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2.油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2.油料 2.油料油料是甘肃经济作物中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常年占经济作物面积的76%左右,占农作物0.25%左右。新中国成立后,从1950—1979年30年中,只有两年(1962年、1963年)种植面积低于1949年的水平(1962年最少,为8.6万公顷,比1949年低27.14%),其余年份均在11.2万—18.1万公顷之间波动;总产量有5年低于1949年的水平,(1962年最低,为1.43万吨,为1949年的28%),其余年份总产在5.5万—9.9万吨之间波动。1980—1992年呈持续上升势头。1992年全省油料种植面积30.87万公顷,占经济作物面积的72.84%,总产达到36.48万吨,比1978年增长3.2倍,(其中,油菜面积9.23万公顷,总产13.29万吨;胡麻面积19.64万公顷,总产18.75万吨)。胡麻是干旱、半干旱地带最优油料品种,在甘肃种植已有500多年历史,油质好,含芥酸很低,味道芳香,被视为地产香油,油品属半干性,除食用外,还可作油墨等工业原料,植株纤维长,可供麻纺,也是盘纸的最好原料。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甘肃的胡麻曾三次更换品种。第一次是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主要推广雁农1号,匈牙利8号;第二次是70年代初,主要推广雁杂10号、甘亚4号、定西1号、蒙选198;第三次是80年代以来,主要推广天亚2号、陇亚7号、定亚1号、甘亚4号。到1985年,仅天亚2号良种在全省种植面积达5.3万公顷以上。胡麻品种资源已征集到428份,全省杂交选育定名的胡麻品种和定型品系共30个。油菜种植的历史悠久,已有5000多年历史。油菜品种选育起步较晚,50年代后期陇南曾引进推广胜利油菜。70年代初,河西引进推广门源油菜、青油3号等。70年代中期,陇南推广了泸州2号、泸油1号。80年代河西及陇南高寒阴湿地区试种奥罗油菜成功。陇东、陇南冬油菜区引种白菜型74-1成功。经过1976—1977年比较试验,证明甘兰型油菜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尤其加拿大的甘兰型奥罗油菜,在甘肃西南部等阴湿地区具有突出的增产优势和发展前途,而且含芥酸低于国际上4%的标准,遂即在岷县等10多个县、市大面积推广,1979—1984年全省推广2.35万公顷,增产1.62万吨,增值1 511.7万元。 ☚ 1.棉花 3.甜菜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