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大变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大变化

(一)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乐山是落后的小农经济,广大农民全靠手工劳动和畜力耕作,峨边、马边、金口河区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山区,是原始的刀耕火种。农村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全部农业产值仅5.08亿元,粮食总产89.25万吨,亩产134.5公斤,农村人均产值仅150.42元、粮食270公斤、纯收入40.19元,大多数农户常年不得温饱。随着汉区农村土地改革和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完成,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的主人翁地位得到确定,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农业总产值由1952年的6.06亿元,上升到1957年的8.62亿元,增长42%,粮食增长25.57%,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都有大幅度增长。
1958年以后,由于“左”倾错误泛滥,农村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导致生产萎缩。1958—1961年农业总产值和粮食总产量年均分别下降13.65%和13.3%,主要农产品粮食、生猪等又回落到1949年的水平。从1962年起贯彻中共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又使农业生产回升。在1962—1965年三年恢复时期,乐山农业产值年均增长11.15%,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4.35%。
1966—1976年,尽管有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但由于乐山地区各级党政组织带领广大干部竭力抵制“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坚持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良种良法良制,仍保持农业稳步发展。10年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5%,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4.35%。
1979年起,乐山由点到面逐步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2年前后全面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5年又进行农产品统派购制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等改革。这些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农业生产上,一方面积极引进推广杂交良种,改革耕作制度,改进栽培技术,扩大多种形式复种轮作制,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另一方面,大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突破了长达30多年的农村“三为主”(以农业为主、以种植业为主、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生产格局,促进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1年农村总劳力中,从事第一产业的由1980年占95%下降到占79%,从事第二、三产业的由占5%上升到占21%。种植业中,粮食产值所占比重已由1980年的72.97%,下降到52.36%;经济作物及其它作物产值比重,由1980年的27.03%上升到38.36%。大农业中,林牧副渔、多种经营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34.1%上升到47.58%,尤以畜牧业产值增幅较大,由1980年的22.24%上升到38%。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91年产值达51.17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4.77%,比1980年增加40个百分点,为农村经济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 三、农村经济发展   (二)种植业 ☛
0000546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