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长生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长生殿 长生殿传奇剧本。清初洪昇作。初名《沉香亭》,继改称《舞霓裳》,至三稿始定今名。写杨玉环和唐明皇于七月七日在长生殿对牵牛织女发誓,要世代永为夫妻。马嵬坡之变,杨妃自缢。安禄山之乱平后,唐明皇思念杨妃不已。天地鬼神为二人精诚感动,于八月十五日引二人进月宫同登仙箓,得到一个永久团圆的结局。唐白居易《长恨歌》、陈鸿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宋乐史传奇小说《杨太真外传》、元白朴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王伯成杂剧《李太白贬夜郎》、明吴世美传奇《惊鸿记》、屠隆传奇《彩毫记》等均写其事。《长生殿》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在艺术表现上通过爱情故事反映一代兴亡,继承了白朴《梧桐雨》、梁辰鱼《浣纱记》的手法。结构严密,情节曲折,场面壮丽,抒情色彩浓厚。音律方面也取得高度成就。昆剧《定情赐盒》、《密誓》、《惊变》、《埋玉》、《闻铃》、《哭像》等单出均出于此剧。 ☚ 桃花扇 彩毫记 ☛ 长生殿 长生殿洪昇作。有《古本戏曲丛刊》五集影印清康熙刊稗畦草堂本,又有徐朔方校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稿名《沉香亭》,插写李白遭遇;后删去李白,插写李泌辅佐肃宗中兴,改称《舞霓裳》;至康熙二十七年(1688),又删去李泌,专写唐明皇、杨贵妃故事,定名《长生殿》,前后十馀年,三易稿而始成。全剧二卷,五十出。叙杨玉环入宫,为唐明皇李隆基所爱,定情之夕,赐以金钗钿盒,并册为贵妃。后经历波折,两人爱情日深。值妃生日,帝设宴于骊山长生殿,命乐部奏妃所制《霓裳羽衣曲》。适海南进贡鲜荔枝,杨妃喜,亲立翠盘作舞。其时安禄山与杨国忠相互攻讦。禄山出为节度使,旋叛唐,攻破潼关。明皇仓皇奔蜀,至马嵬驿,众军愤杨国忠误国,杀之,杨妃自缢死。乱平后,明皇悔恨痛苦,遣临邛道士寻觅杨妃幽魂,终于八月十五夜在月宫重圆。玉帝令两人居忉利天宫永为夫妇。作者将李、杨爱情与安史之乱联系起来,以表达“乐极哀来,垂戒后世”之寓意。剧本以白居易《长恨歌》为主要依据,也承袭元白朴《梧桐雨》杂剧中重要关目,并曾借鉴明吴世美的《惊鸿记》。其中《弹词》出的转调〔货郎儿〕则套用元代无名氏杂剧《货郎旦》的创调。其他如《燕子笺》、《彩毫记》、《鹦鹉记》等的个别细节处理,对《长生殿》也有影响。剧中刻画李隆基、杨玉环两人性格最为成功。当时徐麟曾评称“或用虚笔,或用反笔,或用侧笔、闲笔,错落出之,以写两人生死深情,各极其致”。又如套曲结构,调剂冷热,也深具匠心。此剧问世后,“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吴人《长生殿序》),有家班的竞相教习,传唱甚盛。康熙二十八年,因在佟皇后国丧期间演出,作者和观者以“大不敬”罪名,或被除名,或被革职。但此事并不影响剧本以后的传刻演唱。江苏巡抚宋荦于康熙三十六年、江宁织造曹寅于康熙四十三年,先后举行盛会,搬演此剧。以后即成为各昆剧班社的保留剧目。李煦的苏州织造署演出时,仅戏衣费,即至数万。同治十三年(1875),上海丹桂茶园新排全本《长生殿》,则作为灯彩戏演出。昆剧舞台常演的传统折子戏有《定情·赐盒》(第二出)、《酒楼》(第十出《疑谶》)、《絮阁》(第十九出)、《密誓》(第二十二出)、《小宴·惊变》(第二十四出)、《埋玉》(第二十五出)、《闻铃》(第二十九出)、《迎像·哭像》(第三十二出)、《弹词》(第三十八出)。梁廷枏评云:“(《长生殿》)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以绝好题目,作绝大文章,学人才人一齐俯首。自有此曲,毋论《惊鸿》、《彩毫》空惭形秽,即白仁甫《秋夜梧桐雨》亦不能稳占元人词坛一席矣。”(《藤花亭曲话》卷三) ☚ 蟾宫操 海烈妇 ☛ 长生殿洪 升 第五十出仙圆 〔双调引子谒金门〕(净扮道士上)情一片,幻出人天姻眷。但使有情终不变,定能偿夙愿。 贫道杨通幽,前出元神在于蓬莱,蒙玉妃面嘱,中秋之夕引上皇到月宫相会。上皇原是孔升真人,今夜八月十五数合飞升。此时黄昏以后,你看碧天如水,银汉无尘,正好引上皇前去。道犹未了,上皇出宫来也。(生上) 〔仙吕入双调忒忒令〕碧澄澄云开远天,光皎皎月明瑶殿。(净见介)上皇,贫道稽首。(生)仙师少礼。今夜呵,只因你传信约蟾宫相见,急得我盼黄昏眼儿穿。这青霄际,全托赖引步展。 (净)夜色已深,就请同行。(行介)(净)明月在何许?挥手上青天。(生)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净)我欲乘风归去,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塞。(合)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生)仙师,天路迢遥,怎生飞渡?(净)上皇,不必忧心。待贫道将手中拂子,掷作仙桥,引到月宫便了。(掷拂子化桥下)(生)你看,一道仙桥从空现出。仙师忽然不见,只得独自上桥而行。 〔嘉庆子〕看彩虹一道随步显,直与银河霄汉连,香雾濛濛不辨。(内作乐介)听何处奏钧天,想近着桂丛边。 (虚下) (老旦引仙女,执扇随上) 〔沉醉东风〕且秋光玉轮正圆,奏霓裳约开清讌。吾乃月主嫦娥是也。月中向有《霓裳》天乐一部,昔为唐皇贵妃杨太真于梦中闻得,遂谱出人间。其音反胜天上。近贵妃已证仙班。吾向蓬山觅取其谱,补入钧天,拟于今夕奏演。不想天孙怜彼情深,欲为重续良缘。要借我月府,与二人相会。太真已令道士杨通幽引唐皇今夜到此,真千秋一段佳话也。只为他情儿久,意儿坚,合天人重见。因此上感动天孙为他方便。仙女每,候着太真到时,教他在桂阴下少待。等上皇到来见过,然后与我相会。(仙女)领旨。(合)桂华正妍,露华正鲜。撮成好会,在清虚府洞天。(老旦下) (场上设月宫,仙女立宫门候介) (旦引仙女行上) 〔尹令〕离却玉山仙院,行到采蟾月殿,盼着紫宸人面。三生愿偿,今夕相逢胜昔年。 (到介)(仙女)玉妃请进。(旦进介)月主娘娘在那里?(仙女)娘娘分付,请玉妃少待。等上皇来见过,然后相会。请少坐。(旦坐介)(仙女立月宫旁候介) (生行上) 〔品令〕行行度桥,桥尽漫俄延。身如梦里,飘飘御风旋。清辉正显,入来翻不见。只见楼台隐隐,暗送天香扑面。(看介) “广寒清虚之府”。呀,这不是月府吗?早约定此地佳期,怎不见蓬莱别院仙! (仙女迎介)来的莫非上皇吗?(生)正是。(仙女)玉妃到此久矣,请进相见。(生)妃子那里?(旦)上皇那里? (生见旦哭介)我那妃子呵!(旦) 我那上皇呵! (对抱哭介) (生) 〔豆叶黄〕乍相逢执手,痛咽难言。