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回体小说
一种传统的通俗小说文体。“五四”文学革命前后,利用章回体形式创作的主要是鸳鸯蝴蝶派成员。他们承继的是晚清讽刺小说、哀情小说与神怪小说、侠义小说的余绪。影响较大的作品有李涵秋的《广陵潮》、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啼笑因缘》、不肖生(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等。章回体小说的特点是分回标目、故事连接、段落整齐。作家们比较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的曲折生动,语言的通俗易懂,因而作品常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但是,由于他们将文学视为消遣物,不少作品就忽略了思想内容的开掘、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复杂心理的揭示。有的叙述冗长枝蔓,有的结构较为散乱,有的还渗杂了封建迷信、神怪、色情的内容。与传统的章回体格式相比,他们的作品在艺术上亦有若干变异,如不用对偶体回目,每回的开头、结尾,舍弃了“话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陈套,也不蹈袭大团圆的格局,从而显示出时代生活对他们的一定冲击力和新手法的移植对章回体小说的变化所产生的一定影响。抗战以后,不少作家为宣传民众,激励士气,也积极利用章回体形式写作。张天翼等集体创作的《卢沟桥演义》,谷斯范的《新水浒》、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等,都是文学作品通俗化、大众化的可喜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