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药子药名。 ❶出《本草图经》。又名赤药、朱砂七、猴血七。为蓼科植物毛脉蓼Polygonumciliinerve (Nakai)Ohwi的块根。主产陕西、甘肃、河南。苦、微涩,凉。入肺、大肠、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调经。 ❶治扁桃体炎,胃炎,胃溃疡,肠炎,痢疾,尿路感染。 ❷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煎服:3~5g。 ❸治外伤感染、出血,跌打损伤,痈疖。研粉敷。少数病人服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肢麻及头晕等反应。孕妇慎服。本品含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酸及食用大黄苷(Rhapontin)等。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绿脓、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水浸液对多种呼吸道及肠道病毒有抑制作用。大黄素甲醚有致突变现象。 ❷见《陕西中草药》。为慕荷之别名。 ❸见《湖南药物志》。为薯莨之别名,各详该条。 红药子hónɡyàozǐ中药名。出宋·苏颂等《本草图经》。别名赤药、红腰子、荞麦七、金荞仁。为蓼科植物翼蓼Pteroxygonum giraldiiDatmm. et Diels 的块根。产于山西、河南、陕西、四川。苦, 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用于瘟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仆损伤、痈肿疮病。煎服: 6 ~ 12 克;外用: 捣涂或研末调涂。 红药子 红药子红药子,又名赤药、朱砂七、雄黄连、血三七、朱砂莲。始载于《本草图经》。为蓼科植物毛脉蓼Polygonumcillinerve (Nakai) Ohwi的块根。主产于陕西省; 此外,湖北、四川、贵州等省亦产。 本品味苦、微涩,性凉。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散血,止痛。主治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菌痢、月经不调、多种出血,以及疮疡痈疖和烧伤等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急性肠胃炎、急性菌痢,取本品研末送服,有泄热泻火之效。治疗月经不调及痛经,用本品醋煮后煎服,有通经活血、止痛的作用。《禹讲师经验方》以本品配红花煎服治产后血晕,唇青腹胀,并云服后大小便通利,瘀血自下。本品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外伤出血等,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治疗烧伤,本品配冰片研细混合,麻油调敷。此外,并治跌打损伤及风湿腰腿疼痛等证。煎服,9~12g; 研末服,1~1.5g。孕妇忌服。少数患者服红药子后有腹胀、恶心、呕吐、手麻等反应。用量过大可出现头晕。反应轻者不需停药,可自行消失。 实验研究: 毛脉蓼的块根含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酸等蒽醌类成分及食用大黄甙。 大黄素甲醚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弗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用于治疗急性菌痢有良好效果,但不宜连续应用,因部分菌株可形成耐药性。毛脉蓼水浸液对多种呼吸道及肠道病毒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也收到较好效果。 ☚ 白药子 雪胆 ☛ 000020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