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外向型经济
大港区的出口产品门类多、历史悠久。20世纪60年代主要以北大港区自然生长的芦苇为原料的手工制品苇帘、蒲垫、草垫及加工制成的貂皮、兔毛等产品,主要出口日本。70年代大港农机修造厂制造的斧头出口日本和东南亚各国。80年代出口产品又增加了机械、五金、矿产、工艺品等80个门类近千种产品,出口日本、中国香港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进入90年代以来,出口产品主要是工具类产品、工艺类产品、化工类产品及针织、服装、畜产和粮油等产品类别不断丰富,出口额不断增加。外贸收购业务从1983年正式开展,当年实现外贸出口收购值1 617万元。1994年外贸收购值达到7 508万元。进入9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对外经济合作有了一定发展,1995年全区“三资”企业发展到33家,从业人员2 839人,总产值达到21 464万元。到1995年底,累计批准“三资”企业129家,其中独资企业31家;协议投资总额累计达到14 320万美元,其中独资企业4 207万美元;引进外资总额累计5 667万美元;利用外资协议总额累计4 716万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 549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