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高屋建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高屋建瓴;居高临下

 庐山仙人洞的月洞门,是人造的,但它是因势而造,因地而筑,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这时候,你有凌空的感觉,你有居高临下,君临万物的感觉。(屠岸《仙人洞的诱惑》)
异 高屋建瓴 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一说“瓴”为仰瓦,即瓦沟;“建”,设置。)指在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比喻由高而下,不可阻遏的形势。含书面语色彩,较典雅,多用于较庄严或较大的场合。
任化邦统率骑兵,高屋建瓴,一冲而下,早过了青苔关几里。(凌力《星星草》上卷第一章)方纪同志是当时的现场参观者,凭着他的远见卓识,把这一生活现象同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联系起来,从广阔的社会生活范围内,高屋建瓴,深入挖掘它的社会历史意义。(朱伯石《文章的立意》)
居高临下 居:处于,站在。临:面对。占据高处,面对低处。形容所处的地势或地位有利。
顺着巴河走,是一抹的下坡路,居高临下,势如破竹,那是没人能拦的了。(凌力《星星草》上卷第一章)刘思佳凭什么竟敢居高临下地取笑领导,而领导为什么不敢居高临下地管教他呢?(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二)
都有从高处向低处的意思。都常作谓语,亦作定语、状语。
  • 上一篇:高深莫测;深不可测
  • 下一篇:膏肓之疾;心腹之患
高屋建瓴

建瓴ɡāowūjiànlínɡ

━┃┃━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高屋建瓴,凿壁穿泉,免挑运之苦,受汲引之福。”

☚ 倒海翻江   浩浩汤汤 ☛

高屋建瓴

❶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宋周邦彦《汴都赋》: “加兵诸侯,如高屋之建瓴,水神皋天邑,以先得者为上计。”
❷比喻言行、情势、习俗等影响大,传播快。朱自清《那里走》: “这种……生活样式,正如高屋建瓴水,它的影响会迅速地伸张到各地。”
●《史记·高祖本纪》: 田肯劝说汉高祖,“〔秦中〕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建: 倾倒。《集韵》训 “覆” 。瓴: 盛水之瓶; 一说瓦沟,意谓顺瓦沟倒水。西汉田肯以从高屋之顶翻瓶向下倒水作譬,说明汉所据居高地势有利于对诸侯用兵。

高屋建瓴gāowū-jiànlíng

建: 倾倒。瓴: 水瓶。把水瓶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语出《史记·高祖本纪》:“(秦中)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汉高祖刘邦刚做皇帝不久,就有人告密说楚王韩信谋反。刘邦依陈平的计策,借会见诸侯的机会,撤韩信楚王封号,降为淮阴侯。当时,大臣田肯恭维刘邦说:“现在皇上的宝座很稳固了,处置了韩信,又据有关中这样一块重要地方……关中地势居高临下,从这里出兵各处,就像从高屋脊上向下倒水一样,不可阻遏。”
现常用此语来比喻居高临下,其势不可阻挡。

高屋建瓴ɡāowū-jiànlíng

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在高高的屋脊上用瓶子往下倒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有利形势。
【同】居高临下

高屋建瓴

“高屋建瓴 ( línɡ) ”比喻居高临下,其势不可阻遏之意。
为什么以 “建瓴”为喻呢?
“瓴”,房屋上仰盖的瓦,亦称瓦沟。清·戴侗 《六书故·工事四》: “瓴,牝反仰盖者也,仰瓦受覆瓦之流,所谓瓦沟也。”高屋上瓦沟的水向下流,自然是居高临下,势不可挡,故取譬如此。
一说 “瓴”为形如瓶状的容器。 《说文·瓦部》: “瓴,( yōnɡ) 也,似瓶者。”段注: “如淳曰: ‘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之势易也。’”“幡”谓翻。段氏系引唐·颜师古《汉书·高帝纪》注。颜注还谓 “建,音謇”。 《史记·高祖本纪》:“( 秦中) 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裴骃集解引如淳说,与颜师古引同,谓 “建,音蹇 ( jiǎn) ”。
“謇”、“蹇”同音通假。 “蹇”通 “瀽”,谓倾、泼。高屋之上倾倒瓶水,自然亦是居高临下,“其向之势易”而不可阻遏的了。
“瓴”释为瓦沟或解为盛水瓶,其 “高屋建瓴”之喻义皆同。