想当日玉折香摧,都只为时衰力软,累伊冤惨,尽咱罪愆。到今日满心惭愧,到今日满心惭愧,诉不出相思万万千千。 (旦) 陛下,说那里话来! 〔姐姐带五马〕〔好姐姐〕是妾孽深命蹇,遭磨障,累君几不免。梨花玉殒,断魂随杜鹃。〔五马江儿水〕只为前盟未了,苦忆残缘,惟将旧盟抱坚,荷君王不弃,念切思专,碧落黄泉为奴寻遍。 (生)寡人回驾马嵬,将妃子改葬。谁知玉骨全无,只剩香囊一个。后来朝夕思想,特令方士遍觅芳魂。 〔玉交枝〕才到仙山寻见,与卿卿把衷肠代传。(出钗盒介)钗分一股盒一扇,又提起乞巧盟言。(旦出钗、盒介)妾的钗盒也带在此。(合)同心钿盒今再联,双飞重对钗头燕。漫回思不胜黯然,再相看不禁泪涟。 (旦)幸荷天孙鉴怜,许令断缘重续。今夕之会,诚非偶然也。 〔五供养〕仙家美眷,比翼连枝,好合依然。天将离恨补,海把怨愁填。(生合)谢苍苍可怜,泼情肠翻新重建。添注个鸳鸯牒,紫霄边,千秋万古证奇缘。 (仙女)月主娘娘来也。(老旦上)“白榆历历月中影,丹桂飘飘云外香”(生见介)月姐拜揖。(老旦)上皇稽首。(旦见介)娘娘稽首。(老旦)玉妃少礼,请坐了。(各坐介)(老旦)上皇, 玉妃,恭喜仙果重成,情缘永证。往事休提了。〔江儿水〕只怕无情种,何愁有断缘。你两人呵,把别离生死同磨炼,打破情关开真面,前因后果随缘现。觉会合寻常犹浅,偏您相逢,在这团圆宫殿。 (仙女)玉旨降。(贴捧玉旨上)“织成天上千丝巧,绾就人间百世缘”(生、旦跪介)(贴)玉帝敕谕唐皇李隆基、贵妃杨玉环:咨尔二人,本系元始孔升真人、蓬莱仙子。偶因小谴,暂住人间。今谪限已满,准天孙所奏,鉴尔情深,命居忉利天宫,永为夫妇。如敕奉行。(生、旦拜介)愿上帝圣寿无疆。(起介)(贴相见,坐介)(贴)上皇,太真,你两下心坚,情缘双证。如今已成天上夫妻,不比人世了。 〔三月海棠〕忉利天,看红尘碧海须臾变。永成双作对,总没牵缠。游衍,抹月批风随过遣,痴云腻雨无留恋。收拾钗和盒旧情缘,生生世世消前愿。 (老旦)群真既集,桂宴宜张。聊奉一觞,为上皇、玉妃称贺。看酒过来。(仙女捧酒上)酒到。(老旦送酒介) 〔川拨棹〕清虚殿,集群真,列绮筵。桂花中一对神仙,桂花中一对神仙,占风流千秋万年。(合)会良宵,人并圆;照良宵,月也圆。 〔前腔换头〕(贴向旦介)羡你死抱痴情犹太坚,(向生介)笑你生前守盟几变迁。总空花幻影当前,总空花幻影当前,扫凡尘一齐上天。(合)会良宵,人并圆;照良宵,月也圆。 〔前控换头〕(生、旦)敬谢嫦娥把衷曲怜;敬谢天孙把长恨填。历愁城苦海无边,历愁城苦海无边,猛回头痴情笑捐。(合)会良宵,人并圆;照良宵,月也圆。 〔尾声〕死生仙鬼都经遍,直作天宫并蒂莲,才证却长生殿里盟言。 (贴)今夕之会,原为玉妃新谱《霓裳》。天女每那里?(众天女各执乐器上)“夜月歌残鸣凤曲,天风吹落步虚声”。天女们稽首。(贴)把《霓裳羽衣》之曲,歌舞一翻。(众舞介) 〔高平调羽衣第三叠〕〔锦缠道〕桂轮芳,按新声,分排舞行。仙珮互趋跄,趁天风,惟闻遥送叮噹。〔玉芙蓉〕宛如龙起游千状,翩若鸾回色五章。霞裙荡,对琼丝袖张。〔四块玉〕撒团团翠云,堆一溜秋光。〔锦渔灯〕袅亭亭现缑岭笙边鹤氅,艳晶晶会瑶池筵畔虹幢,香馥馥蕊殿群姝散玉芳。〔锦上花〕呈独立,鹄步昂;偷低度,凤影藏。敛衣调扇恰相当,〔一撮棹〕一字一回翔。〔普天乐〕伴洛妃,凌波样;动巫娥,行云想。音和态,宛转悠扬。〔舞霓裳〕珊珊步蹑高霞唱,更泠泠节奏应宫商。〔千秋岁〕映红蕊,含风放;逐银汉,流云漾。不似人间赏,要辅莲慢踏,比燕轻飏。〔麻婆子〕步虚,步虚瑶台上,飞琼引兴狂,弄玉,弄玉秦台上,吹箫也自忙。凡情、仙意两参详。〔滚绣球〕把钧天换腔,巧翻成余弄儿盘旋未央。〔红绣鞋〕银蟾亮,玉漏长,千秋一曲舞霓裳。 (贴)妙哉此曲,真个擅绝千秋也。就借此乐,送孔升真人同玉妃,到忉利天宫去。(老旦)天女每,奏乐引导。(天女鼓乐引生、旦介) 〔黄钟过曲永团圆〕神仙本是多情种,蓬山远,有情通。情根历劫无生死,看到底终相共。尘缘倥偬,忉利有天情更永。不比凡间梦,悲欢和哄,恩与爱总成空。跳出痴迷洞,割断相思鞚;金枷脱,玉锁松。笑骑双飞凤,潇洒到天宫。 〔尾声〕归霓裳,新翻弄。唱与知音心自懂,要使情留万古无穷。 谁令醉舞拂宴筵,张 说 上界群仙待谪仙。方 千 一曲霓裳听不尽,吴 融 香风引到大罗天。韦 绚 看修水殿号长生,王 建 天路悠悠接上清。曹 唐 从此玉皇须破例,司空图 神仙有分不关情。李商隐 洪升,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于顺治二年(1645)。逝于康熙三十六年(1704)。他出身于望族,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但是,从20多岁到45岁,一直当了20多年的太学生,未曾得到一官半职。在北京期间,生活相当困窘,有时连饭都吃不上。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代著名诗人,在京任右赞善兼翰林院编修的赵执信组织观演《长生殿》,清廷以国丧日演剧为借口,革除了赵的官职。洪升在国子监的名籍也被勾销,不得已回到家乡。60岁时,醉后乘船,失足落水而死。 洪升精通音律,擅长诗文词曲。现存著作有 《诗骚韵注》,诗集 《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杂剧 《四婵娟》、传奇《长生殿》。其他戏曲著作 《沉香亭》、《舞霓裳》(以上二剧为 《长生殿》的一稿、二稿)、《回文锦》、《回龙记》、《闹高唐》、《锦绣图》、《长虹桥》、《天涯泪》、《节孝坊》等,均已失传。 《长生殿》主要根据白居易《长恨歌》、陈鸿 《长恨歌传》、白朴 《梧桐雨》杂剧及《天宝遗事》、《杨太真外传》等有关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故事而写成的。他在 《例言》 中讲:“忆与严十定隅 (洪升在杭州的朋友) 坐皋园,谈及开元、天宝间事,偶感李白之遇,作《沉香亭》传奇。”他到了北京之后,好友毛玉斯称“排场近熟”,于是“去李白,入李泌辅肃宗中兴,更名 《舞霓裳》”。“后又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马嵬之变,已违夙誓,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用之,专写钗盒情缘,以 《长生殿》题名”。由此可知,作者花费了多年心血,三易其稿,才把它写成。上演以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时朱门绮席,酒社歌楼,非此曲不奏,缠头为之增价”(《莲坡诗话》)”当时还有 “家家 ‘收拾起’,户户 ‘不提防’”的说法( “不提防”是 《长生殿·弹词》 〔南吕一枝花〕 开头三字; “收拾起”是《千钟禄·惨睹》〔倾杯玉芙蓉〕 开头三字)。它的单折戏《纳书楹曲谱》收三十一出,《集成曲谱》收二十九出。可以说是古代戏曲中上演折数最多的一部著作。