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科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科尔

科尔

赫尔穆特·约瑟夫·米夏埃尔·科尔(1930— ),出生在德国路德维希港市。父亲是位税务秘书和预备役中尉,是一战后德国公职人员的典型代表,他尽可能地为自己的家人和周园的人们做出理想的示范。应该讲其双亲思想自由,具有温和的民族意识,他们蔑视宗教及民族主义的装腔作势和偏执狂热。
科尔从小便敢说敢当,1946年便加入了阿登纳等人创建的基督教民主联盟;1947年参与创建了青年联盟,创立 “欧洲现实工作小组” 讨论德国及其前途; 也在学习期间结识了信仰新教的女友汉内洛蕾·伦纳,并于1960年与她结为伉俪。1950—1951冬季学期,他进入法兰克福活尔夫冈、歌德大学学习国民经济学、法学和心理学。从1951年起科尔转入海德堡大学攻读法律、历史和哲学。他决定有的放矢地学习历史、国家法、政治经济学和公法,将大学看作自己以后从事职业政治家活动的第一站,有意识地选修对他将来从政有用的课程。1958年7月,科尔以题为 《1945年后法不茨的政治发展与政党重建》 的论文顺利通过答辩,荣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的他终于走上了职业政治家之路,自进入州议会后,科尔及其盟友在议会辩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1969年5月 19日,州议会选举他为莱因兰——法不茨州的州长,终于实现了他在中学时代就已提出的目标。由于科尔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在其民盟内的地位和声望不断提高,1971年10月,他当选为基民盟联邦副主席,1973年6月12日在波恩举行的党代会上,他终于当选为基民盟联邦主席,成为名副其实的反对党领袖。1976年12月,他辞去州长职务,移居波恩,准备迎接新的政治挑战。1982年长期与社民党合作的自民党与过去友党分裂加入科尔阵营,同年,10月1日联邦议院议会通过一项建设性的不信任案表决,施密特下台,议员们选举科尔为总理。
他上台后便立即着手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领导班子,并要求政府机构、行政官员和全体公民实现思想转变,以积极、务实的精神建设民主、繁荣、和平的联邦德国。在他领导下西德经济出现了奇迹,外交政策方面。科尔既同美国总统里根缓和了关系,同时又坚定地维护了德国的利益。在与盟国加强团结的同时,他也注意发展与原苏联和东方集团其他国家的关系,同时一直没有放弃寻求实现德国重新统一的可能性。1988年10月,他访问原苏联,与戈尔巴乔夫会晤,他公开表示:德国统一是能够实现的。1989年东欧局势的骤变和前东德昂纳克政权的垮台,使得两德统一成为可能,他立即积极行动起来,同年12月14日,联邦议院决定建造由科尔根据独立提议的 “历史大厦”,并自1990年3月17日起设立独立的有法律效力的公法基金会。1990年2月,科尔倡议成立东德选举联盟,即 “争取德国联盟” (包括基民盟、基社盟和民主觉醒三个党派),为了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院举行大选 (又称 “科尔选举”),基民盟获得40.8%的多数票。4月12日,民主德国历史上第一个自由选举的政府宣誓就职,德梅齐埃成为总理,这样两德统一的政治基础和政治结构宣告完成。科尔在奉行统一政策时,努力寻求来自华盛顿、莫斯科、巴黎和伦敦的国际保障。1990年初,他就获悉西欧各国都对他的政策产生了信任感,他已被认为是现在欧洲最重要的政治家。科尔在与戈尔巴乔夫会晤后宣布统一的德国在1990年就可获得 “完全的和不受限制的主权”,同年12月2日,统一后的德国大选结果揭晓,60岁的赫尔穆特·科尔当选为统一德国的第一任总理。1994年11月15日,在第13届联邦议院选举联邦总理的全体会议上,科尔连续第五次当选为德国总理。他希望他的连任可使德国内部完全的统一,尤其在精神上统一和进一步推进欧洲联合。1998年,因竞选失败而下台。

☚ 阿拉法特   叶利钦 ☛

科尔1801—1848Thomas Cole

托马斯·科尔。画家。生于英国兰加斯特(Lancaster)。1818年移居美国,1823年在宾夕法尼亚学院学习。后定居哈得逊河西岸纽约州的卡茨基尔(Catskill)村。曾两度旅居意大利,创作《帝国之旅》和《生命的航程》两组油画。作品反映北美森林地带荒凉、神秘的景色。被誉为十九世纪上半期美国最杰出的风景画家,是“哈得逊画派”的奠基人之一。他创作的风景画绘画风格严肃,但为人们所接受。去世前创作的《世界的十字架》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