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业机械化sericultural mechanization在桑园生产、养蚕和蚕种制作过程中,机电动力和机具的广泛应用。中国是世界养蚕业的起源地,早在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家蚕。在商周时代,蚕桑生产与农业生产得到同等重视。公元12世纪30年代南宋楼所作《蚕织图》,详尽列出了由养蚕到纺织的工艺流程。当时养蚕所用主要生产工具有筐、槌、箔、蔟、桑笼等。但长期以来,一直使用手工操作。1949年以后才开始研究和发展蚕桑机具,但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少,劳动生产率较低。日本由于推行以全年条桑育和少回育的栽桑、养蚕省力化技术体系,应用机械日益增多,每生产100千克蚕茧所需劳动时间从1960年的642小时减少到1980年的222小时。 桑园机械化 在中国,一般使用手扶拖拉机进行中耕除草、土壤耕翻、.喷药治虫和桑叶运输等项作业。在大中型国营农场和蚕桑场、所,使用履带式和中型轮式拖拉机进行土壤耕翻、开垦和平整土地等作业。在绿肥播种、埋青、开沟、施肥和桑园采伐等方面,也有了一些机器,如多种形式的桑树伐条机等,但应用还较少。在日本,桑园用动力最初是手扶拖拉机,后来逐步向中型轮式拖拉机发展。1976年以后,适应于山区小块桑园的小四轮拖拉机开始应用于中耕、除草、种植、拔桑、开沟、整地、施肥、治虫、灌溉和收获等项作业。在苏联,由于大部分桑树为中干或乔木式养成,多数引用大田、林业或果园机械。 养蚕机械化 在中国的集中饲养单位,采用蚕台养蚕、方格蔟上蔟的生产工艺,并逐步研制和应用了热风加温器、补湿器、催青箱、稚蚕饲育箱、蚕具洗刷消毒机械,蚕卵脱粒、干燥、浸酸用机械与设备,以及切桑机等饲育机械和纸板方格蔟、塑料折蔟制造设备等。80年代初又研制成功了小蚕专用和大小蚕兼用的平动蚕台、给桑饲育机、多层循环和螺旋循环式机械化蚕台,以及机械化装置较为完善的稚蚕饲育联合作业机等。可以实现运叶、切桑、给桑、除沙、撒粉消毒及移动蚕匾等全过程作业机械化。但在广大农村仍以手工养蚕为主,使用简单的饲养工具。日本在60年代开始研制稚蚕饲育机;70年代发展壮蚕饲育装置;到80年代初期已有水平移动式、多层循环式和螺旋循环式等多种类型的稚蚕和壮蚕饲育机,以及平面循环式稚蚕饲育机和蚕座固定式壮蚕饲育机等多种机械设备投入应用。在蚕室还普遍应用了空调设备。 制蚕种机械化 中国的蚕种场已在不同程度上推广应用了散卵称量器、群体磨蛾机、削茧机、雌雄茧鉴别机、散卵脱粒和连纸上浆机等机具。类似的机具在日本已得到广泛应用。 蚕茧干燥机械化 蚕茧干燥是利用热能杀死茧内活蛹,并除去适量水分,把鲜茧制成供缫丝用干茧的过程。所用设备见蚕茧干燥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