迄今昆剧舞台上也经常上演 《定情》、《惊变》、《疑谶》(又名《酒楼》)、《偷曲》、《絮阁》、《骂贼》、《闻铃》、《哭像》、《弹词》 等折。 《长生殿》故事梗概如下:天宝年间,政清民和。唐明皇寄情声色,册杨玉环为贵妃。自此以后,唐明皇把大权交权臣杨国忠等,自己却沉醉于爱情生活: 二人到华清池游乐,于长生殿乞巧。杨贵妃为了讨唐明皇的欢欣,偷仙乐制成《霓裳羽衣曲》。正当酣歌妙舞的时候,安禄山起兵渔阳,攻破潼关,直捣长安。唐明皇无奈,只好带杨贵妃等逃往四川。途中,六军怒杀杨贵妃哥哥杨国忠,逼迫唐明皇赐死杨贵妃。杨贵妃死后,玉体埋在马嵬坡,而幽魂则栖于驿中佛堂。她回想过去罪孽,悔恨万分,只是对唐明皇的痴情尚未断绝,常向西川遥望。她的真情感动了玉皇大帝,“准授太阴炼形之术”,尸解上升,复籍仙班,归居蓬莱仙院。然而她依然把与唐明皇定情时的金钗钿盒留在身边,希望能够重新相会。而唐明皇自别了杨贵妃,一路上悲凉凄怆,伤心不止。听到剑阁的风雨声和铃声,犹如“愁人血泪交相迸”。到成都后,令匠人雕贵妃像一尊,迎入宫中供养。他对着雕像,捶胸顿足,回想马嵬坡前赐死的情况,怨恨自己 “全无主张”,“救不得月貌花庞”。郭子仪收复两京后,唐明皇回銮。途中经过马嵬驿,欲改葬却不见杨贵妃的尸体。回到长安,他触物伤情,更加思念,于是遍访异人,希望能够把杨贵妃的魂魄召来相见。临邛道士杨通幽有呼风唤雨、摄鬼招魂的法术。他设法坛,显神通,天上地下求之遍,终于在织女的指引下找到了玉环仙子,约定月圆的时候相见。唐明皇得信不胜欢喜,于八月十五日夜飞升,灵魂在道士的领引下上达月宫与蓬莱仙子杨玉环重新团圆。 《长生殿》 虽是一部 “要使情留万古无穷” 的爱情作品,却充满了神仙道引之术的道教思想。道教始于北魏,至唐代最为盛行。在许多文学作品里都有所表现。以李、杨故事为题材的 《长恨歌》、《长恨歌传》、《杨太真外传》等就是比较突出的例子。《长恨歌》有“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至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的句子。据此,洪升在《长生殿》中加以发挥,使这一内容更丰富深刻、更形象生动。《长生殿》共五十折。它以第二十五出为界。后一半主要写杨贵妃缢死之后,精灵不散,元神入彀,重回蓬莱仙院和临邛道士上天入地找到玉环仙子与唐明皇的亡灵在月宫团圆,具有浓厚的神仙道引色彩。前一半基本上是按历史真实来描写的。唐明皇和杨贵妃也是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物。但是,作者却按道教的人生观念加以解释:唐明皇本是元始孔升真人,杨贵妃本是蓬莱仙子。他们两人在世上之所以历遭痛苦和磨难,是因为在天上犯了戒条。这样一来,就把前半部也纳入道家思想的范围,使其在内容上混然成为一个整体。 在艺术上,《长生殿》的最大长处是曲律文采具工,案头场上两擅。文采和曲律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文采好的作品往往曲律不工;曲律工整的作品又往往文采欠佳。案头和场上也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宜于案头阅读的作品往往不宜搬上舞台;宜于舞台演出的作品又往往文学性差。《长生殿》却不然。作者把四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既有文采又合曲律,既有很高的文学性又非常宜于舞台演出。后人常把它和《桃花扇》相提并论,有“南洪北孔”(指洪升和孔尚任)之称。诚如近代戏曲大师吴梅先生所说:“仅论文字,似孔盛于洪,不知排场布置、宫调分配,昉思远驾东塘(孔尚任号)之上”,“二百年来词场不祧者,独有稗畦而已”(《中国戏曲概论》)。 《仙圆》是《长生殿》最后一折(即第五十折)。所谓仙圆,就是唐明皇和杨贵妃都成了仙以后在月宫中相会。唐明皇离开人世成仙,在道士杨通幽的道引下登上仙桥,直奔月宫。而早已成仙的杨贵妃恰在月宫等候。二仙相会,回忆离别之情,拘首痛哭。唐明皇在“乍相逢执手,痛咽难言”的悲哽声中,痛恨自己不能保护贵妃,使她冤死在马嵬坡下。而杨贵妃以自己“孽深命蹇”来劝慰唐明皇。两者都以道家思想忏悔自己,表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嫦娥开脱二人:“别离生死同磨炼,打破情关开真面,前因后果随缘现”。这就是说人的生死都是由上天安排定的,非人力能够转移,也宣传了道家苦炼还真的教义。最后,仙女传玉旨点明他们的身世和未来前途:“咨尔二人,本系元始孔升真人、蓬莱仙子。偶因小谴,暂住人间。今谪限已满,准天孙所奏。鉴尔情深,命居忉利天宫,永为夫妇。如敕奉行。”于是在玉帝的安排下,他们最终享受到没有痛苦,没有劫难,无忧无虑的神仙生活。这出戏的地点在仙境月宫,人物全是神仙,中心内容又是历经磨难的一对情人在天上团圆。可以说该折戏最集中地体现了道家思想。 艺术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结构。按一般讲,玉旨宣毕,二人谢旨,全出戏即可落幕。如果这样的话,场面就会显得冷淡。为了掀起一个戏剧高潮,达到皆大欢喜的目的,作者打破常规又增写了〔羽衣第三叠〕和〔永团圆〕两支曲子。前一支由众仙女一齐歌舞,场面华丽而壮观。后一支在众仙歌舞声中,天女引唐明皇与杨贵妃徐徐升赴忉利天宫。既点明了主题,又给观众(读者)以无限的遐想和美的享受。第二是曲律。该折以唱为主,共有两套十九支曲子。每支曲子无一不合格,无一不合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其中集曲〔羽衣第三叠〕更令人叹为观止。它集中了十二支曲牌,长达四十六句,也一丝不苟,句句字字符合音律,更非寻常作家所能企及。第三,文词既典雅华丽又形象生动。写景能抓住景物的特征,用最精练的语言描绘出来。像“碧澄澄云开远天,光皎皎月明瑶殿”、“彩虹一道随步显,直与银河霄汉连,香雾濛濛不辨”等,把月宫描绘得既神奇又缥缈,给人以美好的憧憬。至于写情更是作者的特长。这折戏写情的曲子仅有 〔豆叶黄〕、〔姐姐带五马〕、〔玉交枝〕 三支,却把唐明皇与杨贵妃相见时悔恨、伤心、痛苦的心理状态描摹得既细腻又宛转,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长生殿》《长生殿》