高屋建瓴

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一说,瓦沟。从高屋顶上倒出瓶里的水,或顺着瓦沟向下流水。原指居高临下,势不可挡;后指对事物的把握境界高远,能够十分轻松地驾驭。汉高祖刘邦称帝以后,有人告发大将韩信谋反,刘邦采纳谋士陈平的计策伪游云梦将其擒拿。一位名叫田肯的前来祝贺,趁机向刘邦分析说:“秦中居高临下,地势险要,以此作为根据地讨伐诸侯,就好比高屋建瓴,势不可挡啊!”(见《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

高屋建瓴

在高房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建:倒水。瓴(línɡ):盛水的瓶子。

☚ 改朝换代   浩浩荡荡 ☛
各种形势

各种形势

事物发展的形势:行市
国家的形势:国势(~日强)
强盛的国势:铁甕 铁瓮
天下形势:合久必分
政治形势:碁局 世态
社会的形势:世势
在棋盘上布子的形势:棋局
下棋时的主动形势:先手 先着 先鞭 祖鞭
力量平衡的形势:均势
目前的形势:现势
当前的客观形势:世务 时会
一个时期的客观形势:时势 时景 时务 风云 灵风 风会 运会
群雄割据的形势:熊据虎跱
三方势均力敌对立的形势:鼎足而立 鼎足之势 鼎峙而立
居高临下的形势:高屋建瓴 屋上建瓴 乘高建瓴 瓴建高屋 建瓴高屋
不可阻挡的形势:破竹之势
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瓴之势
情况和条件较优越的形势:优势
以绝对优势对付劣势:如山压卵
一举两得的形势:刺虎之势
一派大好形势:满目青山
蓬勃发展﹑热火朝天的形势或行动:热潮
相互牵制、不能一致行动的形势:连鸡之势 连鸡之形 鸡连之势
不利的形势:劣势
反覆的形势:还形
急剧变化的形势:风雷
边疆的危急形势:边急 边色
险恶的形势:乌云 霜剑 逆风恶浪
非常危险的形势:累卵
迅速破亡的形势:破竹

☚ 形势   形势危急 ☛

高屋建瓴

在高屋顶上往下倾倒瓶子里的水。比喻处于居高临下的优势,冲击力量迅猛,势不可挡。建:通“覆”,覆水、倒水。瓴:装水的瓶子。汉代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秦,形胜之国……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高屋建瓴gāo wū jiàn líng

pour water off a steep roof—sweep down irresistibly from a commanding height; stand on a vantage point and have a farsighted(/commanding) view; be strategically situated;operate from a strategically advantageous position
❍ 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史记·高祖本纪》382) From such an advantageous stronghold,sending forth troops to subdue the feudal lords is as easy as standing on a roof and pouring down water from a jug.

高屋建瓴

pour water off a steep roof—sweep down irresistibly from a commanding height;operate from a strategically advantageous position
~,势如破竹press on irresistibly like splitting a bamboo

高屋建瓴ɡǎo wū jiàn línɡ

建:倒水、泼水;瓴:指盛满水的瓶子。在高高的屋顶上向下倒出瓶里的水。比喻居高临下、锐不可挡之势。operate from a strategically advantageous position, at a commanding height, be strategically situated

高屋建瓴gāo wū jiàn líng

【解义】建:通 “瀽”,倒水。瓴:盛水的瓶子,一说瓦沟。从高屋顶上倾倒瓶里的水,或从高屋顶上顺着瓦沟倒水。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当。也作“屋上建瓴”。
【例句】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非要有~、势如破竹的气势不可!
【近义】居高临下

高屋建瓴gāo wū jiàn líng

在高屋顶上倾倒瓶子里的水。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建”,倒水;“瓴”,盛水的瓶子。《史记·高祖纪》:“秦形胜之国,带山河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高屋建瓴

