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德国近代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德国近代史

德国近代史deguo jingdaishi

一般认为,1618-1648年三十年战争的结束,标志着德国宗教改革的结束和近代历史的开始。根据1648年的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与旧教(天主教)地位平等;帝国内各诸侯拥有内政、外交的一切权力,帝国完全徒有虚名,分裂状况比战前更严重,计有300多个诸侯国、1000多个骑士领地,只有皇帝和帝国议会表明帝国的存在。战争的破坏、劳动力缺乏以及战后的分裂状态,使德国的经济长期处于衰退状态。尤其是新航路的开辟,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向大西洋沿岸,使德国失去了贸易中转站的地位。为了保证农业劳动力,地主加快了16世纪末以来的农奴制再版进程,尤其是在东北德意志和北德意志。
在德意志各诸侯国中,奥地利和普鲁士两国最为强大。普鲁士是在17世纪迅速崛起的,统治普鲁士的霍亨索伦家族在1415年获得勃兰登堡选帝侯国,面积仅2万平方公里。17世纪初先后获得克列夫兹、马尔克、拉文斯堡及东普鲁士,三十年战争后获得波美拉尼亚东部大部分地区,1701年升格为普鲁士王国。奥地利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世袭领地,除奥地利本土外,还占有捷克、匈牙利、南尼德兰及意大利北部的部分领土。
18世纪德意志境内的工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普鲁士最为明显, 使之有实力与奥地利争夺中欧的霸权, 经过1740—1748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普鲁士从奥地利手中获得了工商业发达的西里西亚地区。1772—1795年,普、奥先后与俄国3次瓜分波兰(奥地利参加了两次),普鲁士获得了西普鲁士等地,奥地利获得克拉科夫等地。普鲁士的扩张政策得到了国内容克贵族的支持, 并逐步形成了好战的军国主义传统。
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与封建农奴制度发生了矛盾。普鲁士的弗里德里希二世(又译腓特烈二世)、奥地利的玛丽亚·特丽萨和约瑟夫二世都曾标榜 “开明专制”, 实行有限的改革。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普、奥两国纠集德意志各邦及欧洲封建势力联合进行干涉。19世纪初,拿破仑的军队横扫欧洲,普鲁士、奥地利屡屡败北。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西斯二世被迫放弃帝国皇帝称号, 改称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灭亡。1806年耶拿战役后普鲁士被一分为三,在其领土上新建了华沙大公国和威斯特伐里亚王国。同时, 德意志各邦按拿破仑的意志组成了“莱茵联盟”。各国也仿照法国进行自由主义的改革, 废除农奴制度。
1815年拿破仑战败,根据《维也纳和约》,成立以奥地利为中心的德意志邦联,共有34个诸侯国及4个自由市组成。邦联议会没有中央政府的权力, 各邦在内政、外交和军事上都独立自主。被拿破仑打破的封建秩序虽然表面上恢复, 但农奴制度等封建制的根本已经无法彻底恢复,资本主义的工商业在20、30年代有了较大的发展,要求政治自由和民族统一的呼声日益强烈。与此同时, 普鲁士与奥地利的角逐也继续发展。1834年普鲁士建立了“关税同盟”,德意志邦联的大多数成员都参加, 但遭到了奥地利的反对和抵制。
1848年3月柏林、维也纳都爆发了起义。资产阶级自由派获得了革命的领导权, 企图通过和平、妥协的手段统一德国。5月,德意志各邦的代表在法兰克福召开国民议会, 商讨统一问题。议会形成了 “大德意志派”和“小德意志派”, 前者主张以奥地利为中心统一德国,后者主张以普鲁士为中心统一。1849年欧洲反动势力转入反攻, 革命时期的立法被纷纷取消。但政治上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斗争并没有结束。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首相。俾斯麦推行现实主义的政治, 着手以武力统一德国的计划。经过对丹麦战争(1864)、普奥战争(1866)和普法战争(1870—1871), 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 奥地利被排除在外。1867年, 多民族的奥地利, 实行改革, 采取联邦制, 允许匈牙利有自己的议会和宪法, 但由奥地利的皇帝兼任匈牙利国王,是为奥匈二元帝国。1871年1 月18日,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帝国由4个王国、5个大公国、12个公国、侯国及4个自由市和帝国行省阿尔萨斯、洛林组成, 其中普鲁士王国在帝国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普鲁士国王和首相分别兼任帝国皇帝和宰相。帝国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因此德国各邦号名义上保留, 但已失去了以前的独立和权力。
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推行俾斯麦的现实主义政治达30年之久。对内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但在政治上实行高压政策,70年代初发动“文化斗争”,打击天主教势力,取消了教会的相对独立权。1878年颁布镇压社会民主党的 “非常法”, 德国社会民主党被迫转入地下,工人运动受到压制。对外推行“大陆政策”,力图孤立法国并使英、法、俄、奥、意等欧洲大国互相牵制,确保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权。1873年促成了德、俄、奥“三皇同盟”, 1882年签订德、奥、意三国军事同盟。
统一后的德国经济迅速发展,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其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扩大世界市场,参加瓜分世界的竞争。1888年年轻的威廉二世即位, 推行与俾斯麦不同的 “世界政策”,力图在世界舞台上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争高低。1914年德、奥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与英、法、俄争夺世界霸权与殖民地。1918年11月德国最终战败,国内发生“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史称 “魏玛共和国”。

☚ 斯托雷平   普鲁士王国 ☛
0001144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