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身体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器官与性功能发育、第2性征发育、性心理发育等。性器官自出生后至青春期呈缓慢发育过程;从青春期开始则明显发育,男性阴毛萌出并增多、阴茎增大并可勃起、可有遗精,女性亦伴有大小阴唇及阴蒂、阴毛发育,并有月经出现;第2性征发育使男、女迅速出现各自体态性别特点;性心理发育,出现朦胧的性欲望、性好奇心及追求异性等。性发育是人生长发育期重要部分,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关心少年性发育的生理与心理教育与需要,使性发育健康、正常。
性发育
性发育可分胚胎期性分化和青春期生殖器官、第二性征及生殖功能发育二个过程。
性分化 性分化在卵子受精时开始,Y染色体决定胚胎的基因性别。在Y染色体短臂上H-Y基因的控制下,原基生殖腺的髓层细胞迅速增殖,吸引并包围生发细胞,形成胎儿睾丸(胚5~6周),而皮层细胞则退化。胎儿睾丸分泌的睾酮向周围弥散使中肾管分化成附睾、输精管、精囊及前列腺芽胚(胚胎8~12周)。血循环中的睾酮由5α还原酶转变为双氢睾酮,使尿生殖窦形成男性生殖器。生殖褶则融合成尿道(会阴及阴茎部分)。胎儿睾丸尚分泌另一种激素 (抗副中肾管激素Anti-mullerianhormone),使副中肾管退化。
46XX的合子则形成卵巢。X染色体任何部分的缺失均使卵巢发育不良; 短臂缺失则产生Turner综合征。由于无H-Y基因,故XX胎儿的原基生殖腺的髓层退化,皮层细胞则以比较慢的速度增殖,形成卵巢 (胎12周)。胎儿在无睾丸的情况下,中肾管退化,而副中肾管则分化成输卵管及子宫。尿生殖窦发育成为阴道下部。生殖褶不融合,成为大阴唇。
虽Y染色体决定着睾丸的形成,直接控制合子的表现型,但较新的研究说明,中肾管细胞的细胞体及细胞核上有睾酮的效应受体,其合成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故X染色体在决定性别表现型中也间接参与了睾酮的男性化作用。最近有观察材料证明在非灵长类动物的发育早期,脑也在睾酮影响下发生性别分化,使雌雄动物以后性格及性行为的表现不同。但人类有否脑的性别分化目前尚缺乏充分证据。
青春期发育的开始 青春期性发育的触发,推测除与内分泌浓度变化有关外,身体成分的某种代谢性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它可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反馈机制成熟并开始其功能。
生殖系统的发育通过下丘脑-垂体向性腺激素-生殖腺体系调节。该体系的发育过程如下:
❶负反馈机制: 妊娠150天后胎儿性腺分泌的类固醇,抑制黄体化激素释放因子(LRF)的分泌,故性腺及性征不发育。2~4岁婴幼儿下丘脑的“生殖腺发育稳定器”对少量性激素的负反馈作用仍敏感,LRF分泌被抑制,垂体分泌的FSH和LH仍维持低水平,故对性腺发育无大影响。至青春期前,“生殖腺发育稳定器”对性激素负反馈作用的敏感度逐渐降低,LRF分泌增加。同时垂体对LRF的敏感度亦增加,其分泌之FSH及LH相应增多,性腺及性征乃开始发育。
❷正反馈机制:“生殖腺发育稳定器”对负反馈机制的敏感度进一步下降,女性在性发育中期并出现正反馈机制,正反馈机制使雌激素引起LH分泌增多。在每个28天周期中段正反馈机制起作用,负反馈作用中断,结果LRH释放增多,垂体对LRH应答加强,此与月经周期的建立有关。此时并出现睡眠中LH分泌的发作性增高。青春发育过程及性腺成熟是该体系逐级成熟的结果,首先下丘脑,其次垂体,最后性腺。现认为青春期前开始的内分泌变化是由下丘脑成熟所发动。下丘脑成熟的过程仍是目前研究的课题。
男女生殖器官及性征的发育
(1) 男性生殖器官及性征发育: 过去提出男孩性发育的开始约比女孩晚2年,乃指身高的增长而言。实际上身高增长速度达高峰的时间,男孩发生于睾丸增大后,而在女孩则发生于月经初潮之前。若以男孩睾丸开始增大与女孩乳房开始发育作为青春发育开始的标志,则在年龄上仅相差数月,男女儿童性生理成熟的时间基本是一致的。
睾丸大小的体积超过3ml时表示青春发育已经开始。随曲细精管增粗及其曲折度增加,睾丸之支柱细胞及生精细胞开始分化。在生精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时出现睾丸间质细胞,当后者分化完成时,生精细胞及精子也开始发育。
为评价性发育程度,人们常将性的外部特征从青春期前状态到发育成熟完善分期描述,即性成熟分期(sexualmaturity rating)。1期为未发育,2期为开始发育,3及4期为过渡状态,5期为完全成熟。但不同民族之间各种第二性征完全发育成熟的具体表现可不完全相同。
