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释义】: 临床以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呈慢性进展性肾功能损害,最终导致尿毒症。病理特点:硬化的小球呈局灶节段性分布。常为微小病变及系膜增生性肾炎之后,或原发即是局灶节段硬化。 【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 1)多发生于儿童、青少年,男略多于女。常隐匿起病,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过敏反应。 2)最常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发生率为50%~75%,有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 3)75%有镜下血尿,部分有肉眼血尿。 4)部分患者可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压下降,血细胞比容可明显升高,高凝状态。 5)少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可持续时间很长,在上呼吸道感染时症状加重。 6)继发性FSGS有相应原发症状,如泌尿道疾病(膀胱输尿管反流等)、海洛因、艾滋病、止痛药肾病、肿瘤等。 (2)体征 1)水肿 起病时可急可缓,肾病综合征可有高度水肿。 2)血压早期就可升高。 3)伴肾功能不全体征如贫血、低钙、肌无力、手足抽搐。骨质疏松引起骨痛,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尿 以蛋白尿为主,24h定量>3.5g以上,尿蛋白电泳示小球性蛋白呈非选择性,常伴镜下血尿。 2)血IgG下降(随尿丢失),C3正常。 3)近曲小管受损可伴肾性糖尿、氨基酸尿和磷酸盐尿。 4)血脂可增高,血浆蛋白电泳α1,β2升高。 5)免疫球蛋白测定,血糖测定,必要时免疫蛋白电泳。 (2)肾活检 1)光镜 病变呈局灶、节段分布。常首先侵犯肾皮质深层近髓质部位,此处毛细血管灌注压较大,主要病变为受累的小球,开始是1~2个小叶节段硬化及玻璃样变,其余小球为轻中度系膜增生。每个小球的节段性损害范围不同,硬化部分与邻近小球囊壁粘连,毛细血管塌陷。玻璃样变物质特征性地存在于受损的毛细血管襻内皮细胞下(尖端病变比蒂部硬化的预后要好)。 肾小管增厚、萎缩,间质细胞浸润及纤维化 如果活检呈微小病变,但伴小管间质损害,应诊为FSGS。病变先呈局灶分布,逐渐发展为全肾小球硬化而为固缩肾。 2)电镜 大部分为足突融合。早期见上皮细胞及足突与基膜脱落,内皮下、系膜处及毛细血管襻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3)免疫荧光 局灶状IgM,C3呈不规则结节或团块状沉积,IgA及IgG少见。 3.鉴别诊断 (1)微小病变 一部分微小病变或轻微病变也可演变为FSGS。肾病伴有高血压、血尿或激素反应差,要考虑FSGS。 (2)纤维性肾病 肾小球皱缩呈胶原纤维染色,嗜银及PAS染色(-)。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电镜。 (3)各种继发的肾小球肾炎的发展过程具有FSGS改变,如紫癜性肾炎、小血管炎、海洛因成瘾、艾滋病、过度肥胖等。 【治疗】: (1)一般治疗 白蛋白、呋塞米(速尿)、降血脂、口服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 (2)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约1/4轻度患者有良好反应,尤其是继发于微小病变可经治疗而缓解。一部分开始有良好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对药物效应差。若伴小管间质病变者治疗反应差。对激素疗效欠佳者,可加用CTX冲击治疗。 (3)环孢素A(CsA)及骁悉(MMF) 对激素和CTX不敏感或依赖或血象低不能用CTX者,可考虑应用环孢素A或骁悉(MMF)。 (4)抗凝或抗血小板黏附治疗 低分子肝素、双嘧达莫(潘生丁)等。 (5)若遇肾病综合征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应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抗凝,而不应使用缩血管药物,加重肾脏缺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