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购买力平价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购买力平价说

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学说。认为两种货币在任何时期之间的汇率变动决定于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动。由于该学说将物价水平变动单独提出来,视为汇率变动的主要决定因素,它亦被称为 “汇率的通货膨胀理论”。
购买力平价说的论述可溯源于西班牙16世纪的萨拉曼卡学派,以及G·马利尼斯1601年发表于英国的论著。瑞典、法国及英国的重金主义者在18世纪后半叶及19世纪初亦提出过有关购买力平价的类似论述。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当时各国市场通行的是不兑现纸币,某些国家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瑞典经济学家、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G·卡塞尔对汇率决定的研究中,于1922年出版的 《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理论》理论一书才系统地阐述了这一学说。
购买力平价说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其基本含义是: 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外国具有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亦是因为它在本国具有购买力。因此,一国货币的对外汇率,主要是由两种货币在其本国所具有的购买力决定的,两种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故均衡汇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比率。

式中,R表示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Pa和Pb分别表示两国各自的物价水平。这就是所谓的绝对购买力平价说。该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各国实行自由贸易,并且以贸易在均衡状态下的汇率作为计算的基础。
在考虑不兑现纸币条件下出现的通货膨胀问题时,该学说指出: 汇率应当反映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一国货币的汇率下跌在于其货币购买力低于他国的货币购买力。一方面,一国通货膨胀,必然引起国内物价上涨,从而货币购买力下跌,最终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另一方面,货币的汇率是相对的,是由别国货币表示的本国货币的价格。因此,一国货币对外汇率的涨落必然与他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有关,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的,亦即由一定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决定的。这就是所谓相对购买力平价说。将两国货币的通货膨胀率 (用物价指数表示) 之比乘以两国货币原有的比价,便得出两国货币的新的均衡汇率:

式中,R′为新的均衡汇率; R0为原有的汇率; 上标0和1分别表示基期和现期; Pa和Pb分别表示两国的物价指数。
购买力平价说中的绝对和相对说,事实上并不是学说本身的两种不同说法,而只是该学说中计算汇率的两种计算方法。一般而言,绝对购买力平价是相对购买力的基础,如果绝对购买力说是正确的,则相对购买力也就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如果相对购买力是正确的,绝对购买力却不一定正确,因为资本流动或政府干预等因素会使平价水平不能形成。
在20世纪20和30年代内,英国、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三国先后运用这一理论来确定新的汇率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既有不成功的教训,亦有可以肯定的某些经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购买力平价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本平价理论以及现代汇率决定的综合平价理论都是购买力平价说的理论延伸。
购买力平价说

购买力平价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学说。认为两种货币在任何时期之间的汇率变动决定于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动。由于该学说将物价水平变动单独提出来,视为汇率变动的主要决定因素,它亦被称为“汇率的通货膨胀理论”。
购买力平价说的论述可溯源于西班牙16世纪的萨拉曼卡学派,以及G·马利尼斯1601年发表于英国的论著。瑞典、法国及英国的重金主义者在18世纪后半叶及19世纪初亦提出过有关购买力平价的类似论述。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当时各国市场通行的是不兑现纸币,某些国家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瑞典经济学家、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G·卡塞尔对汇率决定的研究中,于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理论》理论一书才系统地阐述了这一学说。
购买力平价说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其基本含义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外国具有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亦是因为它在本国具有购买力。因此,一国货币的对外汇率,主要是由两种货币在其本国所具有的购买力决定的,两种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故均衡汇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比率。

R=Pa/Pb


式中,R表示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Pa和Pb分别表示两国各自的物价水平。这就是所谓的绝对购买力平价说。该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各国实行自由贸易,并且以贸易在均衡状态下的汇率作为计算的基础。
在考虑不兑现纸币条件下出现的通货膨胀问题时,该学说指出:汇率应当反映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一国货币的汇率下跌在于其货币购买力低于他国的货币购买力。一方面,一国通货膨胀,必然引起国内物价上涨,从而货币购买力下跌,最终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下跌;另一方面,货币的汇率是相对的,是由别国货币表示的本国货币的价格。因此,一国货币对外汇率的涨落必然与他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有关,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的,亦即由一定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决定的。这就是所谓相对购买力平价说。将两国货币的通货膨胀率(用物价指数表示)之比乘以两国货币原有的比价,便得出两国货币的新的均衡汇率:


