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米脂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米脂县

位于榆林地区东南部、无定河中游。东临佳县,南接绥德,西与子洲、横山相连,北靠榆林,县城距榆林市78公里。境内东西长59公里,南北宽47公里。总面积1212平方公里。耕地49.62万亩。地势东西高,中部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沟谷狭窄,谷底基岩外露;西部沟壑纵横,峁沟交错,地表破碎;中部是无定河谷地区,谷底宽平,水土条件较好,是本县的高产粮区。境内海拔847米至1246米,县城海拔872米。水系主要有无定河、东沟、榆林沟、金鸡河沟,小川沟、马湖峪沟、孟岔沟等,无定河由北向南纵贯中部,境内流程18.9公里。年平均气温8.3℃,年降水量400至500毫米,多集中在秋季。无霜期162天左右。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储藏量约为500万吨,分布在龙镇、卢则沟、李家站等地。另有少量瓷土、石灰石、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植物资源有谷子、糜子、高粱、玉米、豆类、马铃薯等18种粮食作物;有花生、蓖麻、向日葵、芝麻、瓜类、蔬菜、枸杞、黄芪、党参等30多种经济、蔬菜、药材作物以及杨、柳、柠条等树种。动物资源以家畜家禽为主,主要有牛、马、驴、骡、羊、鸡等,其中“佳米驴”最为驰名。全县常住人口19.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73万人,占90.6%,人口密度161人/平方公里。居民以汉族为主。辖城关、龙镇、桃镇3个镇和杨家沟、姬家岔、印斗、桥河岔、高渠、沙家店、李家站、郭兴庄、郭家砭、杜家石沟、城郊、十里铺12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
米脂县因米脂水得名,据县志记载,米脂水,又名流金河,在城东南百步,其地沃,宜粟,米汁如脂,故名米脂。境内有4000年前的仰韶、龙山文化遗物。上古为部落酋长五龙氏出治之所。夏商周属雍州翟国,春秋属白翟,战国属魏,秦属上郡,汉属西河郡。三国两晋时为羌胡之地。南北朝时鲜卑人设安政郡。北周保定三年(563)设银州。后经几度变动,金正大三年(1226)设米脂县,属绥德州管辖。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起义军建立大顺政权后,改为天保县,隶属延安府。清复称米脂县,属绥德州。1934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米东县委,次年建立米西县委,1941年成立米脂县人民政府,归绥德分区领导,1950年整编后属绥德专区,1956年后改属榆林专区。


米脂县历来文化发达,人才辈出,素有陕北“文化县”之称。清光绪年间,三科大比曾考中5名进士。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永昌起义》的作者李健侯,爱国民主人士杜斌丞,开明绅士李鼎铭等,均出自米脂。1927年就建校的米脂中学(前身是陕甘宁边区米脂中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来到杨家沟村,生活战斗了4个月,召开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撰写了一系列光辉文献,领导和指挥了西北战场和全国解放战争,著名的沙家店战役就发生在本县。米脂小米,历史悠久,全国闻名,具有质优、味香、粘性大、色鲜黄、产量高之特点,故有“小米之乡”的称誉。这里是我国地方优良种畜“佳米驴”的主要繁殖生产基地之一,每年向全国20多个省和自治区提供商品种驴。本县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自成行宫和李自成纪念馆,还有万佛洞等名胜古迹。
米脂县注重水土保持工作,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列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试点县。全县农业总产值7754万元,“三田”(水浇地、梯田、坝地)面积33.47万亩,其中梯田31.72万亩,人均1.78亩,是榆林地区人均梯田最多的一个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8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56%。兴修灌渠22条,水库7座,蓄水池57处,灌溉站514处,有效灌溉面积3.74万亩。年粮食总产3928万公斤。谷子是这里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11.27万亩,年产824.9万公斤,占粮食总产的21%。苹果、花生、烤烟、马铃薯、“佳米驴”是本县农村发展商品生产的拳头产品,当地群众称之为致富“五宝”。其中油料、烤烟产值681万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13.9%;“佳米驴”存栏1.58万头,年出售1000多头商品种驴。全县造林保存面积46万亩,牧草保存面积8.24万亩。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1179台,农机总动力3.4万千瓦。
全县有国营、集体工业企业29个,职工1142人,工业总产值4943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9%。主要产品有原煤、化肥、小农具、服装、糕点、麦芽薯精粉、白酒、陶瓷、釉面砖、暖气片等。其中手摇马铃薯粉碎机获省先进产品推广一等奖,釉面砖评为全省第二名,米粮液酒获全省食品科技博览会三等奖,麦芽薯精粉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暖气片获地区优质产品奖。
境内有公路干支线10条,通车里程529公里。拥有机动车706辆,年货运量13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777万吨公里。邮程1345公里,年报刊发行量118万份。全县有商业网点663个,从业人员1691人,年集市贸易成交额1058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717万元。年财政收入320.6万元。有高中、职中各1所,初中13所,小学290所; 共有教师1487人;在校高中学生891人,职中学生240人,初中学生4587人,小学学生2.17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7%。此外,还有小学教师进修学校1所,电大教学班2个。设农林牧科技推广站3个,科技人员2300人。有医疗卫生机构23个,医护人员411人,病床279张。县城内各类文化事业机构和娱乐场所齐全。全县农业人均占有粮221.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87元(家计调查为336元),城乡人均储蓄385元,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职工年平均工资2211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