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设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基本建设全过程的经济规律和经营管理方法。基本建设全过程包括个别项目的基本建设全过程和整个社会的基本建设全过程。内容包括:1.基本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规律性;2.基本建设的规划理论及管理原则;3.基本建设的设计原理;4.基本建设的经济效益;5.基本建设各生产要素的运动过程。 基本建设经济学研究固定资产再生产领域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与国民经济计划学、工业经济学、建筑经济学等同属于部门经济学。 基本建设(Капитальное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这一概念是五十年代初期从苏联引入我国的,系指建筑、购置和安装固定资产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其他工作。如工厂、矿井、铁路、桥梁、农田、水利、商店、住宅、医院、学校等工程的建设和机器设备、车辆、船舶等的购置。它的纵向活动包括固定资产再生产的全过程,如建设规划、生产力布局、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 它的横向活动包括国民经济物质生产部门的固定资产再生产。 基本建设经济学以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固定资产的再生产为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对象是基本建设的客观规律和管理理论。它的任务是:研究和揭示基本建设领域中各种经济规律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阐明按照经济规律来发展基本建设的原理和方法; 研究固定资产再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研究基本建设的管理体制、基本建设规模、投资方向、投资结构、建设布局;研究基本建设投资与财政、信贷、物资平衡的关系; 研究施工力量在部门和地区之间的组织;研究材料设备的供应; 同时要研究项目决策、项目建设计划、可行性研究、以及勘察设计、施工、生产准备、竣工验收、环境保护中的经济理论问题。与基本建设密切相关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技术引进与利用外资、城市与乡村建设等,亦属基本建设经济学的研究内容。通过研究,探索一条投资较省、效益较好的道路,从而为党和国家制定有关基本建设发展的方针、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基本建设经济学是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并在认真总结基本建设经验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建造固定资产作为一种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生产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十八世纪以来,随着近代大工业的兴起,社会生产和生活对固定资产的需要量与日剧增,固定资产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消耗的资金和材料数量越来越多。资本主义世界研究固定资产投资的理论和学说不断出现,如投资原理分析、投资预测和决策.项目评估、可行性研究等技术与经济密切结合的学科和课程有了较快的发展,资本主义投资学伴随着资本的聚集和输出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成为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重要工具。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创立了基本建设的概念,建立了建设经济学(Зкономика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在学习和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研究,在国民经济计划学、工业经济学、建筑经济学等学科中形成了一些基本建设经济的理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于1979年组建了基本建设经济研究所。1980年7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基本建设经济研究会。一批高等院校也相继设立基本建设经济系或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并编写出版了一批教材。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基本建设经济学是基本建设经济专业主要的专业课程,是基本建设财务信用专业的重要业务理论基础课程。基本建设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1)基本建设的作用和管理原则; (2)基本建设规划理论; (3) 设计经济原理; (4) 施工组织管理原则和方法;(5)基本建设生产要素活动规律; (6)讲求投资经济效益等。 在基本建设经济学科体系中,基本建设经济学是一门总论性的课程,它为固定资产投资学、基本建设可行性研究、基本建设预算学、基本建设财务信用学、基本建设会计学、基本建设统计学、基本建设技术经济学等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上述学科的发展,也必然会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基本建设经济学的内容。 基本建设经济学是一门尚在发展中的学科。目前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对基本建设经济领域的某些复杂现象尚有种种不同的认识,对基本建设的一些基本概念及研究范围、学科内容、性质、学科体系尚有不少意见分歧。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效果等问题尚待深入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此外,基本建设经济学如何从我国实际出发,学习国外的知识,如何实现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还需进行深入研究。 阅读书目: 《基本建设经济与管理》 王宏经主编,青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论基本建设投资效果》程曾泽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1年版;《基本建设经济》张达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版; 《基本建设经济学》张仲敏等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年版;《基本建设经济学》徐文通编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