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王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王褒

王褒?—前61

字子渊,蜀资中(今四川资阳)人。宣帝时为谏议大夫,以辞赋著称。有赋十六篇,今存《洞箫赋》、《九怀》等十一篇,以《洞箫赋》为知名。其写箫声穷形尽貌,体贴入微,对后代描写音乐作品较有影响。语句多用骈偶,开后世骈俪文学之端。另有《僮约》一文,笔调谐谑,对阶级压迫颇有揭露。

☚ 桓宽   褚少孙 ☛

王褒

王褒513?—576

北周诗人。字子渊,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初仕南朝梁,官至吏部尚书、右仆射。西魏军陷江陵,随梁元帝出降,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入北周,授太子少保,迁少司空,出为宜州刺史,卒。今存诗四十余首,描写边塞风光,寄寓故国之思,苍劲质朴,《渡河北》、《关山月》等是其名作。原有集二十一卷,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司空集》。

☚ 阴铿   庾信 ☛
王褒

王褒511?—574?

字子渊,琅玡临沂(今山东费县东)人。出身于江左世族,博览史传,尤工属文。年二十,举秀才。历秘书丞、宣城王文学、安城内史。梁武帝大宝二年(551),赴江陵,转南平内史。梁元帝即位,拜侍中。元帝承圣二年(553),迁尚书左仆射。承圣三年,江陵陷,入西魏,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北周明帝时,加开府仪同三司。北周武帝保定(561—565)中,除内史中大夫。累迁小司空,出为宜州刺史,卒于位,年六十四。在梁朝为宫廷诗人,所作《燕歌行》,时称“妙尽关塞寒苦之状”。在北朝才名与庾信为最高,明许学夷认为其“五言声尽入律而绮靡者少,至如《饮马》、《从军》、《关山》、《游侠》、《渡河》诸作,皆有似初唐。以全集观,不能如庾信之工也。乐府七言亦近初唐”(《诗源辨体》卷一)。明人辑有《王司空集》。存诗四十八首,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书》卷三五、《周书》卷四一、《北史》卷八三有传。

☚ 陆雲公   庾信 ☛

王褒?—?

字子渊。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北周文学家。仕梁,初为秘书郎,复为太子舍人,袭南昌县侯。累官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入北周后封石泉县子,授太子少保,迁小司空。后出为宜州刺史,卒。原有集二十一卷,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司空集》。
索引:王褒,子渊,司空。


王褒?—前61

字子渊。蜀资中(今四川资阳县北)人。西汉辞赋家。宣帝时被征入朝,待诏金马门,擢谏议大夫。神爵元年奉命前往益州祭祀金马碧鸡之神,病死途中。原有集五卷,已散佚,明人辑有《王谏议集》。
索引:王褒,子渊,谏议。

王褒

王褒?—572至577

北周文学家、诗人。字子渊,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从小生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出身望族,聪颖好学,七岁能文章,以博学工文著称。美仪容,善谈笑,博览史传。初仕梁,任秘书郎、太子舍人。梁武帝时,以侄女嫁之,赐南昌县侯。简文帝时,迁安成郡守。元帝时,拜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右仆射。西魏攻占江陵,王褒虏至长安,受到北周优遇,历仕明帝、武帝朝,授太子少保,迁小司空,出为宜州刺史,卒于任上。王褒在北周文坛的地位仅次于庾信,据《周书·王褒传》载:“建德以后,颇参朝议,凡大诏册,皆令褒具草。”所写各类骈文对当时文风影响很大,其作《与周弘让书》是北朝骈文中的优秀作品,感情真挚,凄婉动人,虽骈丽典雅,却又不失自然流畅。王褒是南朝著名诗人,所作乐府《燕歌行》,为时人传颂。到北方后,诗风有所变化,其有成就和影响的作品大多写于北周时期,如“百年余古树,千里闇黄尘。关山行就近,相看成远人”(《入关故人别》)、“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渡河北》)、“天寒光转白,风多晕欲生。寄言亭上吏,遊客解鸡鸣”(《关山月》)等,描写边塞景象,寄寓故国之思,相互交融一体,风格质朴,笔力遒劲,情调悲凉,对北朝诗歌水平的提高起了推动作用。有集二十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王司空集》一卷。今存诗近五十首。