式中,R'为新的均衡汇率;R0为原有的汇率;上标0和1分别表示基期和现期;Pa和Pb分别表示两国的物价指数。
购买力平价说中的绝对和相对说,事实上并不是学说本身的两种不同说法,而只是该学说中计算汇率的两种计算方法。一般而言,绝对购买力平价是相对购买力的基础,如果绝对购买力说是正确的,则相对购买力也就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如果相对购买力是正确的,绝对购买力却不一定正确,因为资本流动或政府干预等因素会使平价水平不能形成。
在20世纪20和30年代内,英国、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三国先后运用这一理论来确定新的汇率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既有不成功的教训,亦有可以肯定的某些经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购买力平价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本平价理论以及现代汇率决定的综合平价理论都是购买力平价说的理论延伸。
☚ 产品生命周期说   卡塞尔购买力平价理论 ☛
购买力平价说

购买力平价说

早在19世纪已经出现的一种比较古老的汇率理论。后来瑞典经济学家、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K·G·卡塞尔(1866~1945年)于1918年发表的《外汇反常的离差现象》一文中提出了购买力平价学说的基本概念。随后,他在1920年和1921年两次向当时的国际联盟提出了有关当时外汇汇率方面的备忘录,主要列举了在不能兑换黄金的纸币流通情况下,汇率变动应按各国的货币在本国的购头力与外国货币在外国的购买力的比率而定。但他这两份备忘录还没有完整地阐明购买力平价学说的理论体系。1922年他出版了《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才系统地阐述了这一学说。此说把购买力平价分为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前者说明在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后者说明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动。这一学说的基本含义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外国具有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也是因为它在本国具有购买力,因此,一国货币的对外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在其本国所具有的购买力决定的,两种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根据购买力平价说,均衡汇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这里,R表示两国货币的汇率,Pa和Pb分别表示两国各自的物价水平。假定一组商品在美国购买时需要1美元,在联邦德国购买需要2马克,那么,这两种货币的汇率就是1:2,即均衡汇率为1美元等于2马克。这个平价就是购买力平价。这一理论的前提假定是各国实行自由贸易,并且以贸易在均衡状态下的汇率作为计算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绝对购买力平价说。
但是,这一学说还考虑到不兑换纸币条件下出现的通货膨胀问题,指出汇率应当反映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认为一国货币的汇率下跌,根源于其货币购买力低于他国的货币购买力。一方面,一国通货膨胀,必然引起国内物价上涨,从而货币购买力下跌,最终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下跌;另一方面,货币的汇率是相对的,是由别国货币表示的本国货币的价格。因此,一国货币对外汇率的涨落必然与他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有关,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的,亦即由一定时间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决定的。这就是所谓相对购买力平价说。这样,将两国货币的通货膨胀率(用物价指数表示)之比乘以两国货币原有的比价,便得出两国货币的新汇率,即新汇率应为旧汇率乘两国物价指数比率之积,其计算公式如下:

这里,R'为新汇率,R0为原有的汇率,上标0和1分别表示基期和下一个时期。例如某一年甲国的物价指数由100升到200,乙国物价指数由100升到150,于是新汇率将等于旧汇率乘两国物价指数的比率,即变成原来汇率的3/4。
购买力平价说中的绝对说和相对说事实上并不是学说本身的两种不同说法,而只是学说里边计算汇率方面的两种计算方法。绝对说和相对说有其内在的联系,但二者有所不同。一般而言,绝对购买力平价是相对购买力的基础,如果绝对购买力说是正确的,相对购买力说也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如果相对购买力说是正确的,绝对购买力说却不一定正确,因为资本流动或政府干预等因素会使平价水平不能形成。
20年代J·M·凯恩斯曾计算从1919年8月至1923年6月英镑、法郎、里拉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对计算的汇率与实际汇率比较后写道:“就大体而言,在这些情形中,损及购买力平价理论准确性的力量,要比符合理论的力量为小。……购买力平价说,即令是粗形的,亦能说得过去。”
购买力平价说在外汇理论上占有重要位置,但它也有如下缺陷:
❶它以货币数量论为前提,假定货币数量是影响物价的唯一因素,因而舍弃许多影响物价的经济因素,如生产成本、投资储蓄、资本流动、贸易条件等等,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❷它的限制条件比较严格,要求两国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大体相同,价格体系相当接近,否则两国货币就失去可比性;它还要求两国物价指数只限于贸易商品,而且所用权数相同,因而其操作性受到限制。
❸在外汇管制的国家,此说将受到很大限制。例如,某发展中国家实施了外汇管制,其国内物价上涨,则说明货币购买力下降,但由于外汇管制,汇率并不因此而随之下跌;相反情况也不会引起汇率的上升,而要做到完全没有外汇管制也是难于办到的。尽管购买力平价说有以上缺陷,但它是估计均衡汇率最简便的方法,从长期的统计验证来看,相对购买力平价非常接近均衡汇率。目前这个学说仍为经济学界普遍接受。
☚ 国际收支说   汇兑心理说 ☛
购买力平价说