传奇剧本。清洪升著。作者《长生殿自序》说:“凡史家秽语,概削不书,非曰匿瑕,亦要诸诗人忠厚之旨云尔。然而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且古今来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未有不悔者也。玉环倾国,卒至陨身。死而有知,情悔何极。”作者《长生殿例言》说:“棠村(梁清标)相国尝称予是剧乃一部闹热《牡丹亭》,世以为知言。予自惟文采不逮临川,而恪守韵调,罔敢稍有逾越。”清徐麟《长生殿序》说:“试杂此剧于元人之间,直可并架仁甫,俯视赤水。彼《惊鸿》者流,又乌足云?”清吴人《长生殿序》说:“其词之工,与《西厢》、《琵琶》相掩映矣。……然则成以‘不寻宫数调’自解,韵每混通,遗误来学。昉思句精字严,罔不谐叶,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是剧虽传情缘,而其间本之温厚,不忘劝惩。”清焦循《剧说》说:此剧“荟萃唐人诸说部中事及李、杜、元、白、温、李数家诗句,又刺取古今剧部中繁丽色段以润色之,遂为近代曲家第一。”清梁廷楠《曲话》说:此剧“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以绝好题目,作绝大文章,学人、才人,一齐俯首。自有此曲,毋论《惊鸿》、《彩毫》空惭形秽,即白仁甫《秋夜梧桐雨》亦不能稳占元人词坛一席矣。如《定情》、《絮阁》、《窥浴》、《密誓》数折,俱能细针密线,触绪生情,然以细意熨贴为之,犹可勉强学步;读至《弹词》第六、七、八、九转,铁拔铜琶,悲凉慷慨,字字倾珠落玉而出,虽铁石人不能不为之断肠,为之下泪!”又说:此剧《惊变》折“于深宫欢燕之时,突作国忠直入,草草数语,便尔启行,事虽急遽,断不至是。”清杨恩寿《词余丛话》说:“康熙时,《桃花扇》、《长生殿》先后脱稿。时有‘南洪北孔’之称。其词气味深厚,浑含包孕处蕴藉风流,绝无纤亵轻佻之病。鼎运方新,元音迭奏,此初唐诗也。”清叶堂《纳书楹曲谱》说:“《长生殿》词极绮丽,宫谱亦谐,但性灵远逊临川,转不如‘四梦’之不谐宫谱者,使人能别出心意也。《长生殿》依傍《长恨传》,乃《长恨歌》成篇,于开、宝遗事摭采略遍,故前半篇每多佳制;后半篇则多出稗畦自运,遂难出色。”清姚燮《今乐考证》记黄振说:“《桃花扇》笔意疏爽,《长生殿》文情绵邈,各擅其长。”近人蒋瑞藻《小说考证》记清梁章钜《浪迹续谈》说:“《长生殿》戏,最为雅奏,谙昆曲者,无不喜之,而余颇不以为然。即如《絮阁》、《搜鞋》等出,陈陈相因,未免如听古乐而思卧。《醉酒》一出,尤近恶道,不能人云亦云也。”近人姚华《曲海一勺》记杨迪生说:“清道光末,昆剧中‘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挑’、‘不提防余年值乱离’两出,盛行吴中,无良贱皆歌之,时有‘家家“收拾起”,处处“不提防”’之谣。”近人吴梅《顾曲麈谈》说:“余谓《牡丹亭》衬字太多,《桃花扇》平仄欠合,皆未便效法。必不得已,但学《长生殿》,尚无纰缪耳。”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说: “顾《桃花扇》、《长生殿》二书,仅论文字,似孔胜于洪;不知排场布置、宫调分配,昉思远驾东塘之上。……二家既出,于是词人各以征实为尚,不复为凿空之谈,所谓陋巷言袞,人人青紫,闲闺寄怨,字字桑濮者,此风几乎革尽。曲家中兴,断推洪、孔焉。”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余以为《长生殿》关目布置,针线照应之严格,插演过场之趣味丰富,其结构上殆无所间然;其曲词之典丽整洁,亦稀类比;然所乏者生动之趣致与泼溂之才气耳。叶堂评之为‘性灵远逊临川’者,确当不易之论也。其不及汤显祖也无论矣,即于才气一端,亦当逊孔尚任之《桃花扇》一席。至若协律之妙,为汤氏、孔氏等所远不及者。”此剧一方面歌颂了唐明皇、杨贵妃超越生死的真挚爱情;另一方面,围绕李、杨爱情,以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为背景,深刻地揭示了统治阶级“逞侈心而穷人欲”给他们个人以及人民和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鞭挞了祸国殃民的权奸和卖国求荣、觍颜事敌的民族败类,歌颂了一系列爱国将领和下层爱国人士,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民族意识。作者用“情悔”说来统一对李、杨的歌颂和批判,但实际上剧本主题却呈现出复杂的矛盾和漏洞,表现了作者思想乃至题材本身的局限性。作品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场面宏大壮丽,结构精美谨严,音律和协流畅,语言清丽雅正。 长生殿
目 录 第 一 出 传概……… (512) 第 二 出 定情……… (512) 第 三 出 贿权……… (515) 第 四 出 春睡……… (517) 第 五 出 禊游………(519) 第 六 出 傍讶………(523) 第 七 出 幸恩………(524) 第 八 出 献发………(526) 第 九 出 复召………(529) 第 十 出 疑谶………(531) 第十一出 闻乐………(534) 第十二出 制谱………(536) 第十三出 权哄………(539) 第十四出 偷曲………(541) 第十五出 进果………(543) 第十六出 舞盘………(546) 第十七出 合围………(549) 第十八出 夜怨………(551) 第十九出 絮阁………(554) 第二十出 侦报………(558) 第二十一出 窥浴………(560) 第二十二出 密誓………(562) 第二十三出 陷关………(565) 第二十四出 惊变………(566) 第二十五出 埋玉……… (569) 第二十六出 献饭……… (572) 第二十七出 冥追……… (575) 第二十八出 骂贼……… (577) 第二十九出 闻铃……… (580) 第三十出 情悔……… (581) 第三十一出 剿寇……… (584) 第三十二出 哭像……… (585) 第三十三出 神诉……… (589) 第三十四出 刺逆……… (591) 第三十五出 收京……… (593) 第三十六出 看袜……… (596) 第三十七出 尸解……… (598) 第三十八出 弹词……… (602) 第三十九出 私祭……… (606) 第四十出 仙忆……… (609) 第四十一出 见月……… (610) 第四十二出 驿备……… (612) 第四十三出 改葬……… (614) 第四十四出 怂合……… (616) 第四十五出 雨梦……… (618) 第四十六出 觅魂……… (621) 第四十七出 补恨……… (626) 第四十八出 寄情……… (628) 第四十九出 得信………(630) 第五十出 重圆………(632) 长生殿惊 变 (丑上〔2〕)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3〕。 月殿影开闻夜漏〔4〕,水晶帘卷近秋河〔5〕。咱家高力士,奉万岁爷之命,着咱在御花园中,安排小宴,要与贵妃娘娘同来游赏,只得在此伺候。(生、旦乘辇〔6〕,老旦、贴随后〔7〕,二内待引,行上) 【北中吕粉蝶儿】〔8〕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 御园中秋色斓斑,柳添黄,萍减绿,红莲脱瓣。 