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農(农)Nóng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涉县,山西之太原,甘肃之酒泉,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灌阳、田林,江西之金溪,云南之陇川、河口、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壮族、布依族、独龙族有此姓。《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续通志·氏族略》 注引 《风俗通》 云: “神农之后。”此以名号为氏。 ❷或出自西域。隋唐时西域有唐旄国,贵族领主农·仲波。本为地名,以其领地为姓氏,其地在今西藏墨竹工卡县。仲波等勾结吐蕃论赞弄囊(后称朗日论赞)灭唐旄国,受赏一千五百户奴隶。见 《中国通史》。 ❸壮族之 “农” 氏,本指森林或深密之意,以为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壮族》。 汉代有农奇; 元代有农士贵; 清代有农赓,雍正壬子举人。 農nóng❶耕種。《漢書》揚雄《羽獵賦》:“承民乎農桑,勸之以弗迨,儕男女使莫違。” ❷耕作之人,即農民。班固《西都賦》:“農服先疇之畎畝。” ❸指神農氏。揚雄《羽獵賦》:“或稱戲農,豈或帝王之彌文哉?” ❹星名。見“農祥”。 農“农”的繁体字。 上一条: 农 下一条: 辳 农農、辳ㄋㄨㄥˊnóng二2269①名人。⑴吴语。浙江金华岩下〖 〗。一个~。⑵闽语。福建福安〖 〗、莆田〖 〗、厦门〖 〗。②名锅巴。粤语。广东鹤山雅瑶〖 〗。③形马虎。江淮官话。江苏盐城〖 〗。今格没买菜,就~一顿吧。④副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吴语。浙江金华岩下〖 〗。尔买来件新衣裳哪?——~!我未买。⑤代我。闽语。福建莆田〖 〗。⑥词后缀。用在单数人称代词后仍表示单数。吴语。浙江金华岩下〖 〗。我~‖佢~。   農农農❶田畯也。《禮記·郊特牲》: “饗農,及郵表畷,禽獸,仁之至,義之盡也。” 鄭玄注: “農,田畯也。” ❷讀爲醲。《尚書古文·洪範》: “次三曰農用八政。” 鄭玄注: “農,讀爲醲。” (《通德堂經解》)《尚書·洪範》: “次三曰農用八政。” 鄭玄德: “農,讀爲醲。” (《鄭氏佚書》) 農nongDE72 “农”的繁体。 農nóngN086 “农”的繁体。 〖農〗 粵 nung4〔膿〕普 nóng ❶ 種植,耕種。鼂錯《論貴粟疏》:「貧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司馬光《訓儉示康》:「〜夫躡絲履。」(躡【粵 nip6〔捏〕普 niè】:穿鞋子。履:鞋。) ❷ 農夫。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良〜能稼而不能為穡。」(優秀的農夫善於播種耕耘卻不能保證獲得好收成。) ❸ 專門耕種事業的人,古時「四民」(士〜工商)之一。《論貴粟疏》:「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而已矣。」 ❹ 努力,勤勉。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三年》:「小人〜力以事其上。」
農農,甲骨文作    ,金文作  (摹本)  ,《説文》籀文作 ,古文作 ,小篆作 。 甲骨文从林从辰,辰亦聲。“林” 或作 “艸”。第一、第五字形增从又。“辰”是斤、钁一類的農器。合體當表示以手持農器鋤草,學者或釋爲 “蓐”,即古 “耨”(nòu)字,義爲除草。金文主體結構與甲骨文接近,而或增 “田” “止” “臼”(jú)作意符,“草”或作 “茻” 即 “莽”,二者表意相同。一般認爲,合體當是表示手持農器到田間進行剷除草木一類的農事勞動,則爲古 “農”字。由此判斷,“蓐”“農”本爲一字分化。“農” 的本義是耕種,引申爲農事、農業、農民、農官等義。銘文或表示耕作、做農事,或用作人名。銘文 “農力”猶後世 “努力”,學者稱此類語言現象爲語轉、一聲之轉或音轉字異。提示: 甲骨文五個字形,《新甲骨文編 (增訂本)》《古文字譜系疏證》收入 “䢅 (辳)”字條下, 學者隸定爲“辳”,或疑爲古 “農” 字,而卜辭或讀 “晨”,或用爲地名,銘文或讀 “振”。《新甲骨文編 (增訂本)》又在 “䢉 ( )”字條下收入其他類似字形。總之,在古文字體系中,與 “農” 的字形和用法相近的幾個字,音義在 “農” “晨”之間,關係極爲複雜,一時難以釐清。 秦簡牘文作 ,與小篆形近。參見035.辰字條。 農 ☚ 䢅 爨部 ☛ 農 (nóng)从䢅,囟聲。 【按】農,《説文》:“耕也。”本義是種植、耕種。 農 ☚ 麀 蒐 ☛ 000006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