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的预防
蛔虫病是儿童、青少年的较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环境被蛔虫卵污染是引起蛔虫病传播的主要原因。随地大便,厕所粪便外溢,菜田使用未经无害化的粪肥,可能导致蛔虫卵污染土地、水源和蔬菜;蛔虫卵还可以随尘土到处散布,污染用具和饭菜。若个人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不洗手,喝生水,生吃的蔬菜瓜果未认真清洗,有咬指甲、铅笔等不良习惯,都极有可能把蛔虫卵带入口中,而感染上蛔虫病。蛔虫的繁殖能力强,雌虫每天可产20多万个卵,人体受感染后,大约经过两个多月,体内的雌虫就可以产卵,而且蛔虫病的传播方式多,很容易重复感染。所以,预防蛔虫病的关键是开展健康教育,使儿童、少年及其家长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从公共场所回家后认真洗手,常剪指甲,戒除咬指甲,咬铅笔的不良习惯,不喝生水,生吃蔬菜瓜果时彻底清洗,不随地大小便。此外在农村家庭中还应搞好粪便管理。另一项防治措施就是定期驱蛔,在儿童少年集体机构,可以集体进行。经多次集体驱蛔后,蛔虫病患者可不断减少,减少或消除传染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