一抹雕阑,喷清香桂花初绽。 【南泣颜回】携手向花间,暂把幽怀同散。 凉生亭下,风荷映水翩翻。 爱桐阴静悄,碧沉沉并绕回廊看。 恋香巢秋燕依人,睡银塘鸳鸯蘸眼〔11〕。 【北石榴花】 【南泣颜回】花繁,秾艳想容颜,云想衣裳光璨;新妆谁似,可怜飞燕娇懒〔16〕。名花国色,笑微微常得君王看。向春风解释春愁,沉香亭同倚阑干。 【北斗鹌鹑】 【南扑灯蛾】态恹恹轻云软四肢,影濛濛空花乱双眼;娇怯怯柳腰扶难起,困沉沉强抬娇腕,软设设金莲倒褪,乱松松香肩亸云鬟;美甘甘思寻凤枕,步迟迟倩宫蛾挽入绣帏间。 【北上小楼】 【南扑灯蛾】稳稳 【南尾声】 宫殿参差落照间(卢纶),渔阳烽火照函关(吴融)。 遏云声绝悲风起(胡曾),何处黄云是陇山(武元衡)〔34〕。 〔1〕《长生殿》是一部爱情悲剧,叙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姿容秀丽、性情温和的杨贵妃,“一人独占三千宠”。 唐明皇恩宠有加,不觉荒废了朝政,蕃将安禄山乘机反叛,直逼京师。唐明皇闻讯震惊,仓惶奔蜀避难,途经马嵬坡,护卫军士哗变,逼迫唐明皇赐死杨贵妃。贵妃死后,唐明皇心灰意懒,传位太子,自己做了太上皇。自此朝夕思念,凄凉感伤,无以复加。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到长安,更觉孤寂凄冷,寻访异人为贵妃招魂,渴望再睹芳容,终于至诚感天,同贵妃聚首月宫,实现了“生生死死,永为夫妇”的人生宏愿。 《长生殿》剧共五十出,《惊变》是第二十四出。 选文据《古本戏曲丛刊三集》影印本和徐朔方校注本。 洪昇(公元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钱塘(今杭州市)人。早年即有诗名,然而仕途蹭蹬,做国子监生二十余年。因《长生殿》在佟皇后丧期演出,又被革职。康熙四十三年,因酒醉于浙江乌镇落水而亡。其诗作有《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等三种,杂剧有《四婵娟》,传奇有《长生殿》、《回文锦》、《回龙记》等,除《长生殿》外,其余两种均亡佚。 〔2〕丑上:丑,戏曲角色名,俗称“小花脸”、“三花脸”。上,上场。这个剧中的丑,是唐玄宗的近侍太监高力士。 〔3〕宫嫔:宫女和嫔妃。 〔4〕闻夜漏:听到计时器中漏水之声,表明夜深寂静。漏,古代计时的漏壶。 〔5〕近秋河:极言楼高。秋河,即银河。 〔6〕生、旦:戏曲角色名,生指男角,旦,指女角。 〔7〕贴:戏曲角色名,即贴旦,指同剧中扮演次要角色的旦角。 〔8〕北中吕粉蝶儿:北中吕,曲调名。中吕有南调、北调。这里是北中吕调。这一出戏,都用这个调。粉蝶儿,下面的“南泣颜回”等均为曲牌名。 〔9〕介:戏曲术语,表示角色表演情态动作。 〔10〕者:语助词。 〔11〕蘸(zhan)眼:招眼,引人注目。 〔12〕子待:只待。眉山:指眉毛。 〔13〕烹龙炰(pao)凤:比喻珍贵的菜肴。炰,烧烤。 〔14〕催趱(zan):催促。 〔15〕梨园:唐玄宗时,教习宫廷歌舞艺人的场所。以其靠近禁苑之梨园,故称。 〔16〕飞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以娇小玲珑,色艺双绝而著称于世。 〔17〕射覆藏钩:古代在酒席宴上常作的两种游戏。射覆,即猜谜。藏钩,即猜想所藏物品在何处。 〔18〕每:用同“们”。 〔19〕子:同“只”。 〔20〕柳亸(duo)花欹(qi):形容贵妃醉态。亸,下垂的样子。欹:同“倚”。 〔21〕副净:戏曲角色名,净,俗称花脸,专门扮演性格、品质有特异之点的人如曹操、张飞等。正净,人称大花脸,副净,人称二花脸。 〔22〕渔阳:唐朝郡名,在今天津蓟县一带,为安禄山驻所。 〔23〕潼关:东汉末所建关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形势险要,是长安的门户。 〔24〕称兵:举兵。 〔25〕“赤紧”二句:赤紧,一作“吃紧”,这里形容速度之快。东京,洛阳。汉高祖建都长安,汉光武帝建都洛阳,故称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 〔26〕月明花粲:比喻优美的环境。 〔27〕勤王:朝廷有难,起兵救援。 〔28〕扈驾:随驾。 〔29〕怎生:怎么,怎样。 〔30〕黫(yan):黑色。 〔31〕的溜扑碌:形容仓惶狼狈之状。 〔32〕碜磕磕:极言悲惨之状。 碜,通“惨”。 磕磕,也作“可可”,语助词。 〔33〕兀自:还是。 〔34〕收尾这首绝句是集四位诗人诗中各一句。 《惊变》一出,可分作“小宴”、“惊变”两部分。从开头到〔南扑灯蛾〕一曲终了,是“小宴”部分,后面即是“惊变”部分。两部分情调相异,由喜而悲。 “小宴”部分,场面幽雅,气氛欢快;而“惊变”部分恰好与之相反。 两部分相互映衬,相反相成,正足以说明唐王朝的政治危机,是由于唐明皇沉湎酒色、荒废朝政,从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而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也成为悲剧。《长生殿》是一个抒情性较浓的悲剧,它既是历史的悲剧,又是爱情的悲剧。 清人梁廷柟在《曲话》中称赞洪昇“以绝好题目,作绝大文章,学人、才人,一齐俯首。”又说:“《长生殿》至今百余年来,歌场舞榭,流播如新。” 长生殿唐代宫中寝殿均称之为长生殿。武则天寝疾,居长生殿,在东都洛阳宫中。肃宗大渐,越王系授甲长生殿,在长安大明宫中。唐天宝元年(742),玄宗在华清宫建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即指此。 长生殿唐宫殿名。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十二《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资治通鉴·唐长安四年》“太后寝疾,居长生院”胡三省注:“盖唐寝殿皆谓之长生殿。此武后寝疾之长生殿,洛阳宫寝殿也。肃宗大渐,越王系授甲长生殿,长安大明宫之寝殿也。”史载玄宗长生殿于天宝元年造,在华清宫,名为集灵台以祀神。见《唐会要》三十。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殿堂部 > 專殿 > 長生殿1 長生殿1 chángshēngdiàn 亦稱“集靈臺”。唐代殿名。在今陝西臨潼縣驪山故華清宫中。唐玄宗天寳元年(公元742年)建。唐·白居易《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唐·李商隱《漢宫詞》:“青雀西飛竟未迴,君王長在集靈臺。”《舊唐書·玄宗紀下》:“新成長生殿,名曰集靈臺,以祀天神。”清·顧炎武《歷代宅京記·關中四》:“天寳元年冬十月,作長生殿。”