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植树造林
造林速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造林质量普遍提高。从1949—1982年32年中,共造林156.47万公顷,年均4.89万公顷。1983—1989年7年间,共造林144.07万公顷,年均20.58万公顷,占新中国成立40年造林总面积的48%。从1986年开始,本着充实、提高的原则,对造林速度进行了调整,但每年还保持在13.3万公顷以上。截止1989年,全省造林近300万公顷,保存86.67万公顷,其中已郁闭成林39万公顷。80年代以来,由于加速了工程化造林的进程,造林保存率比70年代提高十个百分点,比60年代提高二十个百分点。全省历年造林育苗情况见表4-4-1。
经济林和用材林建设取得显著成绩。1983—1990年,共营造速生用材林51.27万公顷,占造林总面积的34%;经济林的比重比1983年以前增加了十倍以上,每年新栽各种经济果树都超过2.67万公顷。截止1990年,全省各类经济林已达52.33万公顷,其中人工营造的占38.47万公顷。目前,许多果树已陆续进入盛果期,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如镇原县栽植杏树8 467公顷,1 560万株,户均103株。全县办杏加工企业74家,产品畅销23个省、市,1989年全县杏产品加工产值达2 000万元,其中农民收入800多万元,户均100多元。
表4-4-1 甘肃省历年造林、育苗情况
单位: 公顷
年份 | 造林面积 | 育苗面积 |
合计 | 其中: 国营 | 合计 | 其中: 国营 |
1949 1950 1951 1952 | 533 133 400 106 | 13 13 67 173 | 7 107 180 260 | 4 14 37 161 |
小计 | 2 133 | 266 | 554 | 216 |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 2 000 3 107 7 200 35 333 25 867 | 1133 1 000 2 400 13 333 7 400 | 340 472 727 2 800 1 400 | 60 87 87 233 280 |
“一五”小计 | 73 507 | 25 266 | 5 694 | 747 |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 52 800 58 661 21 067 3 733 7 067 | 12 400 6 600 4 533 2 200 2 200 | 2 533 1 000 107 80 287 | 400 133 13 33 267 |
“二五”小计 | 143 328 | 27 933 | 4 007 | 1 266 |
1963 1964 1965 | 13 860 25 747 31 667 | 4 600 4 267 7 667 | 1 913 4 153 7 573 | 467 933 1 467 |
“调整” 时期小计 | 71 274 | 16 534 | 13 639 | 2 817 |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 63 647 61 707 50 367 68 153 79 160 | 12 267 6 067 16 467 14 933 16 800 | 10 800 4 460 3 600 3 513 5 413 | 2 267 1 467 667 400 667 |
“三五”小计 | 323 034 | 66 534 | 27 866 | 5 468 |
年份 | 造林面积 | 育苗面积 |
合计 | 其中: 国营 | 合计 | 其中: 国营 |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 63 833 65 960 83 913 116 087 106 373 | 14 933 13 533 12 667 16 200 19 667 | 6 200 8 040 16 833 23 780 24 740 | 1 067 1 733 1 667 2 467 2 467 |
“四五”小计 | 436 166 | 77 000 | 79 593 | 9 401 |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 109 700 70 347 50 293 53 507 57 040 | 21 467 9 887 10 867 16 267 10 267 | 24 340 21 533 7 753 8 760 9 507 | 2 600 3 067 2 733 2 533 2 600 |
“五五”小计 | 340 887 | 68 755 | 71 893 | 13 533 |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 63 207 96 487 146 213 256 333 286 400 | 18 867 19 533 24 333 39 067 38 267 | 6 573 12 273 14 273 23 193 15 580 | 2 800 3 133 3 600 5 000 4 133 |
“六五”小计 | 848 640 | 140 067 | 71 897 | 18 666 |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 198 200 186 333 155 200 129 200 140 200 | 30 000 27 200 32 867 27 200 31 667 | 21 867 16 333 12 667 9 067 7 867 | 3 733 3 333 2 933 3 667 2 467 |
“七五”小计 | 809 133 | 148 934 | 67 801 | 16 103 |
1991 1992 | 166 000 183 500 | 34 867 32 200 | 8 267 8 900 | 2 600 2 500 |
总计 | 3 397 402 | 639 356 | 360 097 | 73 367 |
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卓有成效。甘肃正在从事建设的大型林业工程有:
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该工程第一阶段一期工程1978年开始,1985年完成,全省有9个地(州、市)、49个县(市、区)列入建设范围。共造林81.1万公顷, 保存52.5万公顷, 保存率为64.7%, 为国家下达计划任务46万公顷的114.1%。工程建设共投资约1.5亿元。第一阶段二期工程建设从1986—1995年,建设范围扩大为12个地(州、市)69个县(市、区), 建设任务为178.07万公顷,其中造林95.27万公顷,飞播2.39万公顷,封山(沙)育林(草)80.43万公顷。截止1991年, 已完成任务的61.8%。二期工程共投资约1.9亿元;
❷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甘肃省有13个县属长江流域。1989年启动武都、西和、礼县、成县,共完成造林1.53万公顷,经检查验收,成活率在85%以上的7 320公顷。1990年又启动了宕昌、舟曲两个县。6个县已完成造林2.67万公顷,其中工程造林1.71万公顷,经检查验收,面积核实率达100%。由于要求严、起点高,经过两年工作, 各项工作即已步入正轨。
全民义务植树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从1982—1989年,全省城乡适龄公民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共9 131万人次,平均每年114万人次,共植树48亿株,为计划的102%,年平均植树6 000万株, 平均每人植树5.2株, 达到了全国人大决议规定每人每年植树3—5株的标准。以后各年仍保持了相应的规模。1990—1992年间, 全省四旁零星植树均在1亿株以上。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各部门、各行业绿化工作的发展。兰州市在全民义务植树的推动下,市区300多个单位在南北两山承包荒山创办林场。从1983—1989年,绿化面积6 670公顷,植树2 700万株。由于义务植树运动的开展,全省城镇绿化有较大进展。据1988年对全省51个县以上城镇的调查,平均城区绿化率为13.4%,其中,绿化覆盖率在10%以下的占24%,11%—20%的占58%;20%以上的占18%。到1992年底,全省已有张掖、临泽、高台、金塔、安西、敦煌、玉门、酒泉8个县(市)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实现平原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