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高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高更

法国画家。1848年6月7日生于巴黎,1903年5月8日卒于太平洋的马克萨斯群岛。他在秘鲁度过童年,丧父后随母回到巴黎。当过海员,做过证券经纪人,后转而画画。1880年起参加了几次印象派画展。1887年与凡高相识成为知友,但不久却反目断交。1891年起为向往异域的原始生活,只身远离法国,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等岛屿,在那里生活、作画,也办过报纸,最后在那里去世。高更的画后来被归入后印象主义,但常带有象征主义意味,以所绘热带岛屿土著民的风土人情作品最有特色。名作有《午休》(1891~1892)、《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何处去?》(1897)、《两个塔希提姑娘》(1899)等。

高更

高更1848—1903P·Gauguin

法国画家。与塞尚、凡高并列,是后印象派的三巨匠之一。他生于巴黎。17岁当一名船员,过了6年的海上生活。后成为股票公司的雇员,工作了十余年,大约从二十七、八岁起对绘画产生了兴趣,近40岁上才立志当职业画家。起初受印象派影响,进行自然的描写,同时也很景仰塞尚。不久,移居布列塔尼的蓬塔巴,后又到南大西洋的马提尼克岛进行创作。这时期他为愚昧的农民生活和中世纪石雕的原始性所吸引,于是把黄、红、蓝、绿等平涂的色面,用很粗的线围起来,表现出一种非现实的、不可思议的世界。他这种在印象派原色并置基础上所展开的革新性的色彩法,对塞鲁西耶和德尼等后来称做纳比派的画家们,给予了一定的影响。
1888年他回到巴黎。有一段时间,他和挚友凡高在法国南方的阿尔勒共同生活,随后又分了手,再次赴布列塔尼。
1891年,高更因厌倦欧洲的腐朽文明,又一个人跑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一边和当地土著居民一起享受着自然生活的乐趣, 一边创作了许多将强烈的色彩仔细地调和过的装饰性绘画。《塔希提岛少女》和《阿门!玛丽亚》是此时期的力作。这以后他仅回过一次巴黎,1895年返回塔希提岛并移居马克萨斯岛,最后在孤独中贫困而死。他第二期塔希提岛时代的主要作品有《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等。

☚ 塞尚   凡高 ☛
高更

高更1848—1903GaogengP·Gauguin

法国画家,生于巴黎。曾作过6年船员和股票经纪人,35岁时成为职业画家。最初受印象派熏陶,善于用宽松笔触和明快色彩对大自然进行描绘。80年代中期为逃避都市文明生活而移居布列塔尼。尔后应邀与凡高在亚尔相会,不久不欢而散。这期间他开始从日本绘画中汲取营养,舍弃细节描写,用黑重的轮廓线将平涂色块围起,逐渐与印象派风格相悖。此时期的作品有《黄色的耶稣》等。1891年只身一人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岛民朝夕相处两年,创作了《集市》、《塔希提岛少女》、《塔希提岛上的牧歌》等富有装饰性的作品。表现了他对原始、纯朴情感的向往和对欧洲现代文明的鄙视。1895年从巴黎重返塔希提岛,并于1901年移居马克萨斯岛后,在极度孤独中完成富有象征意味的力作《我们从何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去向何方?》,最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塔希提岛上的牧歌 高更

