。因此,供给或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也可以分别从工资推进和利润推进两方面来考察。
工资推进通货膨胀 许多人都持这样一种看法:如果发达工业国家中强大的工会通过斗争取得成果,使得货币工资率比劳动生产率增长得更快,企业发现单位产出品中人力成本上升了,就会提高产品价格,以补偿较高的成本,维持一定的盈利水平,这就会使工资提高并引发一系列的物价上涨。
工资推进通货膨胀的条件 持上述见解的大多数经济学家强调,工资推进通货膨胀一般只在有工会垄断因而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工市场的条件下才出现。这种不完全竞争劳工市场,通常的特征是:货币工资是不能下降的,结果就是图1—10 D部分的AS1,表示的那种总供给曲线。
图1—10中,W/P代表实际工资,Y代表产量,N代表就业,DN代表劳动力需求,SN代表劳动力供给,W代表名义工资。
均衡物价水平和产量水平,在图1—10D部分中是由AD曲线和AS1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假定IS和LM曲线处于这样的位置,以便产生D部分中的AD1曲线。结果是P=P1,Y=Yf,以及N=Nf,或者均衡产量水平是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水平。请注意到,处于AD1左边的AD曲线将在Yf之下与AS1相交,这会导致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我们可以从最初的AS1和AD1曲线所在位置转到货币工资率增长推进物价水平上升的过程。假定货币工资率的增长完全来自工会对劳工市场垄断权力的运用,而不是来自增长了的劳动生产率或扩张了的劳动需求的推动,这种变化在图1—10 C部分中表现为W曲线从W1移到W2。如图1—10 A部分和B部分的各曲线是既定的,那么,D部分所得出的AS曲线现在是AS2。就是说,W从W1到W2的增长已把AS曲线从AS1推移到AS2。每一个可能的产量水平得到供给时所依据的物价水平,随着货币工资率的增长而相应按比例地上涨。假定总需求为AD1,较高的货币工资率的结果以及由此引起的AS由AS1到AS2的向上移动乃是如图1—10 D部分表明的从P1到P2的物价水平上升和从Yf到Y1的产量水平的下降。作为对图中B部分的劳动力充分就业水准Nf的替代,如今的就业移到N2的位置上,失业则等于N4—N2。这样,物价水平的上升与失业量增加相伴而行。

图1—10 由自发货币工资率增长而引起的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如果物价上涨是由货币工资率的提高造成的,显然,这种通货膨胀就可称之为工资推进通货膨胀。尽管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有可能成为物价水平上涨的原因,但决不应由此认为,任何货币工资率的提高都会导致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撇开其中各种复杂联系不谈,最简明的道理是:如果货币工资率增长的百分比没有超过边际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百分比,那么,就不会发生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需提出的另一个问题是:能否说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货币工资率增长就一定是通货膨胀性的?对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无法作出简单的回答,必须作具体分析。因为货币工资率的增长可能不是工会行使劳工市场垄断权的结果,而是由市场对劳动力的过度需求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有没有工会,货币工资率都会增长,这种货币工资率的增长,通常也不应被描述为通货膨胀的推进原因。考察这点,可从图1—10 D部分开始。在D部分中,通过AS1和AD1的交叉而建立了Yf和P1的初始均衡。假定以后AD移动AD2,这种总需求扩张纯粹是通货膨胀性的,并把P由P1拉上到P3。这时,较高的P显然意味着单位平均产量的较大利润,以及企业较大的总利润。因为企业从卖出同等数量商品中所获的利润已随P的上涨而同比例地加大了。较大的利润刺激较大的产量,这促使企业雇主增雇工人。由于此时的P是在P3上,W这时是在W1上,在B部分,W/P按照所需要的劳动量从N增加到N3,以及所供给的数量由Nf减少到N1的程度而下降了。于是出现了对劳动的过度需求,即为N3—N1。这一过度需求迫使图1—10C部分的W从W1上升到W2。由于P是在P3上,W从W1增长到W2就把W/P提高到它的初始水平(W/P)f,并消除了对劳动的过度需求。同时,W的增加使AS曲线向上移动,即由AS1移到AS2。在新的均衡中,产品的供给与产品的需求相等,劳动的供给也与劳动的需求相等。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工资率增长了,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增长,从而平均单位产量中的人工成本也增大了。需注意之处是,平均单位产量中人工成本增大并不是物价上升的原因,而却是其结果。货币工资率是作为由产品总需求函数向上移动所引起的对劳动过度需求的结果而增长的,不管有否工会的作用,货币工资率都可能增长。由此可见,工资推进通货膨胀概念是指货币工资率提高成为价格上涨原因而不是作为较高价格水平后果的平均单位产品人工成本增大那样一种情况。工资推进通货膨胀只可能来自供给函数的“自发的”或“自动的”向上移动。
