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藜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藜芦

藜芦

亦称“黑藜芦”。多年生有毒草本。中医学上用根和根状茎为涌吐风痰,杀虫药。例同上。

☚ 𥐻砂   巴豆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藜蘆
藜蘆  lílú

亦作“棃蘆”,亦稱“葱葵”、“豐蘆”、“蕙葵”、“山葱”、“憨葱”、“鹿葱”。百合科植物黑藜蘆之乾燥根莖。藜,通黎,黑色。因其根蘆黑色。故名。蘆頭有殘留的莖葉,塊莖有鬚根生長,質脆。主治中風痰盛,癲疾,疥瘡惡瘡等。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下經·藜蘆》:“味辛寒,主蠱毒欬逆,泄利腸澼,頭瘍疥瘙惡瘡,殺諸蟲毒,去死肌。一名葱葵、一名豐蘆,一名蕙葵。”清·孫星衍等注:“《御覽》作‘棃蘆’。”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别録·下品·藜蘆》:“一名山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六·藜蘆》:“俗名葱管藜蘆是矣。北人謂之憨葱,南人謂之鹿葱。”

藜芦【同义】总目录


鹿葱藜芦憨葱

藜芦rhizoma et radix veratri

催吐药。出《神农本草经》。见《齐民要术》。又名梨卢、葱葵、山葱。为百合科植物黑藜芦Veratrum nigrum L.或毛穗藜芦V.maackii Regel的根或根茎。除去苗叶,晒干或用开水浸烫后晒干。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苦、辛,寒;有毒。入肺、胃经。功能除风驱痰,催吐解毒,杀虫灭疥。主治:❶肺风毛燥,与荆疥、防风配伍,如藜芦散(《元亨疗马集》)。
❷马肺毒疮,与砒霜、百草霜配伍外用(《痊骥通玄论》)。
❸马伤水起卧,与胡椒、半夏、瓜蒂、皂角、芸薹子、麝香配伍,如藜芦吹鼻散(《元亨疗马集》)。
❹疥癣,研末单用,生油调敷。
❺食物中毒。牛6~24克,马5~15克;猪、羊1.5~6克;外用适量,内服过量易中毒。孕畜忌用。反人参、沙参、丹参、苦参、玄参、细辛、芍药。本品含介芬胺、玉红介芬胺(rubijervine)及藜芦酰棋盘花碱(veralroylzygadenine)等多种生物碱。总碱有明显而持久的降低血压作用,但必需静脉注射,口服可引起呕吐。粉剂对口、鼻、眼粘膜有刺激作用。黑藜芦对家蝇有很强的毒杀效力。


藜芦black falsehellebore

有毒蜜粉源植物。学名Veratrum nigrum L.。别名大藜芦、山葱、老旱葱。百合科。多年生草本,高约1米,上部被白色绒毛;基部常被有叶鞘腐烂后的残余叶脉,呈黑褐纤维状。地下宿根多数,带肉质须根。叶互生,基生叶阔卵形,长约30厘米,宽4~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成鞘状,全缘。圆锥花序顶生,两性花多着生于花序轴上部,雄花常着生于下部,花冠暗紫色,径1.3~1.5厘米,雄蕊6枚,子房圆形,3室。蒴果,卵状三角形。(见图)
生于林缘、山坡、草甸,通常成片生长。中国分布于东北林区,河北、山东、内蒙古、甘肃、新疆和四川等省区也有。东北地区花期6~7月。因含白藜芦碱(jervine)、原藜芦碱(protoveratrine)、红藜芦碱(rubijervine)、伪藜芦碱(pseudojervine)、计莫林碱(germerine)、白屈菜酸(chelidonic acid)等;蜜蜂采食其蜜粉后抽搐、痉挛,有的不及返巢便死于花下。采集蜂、幼蜂和蜂王都会受毒害使群势急剧下降而造成椴树蜜减产。可采取播种与藜芦花期相近的蜜粉源植,物,砍除藜芦幼株,或迁移蜂群等措施进行预防。