购买力平价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资本主义外汇学说之一。关于两国物价或货币的购买力是影响汇率变动的理论。它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 · Cassel) 提出的。他在《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理论》一书中作了系统说明。其主要观点是: (1) 一国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反之,外国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可以购买本国商品和劳务。因此,以本国货币交换外国货币亦即以本国货币购买力交换外国货币购买力,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是由两种货币的购买力平价确定的。(2) 一国物价或购买力的变动,是外汇汇率涨落的原因,外汇汇率的涨落是物价或购买力变化的结果。如果甲国每一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为乙国每一单位货币购买力的二倍,则甲乙两国货币交换比率应为1:2。(3)两国货币购买力必然时常发生变动。如果甲国发生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减低,而乙国物价不变,则甲国货币在乙国的价值就会下跌。反之,如果乙国发生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减低,而甲国物价不变,则甲国货币在乙国的价值就会相对提高。如果甲乙两国都发生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都下降,则甲国货币在乙国的价值要看两国物价上涨程度。如果甲国上涨程度小于乙国,甲国货币在乙国的价值相对提高,反之则下跌。(4 ) 鉴于上述原因,当甲乙两国货币数量同时发生增减时,甲国货币新汇率等于旧汇率乘以两国货币数量的变化比率。货币数量变化率体现在物价水平上即物价指数。因此,新汇率的计算公式为:
甲国货币新汇率=

“购买力平价说”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而实行纸币流通制的情况下提出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把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联系起来,并指出稳定汇率必须稳定国内物价、抑制通货膨胀。

☚ 汇兑心理说   国际借贷说 ☛
购买力平价说

购买力平价说

在不可兑现的纸币流通制度下,以各国货币国内购买力的对比关系来说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的一种理论。该学说由瑞典学者卡塞尔(G. Cassel,1866—1945) 于 1916年首先提出,1922年在其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作了详细阐述。其主要论点是: (1) 人们之所以对外国货币产生需求并愿意买进外币,是因为外币在其发行国对商品和劳务拥有购买力; 外国人需要本国货币,也是因为本币在本国具有购买力。因此,两国货币的汇率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这两种货币在各自国内的购买力之比,称之为购买力平价。(2) 购买力平价可以用两种货币所表示的物价水平的对比求得。例如假定有代表性的一组货物的价格在法国为150法国法郎,而在美国为2.5美元,则这两种货币的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6法国法郎 (150:25=6:1)。用公式表示为: R=Pa/Pb。其中R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 (每一单位B币折合若干A币的比率),Pa为A国物价水平,Pb为B国物价水平。用这种方法求得的购买力平价,称为绝对购买力平价。(3) 当两国都发生通货膨胀时,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也发生变化,“新汇率等于旧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程度之商”。例如,假定上例中经过一段时期,法国的通货膨胀率指数为110,美国为120,则新的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5.5法国法郎 (6×110/120=5.5) 。用公式表示为: R1 =R0×(Fa/Fb)。其中R1和R0分别表示新汇率和旧汇率,Fa和Fb分别表示A、B两国的通货膨胀程度。用这种方法求得的购买力平价,称为相对购买力平价。(4) 购买力平价为两国货币的基础均衡汇率。虽然有时会发生现实汇率背离购买力平价的情形,但由此引起的套汇、套利活动又会使汇率不断地向购买力平价靠拢。只有当汇率等于购买力平价时,两国贸易才能真正达到平衡。“购买力平价说”的提出,解释了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汇率决定的基础和通货膨胀对汇率变动的影响,为汇率的预测和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成为当时资产阶级汇率理论中影响最大的一种学说,并且至今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卡塞尔的这一学说在理论上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以物价指数作为尺度来计算衡量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在实践中存在着很多技术上的困难和问题。

☚ 国际借贷说   汇兑心理说 ☛
0000323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