參閲《唐會要·華清宫》。 王宫 王宫宫(宫廷;宫闱;轩宫;灵宫;紫宫;日宫;紫微宫) 阙(阙下;京阙;城阙;龙楼凤阙) 禁(禁户;禁庭;禁廷;禁掖;禁居) 宸(宸居;宸宇;禁宸;玉宸;槐宸;黼宸) 黄屋 寿宫 紫禁 金舆 阶闼 鸾门 鸾庭 高头 青蒲 星关 皇居 殿廷 云幄 紫阁 殿舍 紫殿 龙殿 轩阶 星闱 紫庭 紫微 紫垣 紫极 紫台 紫闱 枫墀 枫陛 鸾掖 鸾庭 鸾门 凤闱 高头 铜龙门 铜龙楼 铜龙馆 紫微垣 ☚ 宫室 皇宫 ☛ 长生殿传奇。清洪昇(1645—1704)撰。二卷,五十出。洪昇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工乐府,名满京洛。康熙间曾因孝懿皇后丧期招伶人演《长生殿》下刑部狱,被国子监除名。时人有“可怜一夜《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之句。著有《稗畦集》、《啸月楼集》等。此剧乃作者精心创作,历十年三易其稿,初名《沈香传》,复名《舞霓裳》,终取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句意定名,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写成。作品通过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悲剧,展示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并把李与杨爱情同安史之乱联系起来,揭露统治者荒淫误国,又歌颂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反映出主题矛盾性。艺术上继承《梧桐雨》、《浣沙记》等,通过爱情故事反映一代兴亡,暗寓亡国之痛,并将现实主义手法同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这一传说故事。场面壮观,情节曲折。曲词清丽,颇受《牡丹亭》影响,不少精彩片断,至今上演不衰。有康熙间刊本,光绪文瑞楼刊本,一九五五年文学古籍刊行社,一九五四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影印出版,一九五八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有徐朔方校注本。 长生殿 长生殿传奇剧本。清洪升作。写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生死相随、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剧中杨玉环一反以往误国误民的祸水红颜的形象,而是一个忠实于爱情的痴情女性,这是迥异于以往文学作品中杨贵妃的艺术形象。 ☚ 牡丹亭 白毛女 ☛ 《长生殿》传奇剧本。清康熙二十八年(1688)完成。洪昇历经10年,3易其稿,初稿名为《沉香亭》,第2稿改名《舞霓裳》,第3稿始定今名。全剧共50出,以“钗合情缘”为主线铺开安史之乱的历史画面,前写唐明皇宠爱杨贵妃,重用其兄杨国忠为相,政治腐败。安禄山攻长安后,明皇出逃,经马嵬坡,将士哗变,杀死杨国忠,杨贵妃自缢。后写明皇思念杨贵妃,与之月宫相会。同一题材的作品,前有《长恨歌》、《杨太贞外传》、《梧桐雨》,作者洪昇吸收前人成果,摈弃视妇女为“祸水”的封建传统观念,对杨贵妃加以美化,使她体现出爱情坚贞的力量,并围绕着她与明皇的爱情悲剧,真实地再现了唐天宝年间的社会政治矛盾与时代面貌。 长生殿 089 长生殿传奇剧本。清初洪异作。据作者例言说,剧本以白居易的诗《长恨歌》和陈鸿的小说《长恨歌传》为蓝本,中间点染之处,则采用了 《天宝遗事》和《杨妃全传》。它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为主要事件。背景部分来源于正史和野史、笔记;人物与主题主要承继着诗和小说,再由作者匠心独运,写成这部既有雄壮广阔的历史剧的规模,又有曲折缠绵的爱情剧情调的作品。剧本的主题是写爱情,作者自云:“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同时,又寄寓着淫佚亡国的鉴诫用意,可谓之副主题,作者亦尝云:“然而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俱见《自序》)艺术成就主要是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抒情浓郁;结构精巧,虽不甚紧密却毫无游离松散之弊;音律精美,场面壮丽,有较强的舞台效果。 ☚ 清忠谱 桃花扇 ☛ 长生殿 《长生殿》changshengdian清代传奇作品。作者洪升,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出生于明亡后第二年,家庭受到清王朝迫害,他自己在京城长期过国子监生的生活,后因在佟皇后丧期演唱《长生殿》获罪,从此失去仕进机会。晚年因醉酒落水而死。 ☚ 东周列国志 桃花扇 ☛ 长生殿 长生殿传奇剧本。清代作品。作者洪昇。剧取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作者在历代史、传、传奇、小说中有关这一故事的记载、传闻的基础上,精心构思结撰,反复加工,经十余年三易其稿,“到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才最后完成。剧本一脱稿,便轰动一时,到处传抄、搬演。该剧通过这一故事,一方面表现和歌颂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一方面又揭露和批判这一爱情在政治上带来的严重恶果和给人民带来的无比苦难,从而造成作品主题思想上的矛盾。全剧抒情味很浓,在艺术上既有精雕细刻的现实主义描绘,又有天上人间浪漫主义的幻想,这又带来剧的前后艺术风格上的差异。剧的前半部写贵妃生前与明皇的爱情生活,后半部写贵妃死后与明皇的苦苦相思以及二人在月宫的团圆。 ☚ 桃花扇 紫姑神 ☛ 长生殿 《长生殿》清代传奇戏曲。作者洪昇。《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作品上卷从唐明皇杨贵妃《定情》发端,描写了他们奢糜的生活和爱情的发展。从声色之好到情重恩深,爱情日益趋向真挚。下卷着重写杨贵妃死后唐明皇对她的刻骨相思,对他们的情感寄以同情和赞美。最后他们感动天地鬼神,升入天宫,得到一个永久团圆的结局。在这部作品中,杨贵妃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悲剧人物。作者突出了她对爱情的忠贞,有意回避了她和寿王、安禄山的关系,描写了她在宫廷中争恩擅宠的生活。