韩信是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他曾率兵东征西讨,立下了无数功劳。刘邦称帝后,解除了韩信的兵权,封他为楚王。
第二年,有人向刘邦密告,说韩信把项羽的大将钟离昧藏在家中,很可能要谋反作乱。刘邦知道韩信不会谋反,但又很想借此理由杀了韩信,便假装巡游云梦泽,打发使者通知各地诸侯到陈城会齐,想等韩信来后,将他扣押起来问罪。
可各地诸侯到后,却不见韩信到来。原来,韩信接到通知,感到事有蹊跷,一时不敢前往。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他杀了钟离昧,向刘邦表明心迹。钟离昧曾经救过韩信的命,韩信起初不忍,但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他逼得钟离昧自杀,然后带了人头去云梦泽朝见刘邦。
但刘邦并不因此宽恕韩信,吩咐武士将韩信扣押起来,带回京都。大夫田肯知道刘邦想杀韩信,对刘邦说:“陛下将韩信抓了起来,又牢牢控制着关中之地。关中幅员辽阔,地势险要,兵强马壮,如果出兵向诸侯进击,有似高屋建瓴,势不可当。而齐地有2000多里,70余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了齐地,20万人足以抵抗诸侯百万雄兵,所以齐地历来和关中之地合称为三秦。今后不是陛下的嫡亲子弟,可不能派去做齐王呀!”
刘邦听了,知道田肯在委婉地为韩信求情。因为秦地和齐地,都是韩信平定的,功不可没。而现在韩信毕竟没有谋反,如果贸然杀了韩信,可能会引起其他诸侯的猜疑,那么政权就会不稳。
刘邦考虑再三,权衡利弊,只以韩信窝藏钟离昧为由,把韩信降为淮阴侯。
后来,“高屋建瓴”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当。

高屋建瓴ɡāo wū jiàn línɡ

建:通“瀽(jiǎn)”。倾倒;倒水。瓴:盛水的瓶子;一说瓦沟。从高屋顶上向下倒出瓶里的水,或顺着瓦沟向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史记·高祖本纪》:“(秦中)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例】毛泽东同志洞察全局,~,在指挥中国革命中表现出史无前例的伟大气魄。
〔近〕居高临下 前者多指居高临下的见识或气势;后者可以实指有利的地势,无此义。
〔注〕“瓴”读líng,不能写作“领”或“岭”。

高屋建瓴ɡāo wū jiàn línɡ

【释义】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建:?? ??. 瓴:?? ?? ?.
?? ???? ??? ??.
1.?? ? ?? ??.
??? ??? ???.
2.?? ??? ??.
?? ?? ???.
【例句】1.我军以高屋建瓴之势迅速摧毁了敌军的防御工事。
??? ??? ??? ??? ????? ?????.
2.国家建设以高屋建瓴之势向前发展。
?? ??? ?? ??? ??????? ??.
3.主任高屋建瓴地分析了目前的形势,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建议。
??? ??? ??? ???????? ??? ?? ?????????? ??? ???.
4.王校长的讲话高屋建瓴,使在场的每一位学生都深受启发。
? ??? ??? ?? ??????? ??? ?? ?? ???????? ?? ???.
【近义词】高瞻远瞩 居高临下
【反义词】鼠目寸光 坐井观天

高屋建瓴ɡāo wū jiàn línɡ

建:通“瀽jiǎn”,倾倒。瓴:盛水的陶制瓶子,一说瓦沟。从高屋顶上倾倒瓶水。比喻居高临下,其势不可阻挡。童恩正《创作科学幻想小说的体会》:“惟有作者~,胸怀宏大的抱负,才能写出主题鲜明、寓意深刻、生命力较强、确实对社会发展有所裨益的作品来。”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秦中〕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裴骃集解引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翻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
〔近义〕居高临下
〔辨析〕“高屋建瓴”偏重在气势,比喻工作、事业等处于优势,构成不可阻挡的气势;“居高临下”偏重在地势,形容处于有利地势,使对方难以抵挡。
〔连用〕势如破竹

居高临下,不可阻挡高屋建瓴

格式 比喻式。
释义 建:倾倒。瓴líng:水瓶。在高高的屋顶上向下倒瓶子里的水。
出处 《史记· 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举例 我军以~之势,直捣敌军老巢。

高屋建瓴gāo wū jiàn líng

建:倾倒,倒水。瓴:盛水的瓶子。从高屋顶上向下倾倒瓶里的水。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也比喻对事物的把握境界高远,能够十分轻松地驾驭。
〔例〕这位老将军身上有着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和~的雄才大略。
【提示】“瓴”不读lǐng。

高屋建瓴gāowū-jiànlíng

《史记·高祖本纪》:“[秦中]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建:通“瀽”,倾倒。瓴:盛水的陶制容器。“高屋建瓴”言把瓴中水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比喻居高临下,其势不可阻挡。也比喻高瞻远瞩,轻松驾驭全局。

