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野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野史yě shǐ(字)孙錤,清代人,自称岷阳大布衣。 野史 野史民间史书,非朝廷史官所编纂的史书。 ☚ 杜若 宝相 ☛ 野史 古代私家所撰杂史的别称。“野史” 是一种习称,并非目录学上的标准分类,所以在古代目录书的 “史部” 中找不到“野史” 一类。通常所说的 “野史”,是相对官方钦定的 “正史”而言,泛指文人私家撰述的有关历史掌故的文字,即 “杂史” 中的笔记、史传、杂录等。“野史”所记,多为作者耳闻目睹或道听途说的逸闻趣事,因为不代表官方意见,故忌讳较少,如明清两代的 “文字狱”,我们就主要是从“野史” 的记载中了解其真情实况。又因为 “正史” 或 “别史”主要是记载名流和大事,关于官场宫闱的秘闻、社会生活的细节、风土人情的变迁,以及形形色色的悲剧等等,我们就只能在 “野史” 中读到。鲁迅非常看重 “野史”,甚至认为,要真正了解中国的历史,必须读历代的 “野史”,而不能完全听信 “正史”。事实上,鲁迅对中国社会和历史的深刻认识,就得益于他对历代 “野史” 的泛观博览。如果说 “正史”是治国平天下的学问,那么 “野史” 就是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的学问。当然,“野史” 并非都是信史,传信传疑,有时甚至近于“小说家言”,故又有 “稗官野史”之称。简而言之,“野史” 的价值,是在 “正史” 之外给后代读者提供了认识历史的另一种角度。 野史yě shǐ非官方撰著的史书,也指各种讲史的小说:但我想历来~,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到新奇别致。(一·6)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三二·739) 稗史、别史、野史;正史○稗史bài shǐ(名)记载逸闻琐事的史籍:清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人徐珂的《清稗类钞》都属~| 汇刊~十六种|~上的记述。 ○别史bié shǐ(名)编年体、纪传体以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或指不属于“正史”、“杂史”的史书:史部十五类,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类等|~是一种史著体裁。 ○野史yě shǐ(名)指旧时私家著的史书:稗官~|《历代小史》收六朝至明代~。 ●正史zhèng shǐ(名)指《史记》、《汉书》等纪传体史书:野史和杂说不像~那样装腔作势。 外史、野史、杂史;正史○外史wài shǐ(名)指野史、杂史和某些旧小说:《天禄阁~》|《儒林~》。 ○野史yě shǐ(名)指旧时私家著的史书:稗官~|~逸闻。 ○杂史zá shǐ(名)旧时区别于纪传、编年、纪事本末的一种史书体裁,带有历史掌故性质:~之目,肇于《隋书》|~多记一事始末,或一时见闻。 ●正史zhèng shǐ(名)指《史记》、《汉书》等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都是~| 宋江的事迹~有载。 正史←→野史zhèng shǐ ← → yě shǐ正史:指《史记》、《汉书》等纪传体史书。 野史私家著的史书。袁枚《祭妹文》:“为说稗官~可喜可愕之事。” 史书 史书史(史册;史策;史传;史乘;史牒;史编;史记;~学;~料;~话;~评;历史;国~;党~;家~;外~;正~;杂~;秘~;青史) 汗青 汗竹 汗简 编简 青编 青简 春秋 阳秋 金册 遐册 遐策 贞筍 ☚ 记事书 谱牒 ☛ 野史yě shǐ私修的史书。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见寄》:“自爱垂名~~中,宁论抱困荒城侧。” 野史中国史书分类之一。旧以私家编撰的史书为野史。始见于《唐书·艺文志》所载《大和野史》,以此名同官修史书区别。宋明两代尤多。 野史yě shǐ亦作“野乘”。又称“稗史”。私家编撰的史书。《药要便蒙新编·薛福辰序》:“有明李时珍因之,著为《纲目》,凡在神经怪牒、野史稗官,靡不灿列。” 野史ye shiunofficial history 野史ye shiunofficial history 野史unofficial history 野史私人撰写的史书,为与官方所修史书相区别,常以野史为名。唐代有沙仲穆著《大和野史》,宋代有林希著《林氏野史》、龙兖著《江南野史》。有时也用于泛指私家修著的史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