☚ 凡高   夏凡纳 ☛
高更

高更

高更 (1848—1903),法国画家,与塞尚、凡高并列,是后印象派的三巨匠之一。他生于巴黎。17岁当一名船员,渡过了6年的海上生活。后成为股票公司的雇员; 工作了10余年,大约从二十七八岁起对绘画产生了兴趣,近40岁才立志职业画家。
起始受印象派影响,进行自然的描写,同时也很景仰塞尚。不久,移居布列塔尼的蓬塔巴,后又到南大西洋的马提尼克岛进行创作。这时期他为愚昧的农民生活和中世纪石雕的原始性所吸引,于是把黄、红、蓝、绿等平涂的色面,用很粗的线围起来,表现出一种非现实的、不可思议的世界。他这种在印象派原色并置基础上所展开的革新性的色彩法,对塞鲁西耶和德尼等后来称做纳比派的画家们,给予了一定的影响。1888年他回到巴黎,有一段时间,他和挚友凡高到法国南方的阿尔勒共同生活,随后又分了手,再次赴布列塔尼。1891年,高更因厌倦欧洲的腐朽文明,又一个人跑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一边和当地土著居民一起享受着自然生活的乐趣,一边创作了许多将强烈的色彩仔细地调和过的装饰性绘画。《塔希提岛少女》 和 《阿门! 玛丽亚》 是此时期的力作。《塔希提岛少女》 整个画面的气氛是那样的安静和含蓄,人物的动作和表情都有着独特的纯朴与自然,由于塔希提岛这个热带岛屿的强烈阳光照射下形成的女子的棕色皮肤,妇女手中托着鲜红的果物,腰间的深黑色裙子,以及鲜绿的披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暗绿色的树荫背景下,透露着黄色天空和橙色的阳光,既表现了热带的环境气氛,又使它和前面的对比色块显得十分协调。
高更的绘画具有一种难以理解的神秘性。他的画风,比印象派更强调画家的主观感受和东方绘画的装饰性。这对后来法国美术中的象征派和野兽派具有重要影响。

☚ 吴昌硕   凡高 ☛
高更

高更

高更(1848—1903),法国画家,与塞尚、凡高并列,是后印象派的三巨匠之一。他生于巴黎。17岁当一名船员。度过了6年的海上生活。后成为股票公司的雇员; 工作了10余年,大约从二十七八岁起对绘画产生了兴趣,近40岁才立志职业画家。
起始受印象派影响,进行自然的描写,同时也很景仰塞尚。不久,移居布列塔尼的蓬塔巴,后又到南大西洋的马提尼克岛进行创作。这时期他为愚昧的农民生活和中世纪石雕的原始性所吸引,于是把黄、红、蓝、绿等平涂的色面,用很粗的线围起来,表现出一种非现实的、不可思议的世界。他这种在印象派原色并置基础上所展开的革新性的色彩法,对塞鲁西耶和德尼等后来称作纳比派的画家们,给予了一定的影响。1888年他回到巴黎,有一段时间,他和挚友凡高到法国南方的阿尔勒共同生活,随后又分了手,再次赴布列塔尼。1891年,高更因厌倦欧洲的腐朽文明,又一个人跑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一边和当地土著居民一起享受着自然生活的乐趣,一边创作了许多将强烈的色彩仔细地调和过的装饰性绘画。《塔希提岛少女》和《阿门! 玛丽亚》是此时期的力作。《塔希提岛少女》整个画面的气氛是那样的安静和含蓄,人物的动作和表情都有着独特的淳朴与自然,由于塔希提岛这个热带岛屿的强烈阳光照射下形成的女子的棕色皮肤,妇女手中托着鲜红的果物,腰间的深黑色裙子,以及鲜绿的披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暗绿色的树荫背景下,透露着黄色天空和橙色的阳光,既表现了热带的环境气氛,又使它和前面的对比色块显得十分协调。
高更的绘画具有一种难以理解的神秘性。他的画风,比印象派更强调画家的主观感受和东方绘画的装饰性。这对后来法国美术中的象征派和野兽派具有重要影响。

☚ 吴昌硕   凡高 ☛
高更

高更1848—1903Gauguin,Paul

后印象主义代表画家,雕刻家。生于巴黎。年轻时曾当过海员、股票经纪人。1875年左右开始对绘画产生兴趣,1881和1882年,他的作品在第六届和第七届印象派画展上展出。到1883年他就抛弃职业,专心从事绘画。不久,由于生活贫困,妻子带着儿女们便离开了他。通过毕沙罗的介绍,他才卷入了印象派的小圈子。高更醉心探索的是“原始主义”艺术,认为它可以创造容易被人理解的带装饰性的形象。他曾三度到法国布列塔尼的古老村庄作画,对当地的风物、民间版画和东方绘画风格很感兴趣。对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异国情调的向往,不久就使他远涉重洋来到南太平洋的热带岛屿。在那里,他如醉如痴地描绘土著人原始、纯朴的生活,直到1903年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代表作品有《在海滩上的塔希提女人》、《我们来自何处?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两个塔希提妇女》等。高更被称为象征主义运动的重要先驱。纳比派的画家们,如塞柳司尔、德尼、维亚尔、勃纳尔等,都直接受过他的指点。高更对20世纪初叶艺术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 塞尚   凡·高 ☛
0000112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