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设统计学研究基本建设领域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的科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基本建设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基本建设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即研究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及其发展变化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界限,以认识基本建设经济的客观规律。学科的任务是:研究如何准确、及时、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基本建设统计资料,为制定政策、编制基本建设计划提供依据;研究如何对政策、计划贯彻落实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研究如何积累历史资料,总结国内外经验,为有关部门制定最优的投资方案,合理使用资金,提高经济效果服务。 基本建设统计学的研究领域是基本建设投资过程和建筑业。与此相适应,基本建设统计学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投资统计和施工统计两个相对独立但又密切联系的部分。 基本建设投资统计从基本建设单位和建设部门实现固定资产再生产的角度,研究投资活动的全过程及其成果;研究基本建设投资的规模、使用方向及其构成;表明投资完成的进度;核算投资活动的最终成果——基本建设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和交付使用固定资产的数量及其构成; 核算未完工程的数量并分析其是否正常、合理;评价基本建设投资的经济效果; 监督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执行和反映基本建设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等等。 施工统计即建筑业统计,主要是从施工单位和建筑业的角度研究建筑生产活动的条件、过程及其成果;核算建筑产品产量,反映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核算劳动资源及其利用程度,测定劳动生产率、工资水平并研究其变动和影响;研究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构成及其利用;研究建筑材料的供应、储备数量及其对生产的保证情况,分析建筑材料的消耗利用情况; 反映施工机械化、建筑工业化和建筑材料现代化水平及其经济效果; 研究建筑产品成本和施工单位财务状况; 评价建筑生产的经济效益等等。由于施工单位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绝大部分是基本建设性质的,因而它们也是基本建设投资统计的核算对象; 而其余非基本建设性质的建筑安装工程和建筑物修理工程则与投资统计无关。 此外,基本建设统计学还应包括勘察设计统计,以反映勘察设计单位的工作条件和成果。 基本建设统计学与基本建设经济学、基本建设预算学、基本建设计划学、基本建设会计学等经济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基本建设统计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也从事某些投资和建筑统计,但它们未形成独立的学科。基本建设统计学是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随着苏联基本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为适应基本建设管理的需要而逐步形成的。1980年,苏联莫斯科统计出版社出版的阿·恩·乌斯季诺夫(А. Н.Устинов)著的《基本建设统计学》 (《Статистикакапитальног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被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批准作为高等院校统计学专业教科书,理论体系与五十年代初期基本相同,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均大有改进。 在我国,基本建设统计学是五十年代初期借鉴苏联经验,并在总结基本建设统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基本建设统计工作的不断加强和改进,在基本建设统计的任务、统计指标的设置、核算和分析方法等的论述上都有许多充实和改进,但其指标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在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加强。 阅读书目: 《基本建设统计讲义(初稿)》东北统计局基本建设统计科编,东北财经出版社1953年版;《基本建设统计学讲义》 国家统计局基本建设统计司编,统计出版社1956年版;《基本建设统计学》钱从龙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基本建设统计学》《基本建设统计学编写组》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年版; 《基本建设统计学 (《Статистика капиталч-ног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苏〕穆·费·贾契科夫(М.Ф.Дьячков)著,中央重工业部基本建设司译,重工业出版社1953年版。 〔参〕 统计学 基本建设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