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就是人们的疾病观,它决定了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决定了医生的临床思维过程和治疗的理论基础。古代的医学模式是质朴的自然哲学模式,强调人与自然的不可分离,精神与躯体的密切联系。如希波克拉底的医学观和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和“阴阳五行”。近代医学模式随西方医学的进步而变化成只重视自然科学的生物医学模式,它往往见病不见人,以为单靠理化知识和生物学方法就能最终治愈任何疾病。它把人看作是由不同部件组成的机器,忽视了人的整体性、社会性和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近几十年来现代科技飞跃发展,社会经济状况急剧变动,人们的心理负担加重,心理社会紧张因素增加,于是,崭新的心身医学应运而生,出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加强了医学和相关学科特别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交叉渗透。健康的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人们特别重视由心理和社会因素导致的心身疾病,而大部分性障碍就属于这一范畴。性治疗医生不仅要关心病人的肉体需要,也要关心他们的情感需要。性问题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必须把它放在社会文化与社会生态的背景下来考虑,它决不仅仅是一种消遣上的困难。所以,按照新近的医学模式,性医学研究已由原先纯性学的一条腿走路,变成性学与心理、社会、伦理、药学等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共同进步的两条腿走路,从而使作为性学核心的性医学有了飞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