藜芦


藜芦false hellebore

Veratrum nigrum,别名黑藜芦、山葱。百合科藜芦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64。鳞茎增大不显著。株高60~100cm。基部残留黑褐色撕裂网状枯鞘。叶4~6片,椭圆或矩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近楔形,鞘部抱合成假茎。茎生叶有短柄,薄革质。圆锥花序长30~50cm,密被绵毛,密生黑紫色二性花。侧生总状花序长仅及顶生花序之半,通常只具雄花。花被片6,矩圆形,长0.5~0.8cm,宽0.3cm。花期秋季。分布于亚洲北部和欧洲中部。耐寒。栽培容易。播种或分株繁殖。园林中用于花境及野趣园。

藜芦

药名。出 《神农本草经》。又名旱葱、毒药草、七厘丹。为百合科植物藜芦Veratrumnigrum L.或毛穗藜芦V. maackii Regel等的根及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苦、辛,寒,有大毒。入肺、胃经。吐风痰,杀虫。
❶治中风痰壅,癫痫,喉痹。内服: 研末,0.3~0.6g,温水送服以催吐。
❷治疥癣,恶疮,研末加生油调成软膏外涂。内服过量易中毒,轻者眩晕、剧吐,重者便血、血压下降、心律不齐、震颤、痉挛、失明、昏迷,甚至呼吸抑制而死亡。孕妇忌服。反人参、沙参、丹参、苦参、玄参、细辛、芍药。本品含介芬胺、玉红介芬胺 (Rubijer-vine) 及藜芦酰棋盘花碱 (Veratroyl Zygade-nine)等多种生物碱。总碱有明显而持久的降低血压作用,但必须静脉注射,口服可引起恶心、呕吐,粉剂对口、鼻、眼黏膜有刺激作用。水煎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藜芦black falsehellebore

Veratrum nigrum L.,又称山葱、黑藜芦。百合科,藜芦属。多年生草本。生于山谷或山坡。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东北部;日本和欧洲也有分布。地下根茎被有棕黑色剥裂成纤维状的叶鞘。叶广椭圆形,4~5枚。花葶由叶丛中抽出,圆锥花序顶生,主轴的花常为两性,余为雄花。蒴果。种子具翅。花果期秋季。根和根茎入药,有毒,性寒、味苦辛,有催吐、祛痰、杀虫的功效。为有毒蜜源植物。

藜芦

别名黑藜芦、山葱、葱苒、葱葵、丰芦、憨葱、鹿葱、翻天印、黑假藜芦。多年生草本,高1—2米。须根粗短,似葱根黄白色。茎直立,粗圆柱形。叶互生,阔卵圆形至阔卵状披针形,全缘。大形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花黄色。分布于阿勒泰、塔城等地。具有止血镇静、催吐、杀虫的功能。药用根和全草。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顽癣、疥疮等病症。杀虫植物,对蚜虫、菜青虫、桑蟥、野蚕、螟虫、棉蚜、孑孓、粘虫、家蝇、蛆有效。

藜芦lí lú

《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黎芦(98)。药名。
【基原】为百合科植物黑藜芦Veratrum nigrum L.的根及根茎。
【别名】葱苒(《本经》),葱葵、山葱、丰芦、蕙葵、公苒(《吴普本草》),葱(《广雅》),梨卢(《本草经集注》),葱(《别录》),葱白藜芦、鹿葱(《本草图经》),憨葱(《儒门事亲》),旱葱(《山东中药》),山棕榈(《农药植物手册》),山白菜、芦莲、药蝇子草、山苞米(《辽宁经济植物志》),人头发、毒药草(《四川中药志》),七厘丹(《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性味】苦辛,寒,有毒。
❶《本经》:“味辛,寒。”
❷《别录》:“苦,微寒,有毒。”
【归经】
❶《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❷《本草再新》:“入肝经。”
【功用主治】吐风痰,杀虫毒。治中风痰涌,风癜疾,黄疸,久疟,泄痢,头痛,喉痹,鼻瘜,疥癣,恶疮。
❶《本经》:“主蛊毒,咳逆,泄痢,肠澼,头疡,疥瘙,恶疮,杀诸虫毒,去死肌。”
❷《别录》:“疗哕逆,喉痹不同,鼻中息肉,马刀,烂疮。”
❸《药性论》:“主上气,去积年脓血泄痢。治恶风疮、疥癣、头秃,杀虫。”
❹《本草图经》:“大吐上膈风涎,暗风病,小儿𪖲𪖙。用钱匕一字则恶吐人,又用通顶,令人嚏。”
❺《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毒蛇咬伤及杀虫用。”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一至二分;或入丸剂。外用:研末,㗜鼻或调敷。