唐明皇作为寄情声色的皇帝,作者虽有批评之意,但认为他是帝王家少有的钟情者,值得歌颂。在这部戏曲作品中,作者讴歌了真正的超越生死的真情,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理想,有一定的民主思想因素。《长生殿》还围绕着李、杨爱情的悲剧,通过安史之乱前后的背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作者批判了弄权误国的杨国忠,对侵入中原的番将安禄山以及丧失民族气节的朝臣表现出强烈的憎恨之情。同时,作者塑造了一系列安邦济世的理想人物,如郭子仪。对雷海青、郭从谨、李龟年、李蓦等坚持民族气节的人作了热烈歌颂。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既批判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生活所带来的政治后果,又歌颂他们的爱情生活,同情他们的爱情悲剧,主题思想比较混乱。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长生殿》采取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且场面壮丽,情节曲折,笼罩着全剧的气氛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曲词清丽流畅,充满诗意。 ☚ 汉宫秋 桃花扇 ☛ 长生殿传奇剧本,清洪昇历时10余年,3易其稿,写定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写唐明皇宠幸杨贵妃,任杨兄国忠为相,政治日趋腐败。安禄山攻长安,明皇仓皇出走,至马嵬坡,将士哗变,杀杨国忠,迫杨妃自缢。后半部写明皇对杨妃的怀念及2人在天上相会。从多方面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矛盾。艺术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产生深远影响。曾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长生殿 长生殿传奇剧,清代洪昇作。取材于历代史传、传奇、小说等。剧本主要写唐明皇宠爱贵妃杨玉环,杨贵妃的兄妹数人均因此而地位显贵。唐明皇与杨贵妃,海誓山盟,生死相爱。唐明皇沉于酒色,不理朝政,重用贵妃之兄杨国忠和安禄山,酿成杨国忠专权,安禄山造反。在“安史之乱”中,唐明皇被迫逃至蜀地,经马嵬坡时,六军不发,要求杀杨国忠,缢杨贵妃,唐明皇无奈只好答应。“安史之乱”平息后,唐明皇重返长安,日夜思念贵妃,感动了天地,二人经过忏悔,临邛道人运用法术,使二人在月宫团圆。此剧以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为线索,连结“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形象地表现了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借以表达歌颂忠义,抨击权奸,同情人民疾苦,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批判帝王荒淫误国等多方面内容。剧本结构细致精美,章法严密,曲辞优美。与《桃花扇》一同被誉为清传奇剧的“双璧”。有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校注本。 ☚ 东周列国志 桃花扇 ☛ 长生殿二卷。 清洪㫒 (1645—1704)撰。 洪㫒,字昉思,号稗畦, 又号稗村、南屏樵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洪㫒出生在钱塘望族世家,少年曾受业于明遗民毛先舒等人,后又曾就学于北京国子监。他早露才华,盛有诗名,并擅词曲。著有《稗畦集》、《稗畦续集》、《长生殿》传奇等。《长生殿》传奇是洪㫒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戏曲名著之一。这部书的创作过程历时十余年,前后三易其稿。最初写成以诗人李白的遭遇为中心内容的《沉香亭》,后来改为《舞霓裳》,着重写李泌辅佐肃宗中兴事,最后方改成《长生殿》,则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钗合情缘”的故事为主。在《长生殿》中,洪㫒将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情事与安史之乱联系起来,写出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导致朝政败坏、藩镇叛乱,既造成他们自身的人生悲剧,也给国家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反映了唐代天宝年间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表现了一代王朝由盛至衰走向没落的历史。《长生殿》全剧共五十出,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主要是现实描写,写李、杨的淫侈生活和爱情的发展,及其造成的悲剧和严重后果;下卷主要写李、杨二人的悔恨、相思和仙圆,主要是浪漫主义描写。作者歌颂了坚持民族气节的人物,对封建统治集团作了无情的揭露,谴责了发动叛乱入侵中原的藩将和觍颜事乱的朝臣,表现了爱国思想,抒发了兴亡之感。在《长生殿》中,作者对传统历史素材加以精心的选择和剪裁,进行了艺术的概括、集中和虚构,剧中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基本符合历史真实。全剧场面壮丽,情节曲折,抒情色彩浓厚,有强烈的感染力,曲词清丽流畅,韵律精严,是一部出色的传奇作品。洪㫒的《长生殿》对我国古典戏曲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高地位。《长生殿》 写成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演出后,传唱甚盛,一时朱门绮席,酒社歌楼,非此曲不奏。次年,因在佟皇后丧期演出此戏,为言官弹劾,洪异下刑部狱,被国子监除名。从此再无仕进机会,遂于康熙三十年(1691)失意归乡。晚年抑郁无聊,放浪于西湖之上。康熙四十三年(1704)江宁织造曹寅盛会演出《长生殿》,多集南北名流,洪异独居上座。演出后,他于归途中,行经乌镇,酒后登舟,落水而死。《长生殿》有康熙洪氏稗畦草堂刻本。