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与止血
血小板是骨髓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因而不是具有完整结构的细胞。形状常不规则,直径约2—4微米,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约有10—30万个。正常人因外伤造成小血管破裂出血后可自然止血,与血小板的功能有密切关系。首先,创伤出血时,血小板释放一些物质,引起血管壁收缩,同时,血小板大量聚集并粘附于破口处,形成松软的血小板栓子。两种因素加在一起,可暂时止血。血小板止血功能的第二步是促进血管破口处的血液凝固,形成坚固的止血栓子,引起永久性止血。当血小板减少时,上述过程延缓,不易止血。此外,在平时,血小板还有维护血管壁完整的功能。当病人血小板减少到每立方毫米血中5万个以下时,这一功能不能正常实现,因而皮肤和粘膜下常出现出血斑点和紫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