高屋建瓴ɡāo wū jiàn línɡ

解释 建:通“”,倾倒。瓴:装水的瓶子。本义指在高屋顶上倾倒瓶中的水。后用来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秦中)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汉王刘邦平定天下后,第二年十二月,有人上书举报楚王韩信谋反。刘邦询问左右大臣,最后采纳了陈平的计策,假称到云梦泽去巡游,在陈地会集诸侯,趁韩信前来迎接的时候拘捕了他。
大臣田肯前来祝贺,劝导刘邦说:“陛下您擒得了韩信,又统治着关中秦地。秦地地形险固,得地势之利。它凭借山河形成的天然屏障,和其他地方相隔千里。假如关东地区用百万士兵来攻击,秦地只需两万兵力就可抵挡住。这是因为它地势便利,作战时可以采取由高处向低处进攻的态势,就像从高屋上往下倒水一样。而齐地,东方有富饶的琅邪和即墨,南方有险固的泰山,西方有黄河的阻隔,北方有渤海的优势,土地纵横两千里。假如远隔千里之外的地区用百万士兵来攻击,齐地只需二十万兵力就可抵挡住,因此秦地和齐地实际就是东西二秦。假如不是陛下的亲属子弟,就不能让他统治齐地。”高祖刘邦认为他分析得很好,对他厚加赏赐。
十几天后,刘邦赦免了韩信,另封他为淮阴侯,把他原来的王国领土一分而为荆、楚两个诸侯国,封皇子刘肥做了齐王。
近义 居高临下
例句
一部如此宏伟的历史传记影片,很需要这种高屋建瓴的导演构思。

高屋建瓴ɡāo wū jiàn línɡ

在高高的屋脊上往下倒瓶中的水。
❶ 形容居高临下,有不可阻挡的气势。
❷ 比喻能十分轻松地把握和驾驭事物。建: 通“瀽”(jiǎn),倾倒。瓴: 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也作“建瓴高屋”、“瓴建高屋”、“屋上建瓴”。

高屋建瓴gāo wū jiàn líng

【解义】 建:通“瀽”,倒水。瓴:盛水的瓶子,一说瓦沟。从高屋顶上倾倒瓶里的水,或从高屋顶上顺着瓦沟倒水。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当。
【例句】 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非要有~、势如破竹的气势不可!
【近义】 居高临下

高屋建瓴gao wu jian ling

建:通“瀽”,倒水。瓴:盛水的瓶子,一说瓦沟。从高屋顶上倾倒瓶里的水,或从高屋上顺着瓦沟倒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有时也指英明、高瞻远瞩。
【也作】建瓴高屋
【近】居高临下 高瞻远瞩
【反】鼠目寸光 低声下气
【注意】建,不可理解为“建立”。瓴,不可写作为“岭”或“领”,不可读作ling。

高屋建瓴 纵横捭阖gāo wū jiàn líng;zòng héng bǎi hé

建瓴:倒出水瓶里的水;纵横:指战国时的“合纵”与“连横”;捭阖:开合。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并施展某种手段。苏真《魂系长虹》:“《人民日报》编委艾丰、国内几位著名经济学家及各大电子、服装、饮料等集团的负责人,围坐在长方形的演讲台旁,~地共商与世界名牌‘列强’在国内市场一争高下的妙策良谋。”

高屋建瓴gāowū-jiànlíng

建:倾倒,倒水。瓴:水瓶。在高高的屋顶上倾倒水瓶,(瓶里的水往下直流)。比喻居高临下,气势很大。有时含有势不可挡的意思。《史记·高祖本纪》:“(秦中)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例】总的说,他的文章,高屋建瓴很有气魄。(杜鹏程《〈保卫延安〉重印后记》)

4553【高屋建瓴】gāo wū jiàn líng

在高房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一说是瓦沟。

高屋建瓴gāowū-jiànlíng

〔偏正〕 建,倾倒。瓴,水瓶。把一瓶水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比喻居高临下,其势不可阻挡。语本《史记·高祖本纪》:“(秦中)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宋·曾极《金陵百咏·天门山》:“~无计取,二梁刚把当殽函。”
△ 褒义。用于描写气势。
【近义】横扫千军 居高临下 建瓴之势
〖反义〗断断续续。
也作“建瓴高屋”、“屋上建瓴”。

高屋建瓴gāo wū jiàn líng

建:通“瀽”,倾倒。瓴:盛水的瓶子。即把瓶子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当。宋·周邦彦《汴都赋》:“加兵诸侯,如高屋之建瓴。”也作“建瓴高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