在一个工资率由纯粹竞争的市场力量所决定的经济中,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只是相应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动而上升或下降,而劳动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又依赖于对最终产品的总需求的变动。但是,劳动力完全工会化并不是产生工资推进通货膨胀的必要条件。只要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劳动力组织起来了,并且这些组织的力量强大到足以迫使货币工资率的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这就足够了。当然,这种情况下工资推进通货膨胀是以这样的假定为暗含前提的,即:强制的货币工资率增长提高了平均单位产品成本,而雇主也就按同样的速度来提高这些产品的价格。需指出,虽然工会力量起作用是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形成的前提,但一个工会能否强行推动工资上升,这也部分取决于遇到这种工资提升要求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需求条件。在垄断竞争条件下,进行活动的个别企业,如果要用提高产品销售价格的手段抵补较高的工资成本,就有可能丧失相当可观的市场销售额,因为在垄断竞争条件下,对某些企业的产品产量而言,需求曲线是十分有弹性的。因此,想找一个不惜本身垮台而接受有组织的工人提出的较高的工资要求的个别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假若一个垄断竞争行业中的一切企业的工资率都获得同样的增长,并超过劳动生产率的话,那么,工资推进通货膨胀至少是可能的。在这种条件下,尽管每一个企业都碰到需求曲线的弹性问题,但没有一个企业需要担心因提价抵补较高的工资成本而让对手夺去销售额,因这个行业中的其他各个企业也都会采用类似的政策。所以,该行业的工人就有可能强行实现工资推进。与垄断竞争中的市场相比,寡头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是较少弹性的,因此,这类企业的工会最有可能获得超过生产率增长的工资增长。普遍的工资增长通常也会由这类企业推广或传播到其他企业或行业中去。
利润推进通货膨胀 利润推进同工资推进并列,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又一个构成内容。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正如工会可以行使其市场权力来迫使工资增长一样,寡头企业和垄断企业在追求更大的利润时,也会造成价格上涨,用价格上涨手段抵消增加的成本支出。物品和劳务销售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乃是利润推进通货膨胀形成的基本前提。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商品价格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没有哪一方能任意操纵价格。但在垄断存在的条件下,卖主有可能操纵价格,使价格上涨速度超过成本支出的增加速度,以赚取垄断利润。如果这种行为普遍化了,就会形成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
这种由垄断企业操纵销售价格的作法与工会操纵劳动力的作法虽然有大体相同的通货膨胀效果,但在许多西方经济学家的心目中,供给冲击造成的通货膨胀的责任,仍然被归之于工会。在他们看来,是由于工会的定价过程与企业的定价过程有所不同。工会在提出较高工资要求时,其目标往往是多多益善式的。一些经济学家分析,订立这样的目标,或是因为工会把劳动力的需求曲线看成是高度地无弹性的,或者是因为工会更为关心的是较高的工资率,而不是既定总需求水平下较高的工资率将会导致的失业量。与工会的领导人相反,那些操纵产品价格的人有一个多多少少比较明确的目标——利润最大化。他们知道,一个企业的利润不仅依赖于价格,而且也依赖于销售额和单位成本,而销售额和单位成本又部分地依赖于所索取的价格。这样,虽然在价格可以被操纵的条件下,能够将提高价格作为增加利润的手段,但是,对定价作决策时需要更加全面系统地考虑市场的现实情况,而不是工会所定的工资率。能够操纵价格的企业虽然可以用提高价格的办法对工资增长作出迅速的反应,但当它们遇到需求水平不变和成本稳定时,却未必会不考虑后果,再把价格提高到按利润极大化或企业其他目标业已“均衡”的价格水准之上。
到了80年代,成本推进式通货膨胀理论又有了新发展,发展的趋向则是对这种类型的膨胀助推因素作细致的划分。例如,A.林德贝克将成本推进式通货膨胀又分为三种类型:
❶外生型成本膨胀。
❷相对价格或收入要求型通货膨胀。
❸“惯性”通货膨胀。
外生型成本膨胀率由各种外部原因导致的物价上涨。如进口投入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工会垄断决定的高工资率和难以解释的厂家高利差等。第二种类型的成本膨胀是对市场关系有影响力的各个经济部门和组织试图改变相对价格或相对收入比重时引发的。“惯性”通货膨胀则是以居民户和企业的预期为基础的。当居民户和企业存在通货膨胀预期时,就会按照这种预期调整工资率和价格,以保护它们的实际收入,结果就会出预期促使涨价、涨价又进一步形成新的预期这种“惯性”通货膨胀现象。
☚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 ☛
000001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