藜芦lílú

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别名旱葱、毒药草、七厘丹。为百合科植物藜芦Veratrum nigum L. 或毛穗藜芦V. maackii Regel 的根及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苦,辛, 寒, 有大毒。入肺、胃经。吐风痰, 杀虫毒。治中风痰壅、癫痫、喉痹。内服: 研末, 0. 3 ~ 0. 6 克。多入丸、散剂。治疥、癣, 研末加生油, 调成软膏外涂。内服宜慎, 孕妇忌服。过量易中毒, 参见藜芦中毒条。反人参、沙参、丹参、紫参、苦参、细辛、芍药。本品含介芬胺、秋水仙碱等。总碱有明显而持久的降低血压作用, 但因毒性过大, 临床很少应用。本品有杀灭血吸虫成虫及幼虫的作用, 若与木香同用, 效果更好。

藜芦

藜芦

藜芦

藜芦,又名旱葱,毒药草、七厘丹、山棕榈、山白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百合科植物黑藜芦Veratrumnigrum L.或毛穗藜芦V. maackii Regel等的根及根茎。全国大部分省区有产。
本品味苦,辛,性寒。有大毒。归肺,胃经。功能涌吐,杀虫。主治中风痰涌、癫痫、疥癣等证。本品涌吐作用较强,如中风不省人事,痰涎涌盛,可与防风、瓜蒂研末为散服; 亦可用于癫痫及缠喉风痰涎壅塞者,如《儒门事亲》之三圣散。用治疥癣,可将其研为细末,加生油调和外涂。用本品与鸡蛋同煮,去药食蛋治疗疟疾;若久疟不能饮食,胸中郁郁欲吐,欲吐不能吐者,藜芦研末服。本品有毒,内服宜慎。一般不入汤剂。作丸、散服,0.3~0.6g。孕妇及体虚者忌服。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流涎、腹痛、腹泻、便血、心律不齐、呼吸困难、昏迷等。内服葱煎水或用雄黄、葱白头,猪油同浓茶冷服,可解毒。严重的须中西医急救处理。
实验研究: 藜芦根、根茎含介芬胺、假介芬胺、玉红介芬胺、计明胺碱、藜芦酰棋盘花碱、原藜芦碱A、去乙酰原藜芦碱A、藜芦马林碱、计米定碱、藜芦嗪碱等。总碱静脉注射可引起明显、持久的降压作用,口服需大于静注量的15倍以上才有效,此时已可能出现中毒症状(恶心、 呕吐),故不安全。 降压原理为刺激传入神经,反射的引起降压。1~5%水浸液对蚊、蝇、蚤、虱有强烈的毒杀作用。总碱的局部刺激作用很强,口服能催吐、祛痰,吸收后能降压、减慢心率。成人口服藜芦须根70mg即发生中毒。

☚ 瓜蒂   食盐 ☛

藜芦

藜芦

蒙古名阿𠯫西尔𠯫、札洛尔钦。 为百合科植物黑藜芦(Veratrum nigrum L.)的根及根茎。5—6月末抽花茎前采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的苗叶,晒干或用开水浸烫后晒干。
炮制:用于催吐则制膏用;泻下则同大麦炒用 (100kg藜芦用50kg大麦)。
本品味苦,辛;性锐、平、濇、重、动、稀; 有毒。功能催吐,泻下。主治希拉病、食积、痞积、腹胀、虫症。由希拉病邪出现黄疸
❶与地丁等配伍,制成十味藜芦散用,或与诃子、地丁,三味黄水药配伍,制成十三味勒格登散(十三味藜芦通便散)。
❷不消化病,铁垢巴达干、剑突痞:与水菖蒲,光明盐、荜拨等配用。
❸痧症、腹胀、虫症:与白碱,酒曲等配用。

☚ 巴豆   牵牛子 ☛
0002246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