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謫zhé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職或流放。《文選》賈誼《弔屈原賦》序:“既已謫去,意不自得。”《漢書》、《史記》作“適” 謫“谪”的繁体字。 上一条: 谪 下一条: 讁 ![]() ![]() 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刑名部 > 徒流 > 謫 謫 zhé 亦作“適”,亦稱“謫戍”。刑罰名。將犯人發配到邊疆戍守。始於秦,漢代沿用,直至明、清。《睡虎地秦墓竹簡·司空律》:“百姓有母及同生爲隸妾,非謫罪也而欲爲冗邊五歲,毋償興日,以免一人爲庶人,許之。”《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三年,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爲桂林、象郡、南海,以適(謫)譴戍。”《漢書·鼂錯傳》:“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於邊,輸者僨於道。秦民見行,如往棄市,因以謫發之,名曰‘謫戍’。先發吏有謫及贅婿、賈人,後以嘗有市籍者,又後以大父母,父母嘗有市籍者,後入閭,取其左。”《漢書·武帝紀》:“發謫戍屯五原。” 謫zheD686 謫zhéZ105 〖謫〗 粵 zaak6〔擇〕普 zhé ❶ 譴責,責備。許慎《說文解字》:「〜,罰也。」左丘明《左傳.成公十七年》:「國子〜我。」❷ 貶謫,被貶官,降職。范仲淹《岳陽樓記》:「慶曆四年春,滕子京〜守巴陵郡。」 ❸ 缺點,過失。李耳《道德經》:「善言無瑕〜。」(瑕:玉石上的斑點,比喻缺失。) 謫 謫(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