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兔和蜂
1949年全省养兔约10万只,到1956年全省存栏兔23.86万只,1959年底,全省养兔存栏达到354万只。1962年底,全省兔存栏下降到59.73万只,比1959年下降83.13%。1965年,全省兔存栏250万只,比1962年增长3.2倍。到1975年底,全省存栏兔510万只,收购活兔1 000万只,冻兔肉产量达到7 880吨,居全国首位。1977年收购活兔1 100万只,冻兔肉产量8 280吨,约占全国冻兔肉产量的1/4,比1976年增长9.36%,创造了家兔生产和冻兔肉出口的历史最好水平。1982年,全省养兔存栏发展到820.4万只,收购活兔1 373.13万只,生产兔肉1.41万吨。到1988年,全省存栏兔达1 519.52万只,比1985年增长1.46倍。至1996年底全省存栏兔1445.57万只。
1949年,全省养蜂约4万箱,到1957年,全省养蜂数量达6.9万箱,比1949年增长72.5%。1985年,全省养蜂发展到10.2万箱,产蜜1 520吨,平均每箱产蜜14.95千克。1960年后,全省养蜂年数量下降,1963年下降到5.1万箱,到1974年又发展到10万箱,其中个体农户养蜂量占总量的一半以上。至1984年底,全省养蜂19.23万箱,比1977年增长近1倍。到1987年底全省养蜂达22.92万箱,创历史最高水平。之后由于产品市场销路不畅,养蜂效益不佳,河北养蜂生产开始下滑,到1996年底,全省仅存栏蜂12.86万箱,比1987年下降4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