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血小板功能检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血小板功能检查

血小板功能检查

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作用和释放止血、凝血、血管活性物质及营养并维护毛细血管完整性等多种功能。但可供临床实用的标准的功能检查方法并不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血小板形态检查 观察血小板形态对诊断因血小板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有一定价值。正常血小板呈圆盘状(圆或类圆),直径2~3μm。因易于破碎,故涂片上有时形态不规则,少数可呈不规则的星状或梭形,边缘不整齐,常有1~3个伪足突起。胞浆为透明蓝色,浆中有较多的紫红色颗粒。大型血小板(>3.4μm)占11.1%,中型血小板(2.1~3.3μm)占67.5%,小型血小板(<2.0μm)占21.4%。血小板离体后,由于接触面性质、抗凝剂种类、涂片厚薄,以及固定染色不一等条件,均能影响其形态,故涂片上所见到的并不完全是它在血液循环中的形态。血小板形态异常主要表现为大小、颗粒的形态及胞浆染色的异常。Bernard-Soulier综合征的血小板可如淋巴细胞样,直径达8μm,且有聚集功能障碍。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白血病等血小板形态也可异常。
血小板粘附试验 血小板和玻璃表面接触后一部分即粘附于其上,比较接触前后的血小板数目变化,即可计算血小板粘附率。血小板粘附率降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血管性假血友病等先天性血小板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尿毒症和肝硬变等;血小板粘附率增加可见于糖尿病和脾切除后等。
血小板粘附试验常用的是玻璃珠管法和玻璃滤器法。玻璃珠管法是以枸橼酸钠抗凝的血液,按6~10ml/min速率,约用20s通过9cm长,内径为3mm的硅塑料管,管内装0.5mm直径、共重1.5g的小玻璃珠,这样,大量的血小板就会粘附在小玻璃珠上。可按下式计算血小板粘附率。


正常值为24~65%,平均37%。
玻璃滤器法是以枸橼酸钠抗凝的血液,通过特定的玻璃滤器,其滤板厚0.3cm,直径3.5cm。按上式计算出血小板粘附率。此法正常值为26~34%,平均30%。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小板膜上存在着二磷酸腺苷(ADP)受体,ADP可使血小板聚集,向富血小板血浆中加入ADP后,如血小板功能正常,则能迅速地聚集成细小颗粒,当将ADP加到一定浓度时则可出现团块,是为血小板的第二次聚集。血小板聚集程度,可通过肉眼、显微镜或聚集仪来观察。
简单的试验方法是在富血小板血浆0.2ml中加10μmol/L ADP 0.1ml,摇匀后开始计时,在黑色背景下,用肉眼观察有无聚集现象。如1min后尚看不到凝块,则取一滴混合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聚集程度。正常人,加入ADP后,10~15s内即产生聚集。用于血小板聚集的诱导剂除ADP外,尚有肾上腺素、胶原、凝血酶和瑞斯托霉素(Ristocetin)。以ADP最常用。ADP诱导剂聚集与血小板数、ADP最适浓度和钙离子浓度有关。正常人群中产生第二波者约70~80%,所以ADP聚集法不正常者可再用肾上腺素等诱导剂比较对照。血小板无力症时,以任何浓度的ADP或其他聚集诱导剂,都不能使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增加,见于手术后、糖尿病、心肌梗塞等。血小板聚集减退或消失,见于多种先天性血小板功能缺陷和尿毒症、肝硬变、肿瘤等。进行本试验时应空腹,试验前8h不能吸烟,试验前一周不可服阿斯匹林及含有阿斯匹林成分的药物。其他如保泰松、抗组胺药等,对血小板凝聚也有影响,试验前48h不应服用。
血小板第3因子利用试验 血小板第3因子是形成凝血活酶的必要成分。但只有当血小板受一定刺激发生变化后,才能使其磷脂变成参与凝血的有效成分。此试验是将正常人和患者的贫血小板的血浆(PPP)和富血小板血浆(PRP)相互组合,以白陶土为刺激剂,加钙后测定凝固时间,并比较各组凝固时间的差异即得知患者血小板是否存在缺陷。本试验异常多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慢性肝病、骨髓增生症、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试验方法是制备正常人与患者的PPP和PRP,各管加0.1ml,按下列组合:

组别PPPPRP
1
2
3
4
正常人
患者
正常人
患者
正常人
正常人
患者
患者

各管全部置于37℃水浴,依次加入4%白陶土悬液0.2ml,充分混匀20min后,再依次加入0.035M氯化钙0.2ml,立即按秒表测定凝固时间。结果观察: 第1和第3组之差>5s,表示血小板第3因子利用存在缺陷;第1和第2组之差>5s,则表示存在凝血缺陷。当第2和第3组凝固时间差>5s时,可再做血小板第3因子利用指数。方法是将正常人PRP用其自身的PPP作一系列稀释,计数血小板,按上法操作步骤加入白陶土悬液和氯化钙溶液测定凝固时间,以血小板数为横坐标,凝固时间为纵坐标画曲线。由曲线查得被检PRP凝固时间相当于正常人PRP的血小板数。血小板第3因子利用指数为患者PRP凝固时间相当于正常人PRP血小板数除以患者PRP血小板数。正常人血小板第3因子利用指数>25%。
血块退缩时间 血液完全凝固后,由于血小板释放血栓收缩素的作用,纤维蛋白网发生收缩,将网隙中血清挤出,出现血块退缩。若其它因素条件完全一致,则血小板对纤维蛋白的作用是血块退缩的唯一原因,故本试验主要是检查血小板的功能。常用的方法是取静脉血2ml放试管内,置37℃水浴中,经1/2h、1h、24h,观察血块退缩情况。部分退缩指血块已收缩但不坚实,且有一部分粘附管壁,有部分血清析出;完全退缩指血块坚实,脱离管壁,有相当于总血量40~50%的血清析出。正常值30~60min呈部分退缩,24h完全退缩。血块退缩不良指在上述时限内血块退缩未达到上述标准,血块略有收缩仅少量血清出现于管底或血块边缘。
血块退缩同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直接有关。血小板<50,000/μl或其数虽正常但功能不全时都可使血块退缩不良。血块退缩不良见于严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溶解症、凝血因子ⅩⅢ缺乏等。
☚ 血小板计数   出血时间测定 ☛
0001524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