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肿瘤病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肿瘤病毒

肿瘤病毒

肿瘤病毒是指能引起肿瘤或使细胞恶性转化的一类病毒。
早在1908年Ellerman和Bang及1911年Rous相继发现鸡白血病细胞和鸡肉瘤的滤过液能分别诱发鸡白血病和肉瘤。但当时对病毒诱发肿瘤的观点没有被人们所接受,而且由于技术上的限制,肿瘤病毒病因的研究进展很缓慢。近20多年来由于病毒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肿瘤病毒的研究进展很快,相继证实许多病毒能诱发肿瘤,甚至人的某些病毒,如EB病毒能诱发绒猴的恶性淋巴瘤,而且与人的Burkitt淋巴瘤和鼻咽癌密切有关。到1974年为止,已发现于600多种动物病毒中,约1/4具有致肿瘤特性。特别有意义的是鸡的Marek病,它是由鸡的疱疹病毒引起的淋巴瘤,能使鸡大量死亡,现在用疫苗预防,获得显著效果。
肿瘤病毒与非肿瘤病毒一样,可以分为核糖核酸(RNA)病毒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两大类。肿瘤病毒可以在动物界中以潜伏状态广泛存在,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或经胎盘、卵或乳汁感染子代。病毒诱发肿瘤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宿主的遗传特性,性别,内分泌状况,免疫状态,年龄,以及病毒的致癌强度等。
在实验条件下,有的肿瘤病毒能在同一动物引起多种肿瘤,如多瘤病毒可使小鼠产生23种不同部位和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 有的病毒可使多种动物发生肿瘤,如鸡肉瘤病毒不仅诱发禽类的肿瘤,也能使哺乳类动物发生肿瘤。
肿瘤病毒在体外能使正常细胞恶性转化,转化细胞的特性与体内的肿瘤细胞相似。某些动物肿瘤病毒如鸡肉瘤病毒和SV40病毒等能诱发人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肿瘤病毒的核酸有致癌作用,不仅病毒的完整核酸(病毒基因组),甚至部分核酸(转化基因)也能使细胞转化。
肿瘤病毒在细胞内存在形式有多种:
❶完整病毒;
❷仅有病毒核酸,不能合成病毒外壳,需要其他辅助病毒提供外壳,使其产生完整病毒;
❸仅有病毒核酸或部分核酸与细胞核酸整合,不能产生完整病毒。后二者很重要,如不能在某些人类肿瘤细胞中发现完整病毒,有可能是病毒在诱发肿瘤后,不再以完整病毒,而是以核酸或核酸节段的形式存在。因此在肿瘤组织内含有病毒核酸节段或反转录酶,可作为有肿瘤病毒存在的证据之一。
病毒诱发的肿瘤,具有由病毒基因决定的肿瘤特异性抗原,即同一病毒诱发的肿瘤具有共同的抗原性,而化学致癌物质所诱发的肿瘤,其抗原性与化学致癌物质无关,即肿瘤仅有个体的特异性抗原,而无共同的抗原,这对应用特异性免疫以预防病毒诱发的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肿瘤病毒致癌机理 DNA肿瘤病毒感染细胞后,病毒的DNA可直接与细胞的DNA整合,从而使细胞转化。整合的病毒DNA可随细胞传代下去。
RNA肿瘤病毒诱发细胞转化过程较为复杂,曾有过多种假说,而目前的认识如下。
RNA肿瘤病毒含有一种依赖RNA的DNA多聚酶,称反转录酶,它能将病毒的RNA作为模板,合成具有该病毒遗传信息的DNA (前病毒),此DNA与细胞的DNA整合,而使细胞转化,同时病毒在转化细胞内仍能继续增殖。
RNA肿瘤病毒可分为急性转化病毒和慢性转化病毒。急性转化病毒含有癌基因,称为病毒癌基因(V-On-cogene)。前病毒与细胞整合后,可以很快地使细胞转化或诱发肿瘤。目前已经证明的癌基因有V-Src、V-Ha-ras、V-Myb、V-Myc、V-Sis等。慢性转化病毒不含有病毒癌基因,它诱发肿瘤的潜伏期很长。
人和动物细胞含有癌基因,称为细胞癌基因 (C-On-cogene)。在正常情况下细胞癌基因处于静止状态,不表达或表达甚微。当慢性转化病毒感染细胞后,病毒的DNA整合到细胞癌基因的邻侧,激活了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细胞癌基因,使其高度表达,产生大量特异性的转化蛋白,这些转化蛋白可使正常细胞转化。目前已经证明的细胞癌基因有C-Ha-ras、C-N-ras等。