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徐朔方校注本《长生殿》,适于阅读,较为流行。1980年此本重行刊印。 长生殿 《长生殿》传奇剧本。清洪升作。初名 《沉香亭》,继改 《舞霓裳》,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 完成三稿,定今名。写唐明皇李隆基宠幸杨贵妃,赐钗盒定情,二人七夕又在长生殿盟誓,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贵妃之兄杨国忠为相,政治日趋腐败,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爆发了安禄山叛乱,攻打长安,明皇携贵妃仓皇逃走,行到马嵬坡,将士哗变,杀死杨国忠,逼迫贵妃自缢,明皇对此无可奈何。后郭子仪率军平定叛乱,明皇重返长安,无限思念贵妃,方士使术让二人在天上相会。关于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安史之乱以后便开始在民间流传,并为文人的创作所采用。在唐人的诗歌、小说中就产生了像 《长恨歌》、《长恨歌传》 那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作品。宋、元、明三代,各类文艺作品都有写这个故事的,而尤以元代白朴杂剧《梧桐雨》 和明代吴世美传奇 《惊鸿记》影响为最大。《长生殿》 继承了他们的成就而有所发展,剧本以李、杨的爱情故事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作者并有意识地将李、杨关系的始末与唐代安史之乱的发生、发展纠结起来,以历史剧的面貌,既写出了李、杨二人作为封建帝妃 “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 的爱情悲剧,也真实地描绘了唐代天宝年间各种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表达了作者歌颂忠义,抨击权奸,同情人民疾苦,缅怀故国山河等多方面的思想感情,成为这类题材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戏曲作品,达到了清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 ☚ 十五贯 桃花扇 ☛ 长生殿 《长生殿》清代传奇。作者洪昇。此剧是洪昇的代表作,“经十余年三易稿而成”。完成时间约在1688年。全剧50出,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在白居易《长恨歌》与白朴《梧桐雨》提供的素材基础上,通过艺术再造,突出描写了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由于李杨爱情传说与历史事件真实之间存在着矛盾,作者又具有力图调和这种矛盾的创作意图: 既突出李杨的“真情”又强调这一爱情悲剧的“垂戒”意义,所以不能不使作品的主题思想显得复杂和混乱; 既同情赞美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又谴责批判他们的所谓爱情造成的严重政治后果。然而剧中所写的李杨爱情正凝聚着作者本身的爱情理想,围绕爱情线索所揭示的各种纷纭繁复的矛盾斗争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这些都表现出作品的进步倾向。在艺术表现方面,作品采用了双线交叉对比的结构形式,较好地包容并揭示了爱情与政治两方面的丰富内容及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了写情与言政的有机统一。全剧上卷暴露统治阶级的腐败多用写实,下卷歌颂感天动地的爱情侧重幻想,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手法达到了较好的结合。剧中曲词流畅清丽,富于抒情色彩,宾白精炼生动,有较高的个性化特征。 ☚ 张惠言 桃花扇 ☛ 长生殿 《长生殿》传奇剧本。清洪昇作。初名《沉香亭》,继改《舞霓裳》,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完成三稿,定今名。写唐明皇李隆基宠幸杨贵妃,赐钗盒定情,二人七夕又在长生殿盟誓,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贵妃之兄杨国忠为相,政治日趋腐败,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爆发了安禄山叛乱,攻打长安,明皇携贵妃仓皇逃走,行到马嵬坡,将士哗变,杀死杨国忠,逼迫贵妃自缢,明皇对此无可奈何。后郭子仪率军平定叛乱,明皇重返长安,无限思念贵妃,方士使术让二人在天上相会。关于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安史之乱以后便开始在民间流传,并为文人的创作所采用。在唐人的诗歌、小说中就产生了像《长恨歌》、《长恨歌传》那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作品。宋、元、明三代,各类文艺作品都有写这个故事的,而尤以元代白朴杂剧《梧桐雨》和明代吴世美传奇《惊鸿记》影响为最大。《长生殿》继承了他们的成就而有所发展,剧本以李、杨的爱情故事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作者并有意识地将李、杨关系的始末与唐代安史之乱的发生、发展纠结起来,以历史剧的面貌,既写出了李、杨二人作为封建帝妃“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的爱情悲剧,也真实地描绘了唐代天宝年间各种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表达了作者歌颂忠义,抨击权奸,同情人民疾苦,缅怀故国山河等多方面的思想感情,成为这类题材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戏曲作品,达到了清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 ☚ 十五贯 桃花扇 ☛ 长生殿chang sheng dianPalace of Eternal Life 《长生殿》chang sheng dianPalace of Eternal Life→洪升 (Hong Sheng) 长生殿❶即神都长生院,在今河南洛阳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