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整治淮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整治淮河

(一) 整治淮河

1949年,沂沭河洪水泛滥,百万灾民外出逃荒。同年秋,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电告中共苏北区委和苏北行署,指出当地人民政府“对在革命战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苏北人民所遭受的水灾苦难,负有拯救的严重责任。”1950年,淮河发生大洪水,造成严重灾情。毛泽东主席在华东军政委员会的灾情报告上批示: “从长期的远大的利益着眼,根本地解决淮河的问题。”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了政务会议,提出 “蓄泄兼筹,以达根本之目的”的方针和豫、皖、苏“三省共保,三省一齐动手”的原则。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定下游应即进行开辟入海水道,加强运河堤防及建筑三河活动坝等工程。1951年5月,毛泽东主席发出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在党的号召下,1949年冬—1950年春,兴办了“导沂整沭”工程,使苏鲁淮北平原的洪水沿着新沂河入海。1951年冬—1952年春,新开辟了苏北灌溉总渠,给淮河增添了一条入海尾闾。接着,在沿线先后建成配套工程高良涧进水闸、淮安运东分水闸、六垛潮闸等3座中型水闸和1座高良涧船闸。1952—1953年,建成了三河闸,既控制了洪泽湖下泄,又拦蓄了湖水,发展了灌溉、航运,使洪泽湖成为一个巨型平原水库。
40多年来,又先后加固了洪泽湖和里运河大堤以及江海堤防,扩建了新沭河、入江水道、分淮入沂等工程,使淮、沂、沭、泗排洪能力大大增加,并彻底废除了 “归海坝”(历史上当运河水猛涨时,为防止大堤溃坍,人为在堤上开口放水入海。实际上由于水系紊乱,放水不是直接入海,而是入田,给人民带来灾难。水退后,这些决口又用土打成坝,若以后再发大水,又得扒开放水)。
淮北地区摆脱洪水威胁后,省政府及时总结了群众“旱谷改水稻”能有效地提高抗涝能力的经验,提出了以开辟淮沭新河为干线的“分淮入沂、淮水北调、除涝改制、综合利用” 的规划。该工程于1958年动工,1984年完成。
江水北调是淮水北调后的又一项跨流域调水、综合治理的水利工程。它以江都水利枢纽为龙头,京杭运河为输水干线,从长江边到徐州,行程400多公里,调水规模:第一级江都站引江水400秒立方米,进洪泽湖250秒立方米,向北进骆马湖送到徐州50秒立方米,向东北送达连云港20秒立方米。还可通过江都水利枢纽,使里下河地区自流引江550秒立方米。这样,遇旱时,可以抽引、自引江水以补淮水不足,保证淮北地区和里下河地区的灌溉;遇涝时,可以把里下河地区的涝水迅速排入长江;通过自流引江,可为沿海各闸冲淤保港,洗盐改碱,围滩垦殖提供淡水资源;淮河有余水下泄时,还可以发电。目前,淮北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已稳定在53. 3万公顷左右,里下河地区自流引江灌溉面积63. 1万公顷,一熟沤田已全部改为稻麦两熟的高产田。
70年代以后,随着一大批大中型骨干工程的兴办,治淮开始更多地着力于搞好田间配套工程,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农田基本建设。创造了“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等高截水,分级控制”的经验,新沂河南北,淮沭河以西,微山湖畔等地区,都形成了梯级河网化。淮北成了新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90年代初,针对1991年大水暴露出来的问题,重点对淮河入江水道,洪泽湖大堤及三河闸等三项大型工程进行了加固。

☚ 三、水利工程建设   (二) 治理长江 ☛
0002971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1: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