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诡名寄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诡名寄产

诡名寄产

又称“诡名挟佃”。宋代地主为降低户等,偷漏税役,串通乡胥将田产分散到佃户名下的行为。它对财政收入和户籍统计,造成严重影响。如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两淮地区一百三十六万余户中,就有四十七万多户有诡名挟佃及逃绝、簿籍不载、缺丁等作弊行为。又,宋代乡村税户或虚立买卖契典、或先虚报逃移再荫附寄托于享有免役特权的官户、形势户名下,自己冒充佃户的行为,对税户讲称“诡名寄产”,对庇主讲称 “诡名挟佃”。

☚ 推排制   诡名子户 ☛
诡名寄产

诡名寄产

民国年间,地主豪绅为逃避赋税,串通团保将田亩面积和应纳田粮分散到农民名下隐匿。由于豪绅将负担转嫁给农民,致使广西田赋出现 “有田无粮,有粮无田,田少粮多,田多粮少”的弊病。

☚ 户掌田   田亩面积单位 ☛
诡名寄产

诡名寄产

又称“诡名挟佃”。简称“诡挟”、“挟佃”。
❶宋代地主为降低户等,偷漏税役, 串通乡胥将田产分散到佃户名下的行为。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两淮地区136万余户中, 有47万多户有逃绝、诡名挟佃、簿籍不载及缺丁等作弊行为, 对宋代的财政收入, 户籍统计,均造成了严重影响。
❷宋代乡村税户将自己田产寄托于享有免役特权的官户、形势户名下, 自己冒充佃户的行为。多取“以田产虚立契典卖于形势豪强户下” ( 《宋会要·食货》一之二○), 或者先虚报逃移, 然后荫附于形势户名下, 诡称佃客, “影庇差徭, 全种自己田产”。(同上, 六三之一六九)两税负担通过庇主输纳于州县。此种情况, 从税户角度看, 称“诡名寄产”; 从庇主角度看, 称“诡名挟佃”。

☚ 回税   拦头 ☛
诡名寄产

诡名寄产

简称“诡寄”。宋至近代粮户为逃避赋役诡称其田地的一部分属于他人的行为。(1) 地主为降低户等,偷漏税役,串通乡胥将田产分散到佃户名下的行为。又称“诡名挟佃”。简称“挟佃”。北宋神宗元丰二年 (1079年),两淮地区136万余户中,有47万多户有逃绝、诡名挟佃、簿籍不载及缺丁等作弊行为,对宋代的财政收入,户籍统计,均造成了严重影响。明代,地主将田产分散地附于亲邻佃仆等名下以减轻赋役的,称为“花分”。隆庆元年 (1567年),苏州、松江、常州、镇江4府查出花分田331万余亩。(2) 宋代乡村税户将自己田产寄托于享有免役特权的官户、形势户名下,自己冒充佃户。其两税负担通过庇主输钠于州县。此种情况,从税户角度看,称“诡名寄产”; 从庇主角度看,称“诡名挟佃”。明代,仕宦户、绅衿户可免徭役。于是,有些一般粮户将田地寄在他们名下以图减轻赋役,名曰“投献”。隆庆元年苏州、松江、常州、镇江4府查出投献田199万余亩。(3) 粮户为逃避或减轻赋役而多立户头,假分家产的,称为“诡名析产”。元代实行户等制,以三等九甲为差统计编户齐民的资产和丁力,记于鼠尾簿,官府以此为据征发赋役。按照规定,殷实富户,即上等户应承担更多的赋役。为此豪强设法降低自己的户等,一家之中多立户头,虚分资产,析其赋役,甚至使户等居于最下,使“赋役常不及已,而中、下户反代之供输”。元朝政府对此多次颁布禁令,收效甚少。清初实行“摊丁入地”后,为逃避或减轻丁役负担而投献者减少; 直至近代,仍有为减轻赋税负担而诡名析产的。

☚ 贱社   食邑 ☛
000109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