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耳乳突正常x线解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耳乳突正常X线解剖

中耳乳突正常X线解剖

耳的结构细致复杂,需用多种摄影位置才能分别显示其各部解剖结构,对于中耳骨壁、听骨、迷路和面神经管等,则需用多轨迹薄层面、多种位置的体层摄影方能全面显示。
外耳: 耳廓和外耳道软骨段不能显影。骨性外耳道于侧斜位上呈卵圆形透亮影,位于颞颌关节的后下方,其中有锤骨和砧骨影相叠。于外耳道的前上方有鳞鼓裂,不可误为骨折。骨性外耳道的前后壁在颅底摄片中显示最好,底壁外缘及顶壁内缘都可显示,后者和中耳腔之间呈一条较淡的致密线影,即鼓膜嵴。外耳道的顶、底壁在正位体层摄影中显影最好。
中耳: 包括上鼓室、鼓室和下鼓室。鼓室前方有骨性段咽鼓管开口。上鼓室后方有鼓窦入口与鼓窦相连。鼓室内有听骨,鼓室内壁和内耳迷路相连。面神经管的水平段贯穿于其内侧后上方。鼓室外壁,上方为上鼓室侧壁,下方为鼓膜所构成。侧斜位摄片,鼓室、鼓窦入口和鼓窦腔均不显影,而正位体层摄影不但可显示其形态和大小,且能显示鼓窦之外上方有岩鳞缝之遗迹呈间隔样突起,称Korner间隔,上鼓室侧壁可清楚显影,其下缘之鼓膜嵴呈尖锐骨刺样突起,轮廓清楚。中耳的内侧壁即鼓岬及其上方卵圆窗所构成透亮影、蹬骨及水平半规管下方之面神经压迹均能显影。听骨以侧位体层摄影显示为好,锤骨和钻骨呈“磨牙样”表现,同时於中耳后壁由水平半规管、面神经弯曲部及蹬骨肌所构成的透亮裂隙影也能显示。咽鼓管骨段于颅底位平片上或体层摄影均能显示。
内耳: 包括迷路和内耳道二部分。迷路之外壳由密质骨构成,充满内外淋巴液的膜迷路包含于其中。岩骨后前斜位或额枕位可清楚显示半规管、前庭、耳蜗和内耳道。膜性半规管径宽约1mm。前庭呈圆形透亮影,直径约3mm。内耳道平均宽约5mm (2~8mm),平均长约8mm (4~12mm)。耳蜗多重迭于内耳道之外侧及其下方,呈圆形密度增高区,直径约1cm,其中膜性旋盘隐约可见。内耳的细节如前庭窗、蜗窗、耳蜗旋盘、前庭导水管及内耳道底部之镰状嵴等都需要在不同摄影位置的多轨迹薄层面体层摄影上才能显示。
岩乳突骨: 岩嵴为岩乳突骨之颅内顶缘部分。岩骨后前斜位显示为波状起伏致密影,岩骨中部最隆起处,亦称弓状隆突,为上半规管之顶及其外侧之鼓室鼓窦盖。后者可略向下凹,为正常表现。乳突侧位也能良好显示弓状隆突之轮廓,为向上隆起之致密影。乙状窦前壁为岩乳突骨之后外缘。乳突侧位或侧斜位中,乙状窦前壁之弧形边缘和外耳道后壁之间距正常应超过1cm,否则,即为乙状窦前位。岩骨基底部中耳之内侧前方有颈动脉管之升部,其后方与颈静脉窝相邻,颅底位可显示其和中耳乳突之关系。侧位体层摄影,于内耳道外端水平的层面可清楚显示颈动脉管升部和颈静脉窝之顶部轮廓。
乳突可分为板障型、气化型和坚实型三种类型。板障型为婴幼儿的正常乳突类型,摄片所见乳突为松质骨组成,它与脑板和乙状窦前缘的致密骨对比清楚。气化型为儿童和成人的正常乳突类型,摄片所见乳突为蜂窝样透亮之气房所组成,如气房发育好,可使颞骨鳞部、颧弓根、颞颌关节窝及岩锥各部均有气房结构。坚实型为婴幼儿期中耳慢性感染后的病理性乳突类型,摄片所见乳突为致密骨所组成。

☚ 中耳乳突X线检查   中耳乳突炎 ☛
0000728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0: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