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如
肝包如系由包如热产生的恶血郁积于肝脏所引起的一种混合型慢性病。
希拉型体质者和青壮年人,过量进食肉、油、酒等膏脂类及锐、热性及酸味食物,或突然改变饮食习惯,或因内部受震和金刃所伤之瘀血郁结于肝,使肝脏肿大而导致功能障碍等因素,易引起两种包如病,尤其是“上落包如”病。肝血不能生化为正精而形成恶血和黄水,扩散瘀积于胃、小肠和大肠等处,随与希拉热混合损及肝脏而生此病。本病属于血、热占优势的混合型慢性疾病,往往转变为聚合型包如而凝结为痞瘤。如果病势进一步加重,则最后有转化成肝血痞或痞性渗漏型水肿或渗出型包如病的可能。
本病初期症状酷似胃热性希拉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泛酸,有时吐少量酸、苦水,周身无力等症状,另外兼有内部发烧,大便燥结、腹胀,右上腹部和膈后疼痛,或伴有第十胸椎附近疼痛。随病势加重,触摸肝区可摸到肿大的肝脏,并有轻微压痛。晚期,肝脏明显肿大变硬,腹腔积水,脐周腹部青筋暴露。此时,患者稍微一动即气喘吁吁,难受已极。疼痛时,在脊椎关节进行揉压时稍感缓解。由于长期缺乏营养,患者大多皮肤干枯,肌肉消瘦。出现颜、目发黄,脉粗而满且搏动有力,舌苔黄赤,小便色赤而显著减少等症状。如果食用热性酸味油腻食物或每于烤火及曝晒太阳后发作。如积聚凝结成痞,则出现与肝血痞相似的症状。
治疗以调理三根,清除血希拉热邪为前提,再根据包如之类型和病势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饮食、起居方面,同“包如病”条。
药物可选地丁四味汤和红花十味汤交替煎服,同时用开水冲服松石七味散,以除包如的血、希拉热和毒热;若包如的血热旺行于肝,肝脏肿大,则可选用清肝汤并用糖水冲服牛黄九味散;病势大,可用香青兰十味散3g加牛黄、白檀香、红花各0.2g;如肝区疼痛明显,则用牛黄九味散2g加“五凤散”1g;如大便燥结,可用大黄三味汤沏服皂角二十五味散;如泛酸明显,则用黑冰片十一味散;对消化不良用光明盐四味汤2.5g加地丁2.5g分别内服。
治疗过程中,可配合在若高,同扎二脉适当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