人类肿瘤的病毒病因 由于受到动物肿瘤病毒病因研究的重大进展所鼓舞,对人类肿瘤的病毒病因也不断地进行了研究,认为至少某些人的肿瘤是由病毒引起的,其理由是:人的良性疣和传染性软疣已证明是由病毒引起的;人的一些肿瘤在临床、病理和流行病学的特征上与动物肿瘤病毒诱发的肿瘤很相似; 很多病毒包括人的腺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能诱发动物肿瘤; 动物肿瘤病毒的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和抗原性上与人的病毒很相似。
现已发现某些人类肿瘤如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白血病、肉瘤、乳腺癌和宫颈癌等与病毒有关,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有关。
研究人类肿瘤病毒病因,目前有以下一些技术方法可供采用。
1. 细胞培养:
(1) 建立细胞株: 建立肿瘤细胞株以研究细胞内是否有病毒或病毒的“痕迹”,即病毒的基因或由病毒基因决定的特异性抗原。如EB病毒在人体肿瘤细胞内受到一定抑制,不能合成完整病毒,一旦建立了体外的瘤细胞株后,就可以发现EB病毒的存在。
(2) 细胞转化试验: 可以应用细胞转化试验鉴定分离的病毒是否有致肿瘤的特性。如人的EB病毒能使正常人的B细胞转化成类淋巴母细胞。转化细胞带有病毒基因,可连续传代。单纯疱疹2型病毒对正常细胞有致细胞病变作用,可先用紫外线灭活,或用中性红处理,再经光照灭活,使其失去或抑制病毒复制的能力,但仍保存使正常细胞转化的能力。这样灭活的病毒感染正常细胞,经3~4周培养后,出现转化细胞。
(3) 细胞融合: 将带有病毒基因而无完整病毒的肿瘤细胞,在灭活的仙台病毒的作用下,与敏感细胞融合成杂交细胞,这样可去除肿瘤细胞内对病毒基因的抑制作用,或由感染细胞提供必要的因素,使病毒复活成完整病毒。研究SV40病毒、鸡肉瘤病毒时常用此法。可试用此法以复活人肿瘤细胞中的病毒。
(4) 药物激活肿瘤病毒: 用嘧啶类似物可以激活肿瘤细胞中的肿瘤病毒。将不产生病毒的人横纹肌肉瘤细胞株在每毫升含20μg的5-碘脱氧尿苷的培养液中培养3~4天,然后用电镜观察,可以发现病毒,其大小和形态与小鼠的C型RNA肿瘤病毒相似。如经5-碘脱氧尿苷处理的瘤细胞,再用2%二甲基亚砜处理,产生的病毒量比单独用前者处理的高10倍。
2. 用无胸腺小鼠建立人类肿瘤的移植瘤株: 以前曾用免疫抑制方法在动物中建立了一些人类肿瘤的移植株,但成功率很低。近年来应用无胸腺小鼠建立人类肿瘤的移植瘤株,获得良好的结果。
接种肿瘤组织于无胸腺小鼠,肿瘤组织中的正常细胞被淘汰,仅肿瘤细胞增殖,经传代容易建立瘤株。如用无胸腺小鼠建立了人鼻咽癌的移植瘤株,经证明该细胞含有EB病毒基因和核抗原。移植瘤株为纯上皮癌细胞,该细胞在体外短期培养,经5-溴脱氧尿核苷处理后,有EB病毒颗粒出现。
3. 电子显微镜检查: 很多肿瘤病毒有独特的形态和结构,可用电镜观察和鉴别。如EB病毒是首先用电镜在瘤细胞株中发现的。
4. 免疫学方法: 与研究非肿瘤病毒的方法相似,包括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免疫扩散、免疫电泳、放射免疫、免疫荧光试验和抗补体免疫荧光试验等。抗补体免疫荧光试验较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敏感。应用这种技术发现EB病毒的核抗原。应用测定EB病毒IgA抗体的免疫酶法有助于早期诊断鼻咽癌。
5. 流行病学方法: 特别是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可以研究病毒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6.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生物化学技术提纯病毒、病毒抗原、酶和核酸等。应用核酸杂交法和反转录酶试验可以追查病毒的“痕迹”。如用核酸杂交法发现人鼻咽癌上皮细胞和鼻咽部非癌细胞有EB病毒的基因存在。
7. 疫苗试用: 研究动物肿瘤病毒可以将病毒接种于动物,观察其是否致癌,以确定其是否为某种肿瘤的病因。人的病毒对动物能致癌,不一定对人能致癌。不可能在人身上进行这种试验。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提出可以考虑将怀疑为肿瘤病因的病毒,制成对人无害的疫苗,如无病毒核酸的疫苗,在肿瘤的高发区进行免疫,观察肿瘤发病率是否下降,以确定该病毒与肿瘤的关系。首先被考虑的是计划用EB病毒制成疫苗以预防Burkitt淋巴瘤。

☚ 慢病毒病   病毒的抗原性 ☛
000147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