男性外生殖器发育开始于9~14岁,最早表现为阴囊(睾丸)开始增大,发红和皮肤质地改变,阴囊及阴茎达成人水平(5期)的年龄为13~18岁,也有迟到18岁以后者。
阴毛开始出现于11~13岁,14~161/2岁时已发育如成人。腋毛出现的平均年龄比阴毛晚1.3年,髭毛在上唇外侧的出现时间又晚1年余。
男孩乳晕在青春发育期增宽,并常伴腺组织暂时性增大,一般在1年内消散。
外生殖器及阴毛从开始发育到成熟所需时间,前者约3年,后者约11/2年,但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多数儿童当阴毛开始出现时,外生殖器已处于发育中期,仅1%儿童阴毛先于生殖器的发育而出现。
(2) 女性生殖器官及性征发育: 月经初潮时卵巢的重量从青春期前的3~4g增加到6g; 卵巢、输卵管、子宫等下降到盆腔下部,输卵管直径增大,粘膜形成皱褶并覆盖以纤毛上皮细胞。月经初潮时子宫体与宫颈的大小几乎相等,以后前者生长速度较后者快。阴道上皮细胞发生变化,其分泌物由碱性转为酸性。
乳房在8~13岁,平均11岁后开始发育,12~17岁发育完成。其他性征如阴毛、腋毛均和男孩相同。男、女第二性征开始发育的年龄见下表。
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年龄表
发育项目 | 平均开始发育年龄(岁) |
男孩 | 女孩 |
乳房发育 | —— | 11.2 ❸ |
睾丸增大 | 11.6❶ | —— |
阴毛出现 月经初潮 | 13.4 ❷ —— | 11.7 ❷ 13.5 |
成人型阴毛 | 15.2 | 14.4 |
成人型乳房 | —— | 15.3 |
注:
❶比女性乳房开始发育约晚半年
❷男性在生长速率高峰前约1年,女性在生长速率高峰后半年
❸生长速率高峰后不久影响女孩性发育的因素包括种族差异、家族性及营养等,如
❶汉族女孩月经初潮比欧洲人稍早,新加坡资料为12.7±0.09岁,香港为12.5岁,上海部分小学生的调查发现,30%女孩12岁已来月经;
❷同卵孪生姊妹月经初潮年龄常很相似;
❸体重重者常早来月经。此外,月经初潮有逐渐提前之长期趋势,可能与社会经济状况总的改善有关。
青春期其他内分泌的变化 青春期开始的同时有肾上腺雄性激素量的增多及释放以促使阴毛生长;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Adrenarche)以及青春期身高和肌肉之加速生长。这些变化和青春期发育的确切关系不很了解,但目前资料均说明上述变化为继发性。
男女二性在青春期间,LH和FSH均显著增多,在第二性征发育过程中,LH逐渐上升,而FSH仅在青春成熟分期的第Ⅲ期前才逐渐上升,后维持于恒定水平。正常情况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均无变化。
正常青春期明显增多的激素有雌二醇、睾酮、5α-双氢睾酮 (5α-dihydrotestosterone,DHT),脱氢表雄甾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A) 及其硫酸盐(DHAsulfate,DHAS),雄甾烯二酮(androstenedione A),黄体酮,17-羟黄体酮,雌酮及雌三醇。
睾 酮在男性是由睾丸产生,而女性则由肝将雄甾烯二酮还原而成。雌激素女性由卵巢产生而男性则由肝将雄激素衍化而成。DHA和DHAS都来自肾上腺,其他性激素之来源目前尚未明确。目前尚无足够资料说明甲状腺素、三碘甲腺原氨酸、T3、胰岛素和高血糖素在青春期有重要变化。泌乳激素也有改变,但它与正常青春期身体和第二性征的发育有无关系尚不清楚。
性发育sexplasia
指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形成性特征的过程。性发育的生物学内容,包括基因性别(genetic sex)、生殖器性别(genital sex)和生育功能。在胎儿期,性发育主要受遗传因素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从而形成有男女性差的“生物人”。心理、社会因素主要决定了性身份(sea identity)和性角色(sex role)的发育过程, 由“生物人”逐渐形成“社会人”。在性身份和性角色的发育过程中,社会学习和认知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对性的认识受到父母、社会教育和文化熏陶的影响,其中包括父母亲对子女的态度、同龄儿童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儿童本身的个性等因素。以前,对性发育的研究主要放在生物学方面,是不全面的。只关注心理社会学方面的内容也是不完整的。在性发育中,生物、心理、社会的因素构成一个复杂的整体,揭示了性发育的实质。参见“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