☚ 萧撝   宇文赟 ☛

王司空集

☚ 温侍读集   王司空集 ☛

王褒

 西汉辞赋家。字子渊,蜀资中(今四川资阳)人。宣帝时为谏议大夫。明人辑有《王谏议集》。
王褒

王褒

生卒年不详。西汉重要辞赋家。《汉书》有传。字子渊。蜀资中(今四川资中资阳一带)人。汉宣帝时讲论六经及群书,征召能为《楚辞》者九江被公,又征召高材刘向、张子侨、华龙、柳褒等。当时国家殷富,宣帝颇令群臣作歌诗,于是益州刺史闻王褒有俊材,使褒作《中和》、《乐职》、《宣布》等诗,令人弦歌之。及此诗为宣帝所闻,益州刺史遂荐王褒。王褒被召见,上《圣主得贤臣颂》,为宣帝所赏。曾多次从宣帝游猎,作歌颂,擢为谏议大夫。其后太子(元帝)多病,宣帝令褒侍奉太子。太子颇赏其《甘泉颂》及《洞箫颂(一作赋)》,常令左右诵读。后有方士说益州有金马、碧鸡二神,以为可以祭祀召至。宣帝遂派王褒前往祭奠,道中病死。王褒的辞赋,《汉书·艺文志》载目16篇,今存者有《洞箫赋》、《责髯奴辞》、《僮约》以及《九怀》(共9篇)、《甘泉宫颂》、《圣主得贤臣颂》、《四子讲德论》等,又有《碧鸡颂》有目无文,总计恰为16篇。其中最传诵的当推《洞箫赋》(见《文选》),在赋史上,此赋可谓开创乐器描写之作,对后来马融《长笛赋》、嵇康《琴赋》诸作均有一定影响。其《甘泉宫颂》及《碧鸡颂》今已残缺,尚有佚文见《艺文类聚》,亦有较高艺术意味。至于《圣主得贤臣颂》(见《汉书》本传)则说教成分较多。此外,《楚辞》中尚有《九怀》,系吊屈原之作,行文摹仿屈原之作,较少创造。《僮约》(见《艺文类聚》),系仿当时契约之体,实为游戏文字。对奴隶颇有侮弄之意,但亦可从中了解当时奴隶之困苦情状。王褒赋的体制形式颇多创新,而艺术上亦有出乎前代赋家者,为西京赋之一变,颇受明张溥等后人之称道。原有集,《随书·经籍志》载目5卷,已佚。张溥辑有《王谏议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 王廙   王融 ☛

王褒

代称文学侍臣。唐刘禹锡《逢王十二学士入翰林因以诗赠》: “定知欲报淮南诏,促召王褒入九重。”
○ 王枚

王褒

王褒?—前61

字子渊,蜀资中(今四川资阳县北)人。喜音乐,工诗善赋。宣帝时,因益州刺史王襄推荐,被征入朝,应诏作《圣主得贤臣颂》,遂得与刘向、张子侨等待诏金马门,不久擢为谏议大夫。皇太子有病,令褒至太子宫与之娱乐,他朝夕不离,并诵读奇文和自己的文章给太子听,至病愈始归。太子喜爱他的《洞箫赋》,常令后宫才人诵读。王褒常从宣帝打猎,“所幸宫馆,辄为歌颂”,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侍从文人。神爵元年(前61)奉命往益州祭祀金马碧鸡之神,病死途中。
《汉志》载王褒有赋16篇。今存《洞箫赋》、《九怀》、《甘泉宫颂》、《碧鸡颂》、《僮约》、《责须髯奴辞》。其《圣主得贤臣颂》、《甘泉宫颂》等篇,皆歌功颂德之作。《九怀》形式模仿《九歌》,而其意则大抵就《离骚》“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语敷衍之。内容空泛,缺乏真情实感。《僮约》是用口语写的赋体游戏文字,文笔简洁生动。因以嘲笑态度来写奴隶,故内容不足取。唯《洞箫赋》是王褒独具特色之作,在描写音乐的赋作中,也是较早的一篇。刘勰称“子渊《洞箫》,穷变于声貌”(《文心雕龙·诠赋》)。

☚ 刘向   刘歆 ☛

王褒生卒年不详

西汉辞赋家。字子渊,犍为郡资中 (今资阳) 人。擅长诗赋,为益州刺史王襄作《中和》、《乐职》等颂。汉宣帝时,应征至京师,与张子侨等并待诏,后擢为谏大夫。又上《甘泉颂》、《洞箫赋》,皇帝尤喜,令宫廷众人诵读。还著有 《僮约》、《圣主得贤臣颂》 等文章。后奉命往益州祭祀金马碧鸡之宝,卒于道上。明人辑有 《王谏议集》。

王褒

王褒约514—577

北周诗人、书法家。字子渊。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弱冠举秀才,除秘书郎、太子舍人。梁武帝嘉其才艺,嫁侄女给他。袭爵南昌县侯。梁元帝继位,召拜吏部尚书、右仆射。西魏于公元554年破江陵,王褒等数人俱至长安。西魏、北周,待之甚厚。加开府仪同三司,又授太子少保,迁少司空。原有集21卷,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司空集》。善书。梁国子祭酒萧子云为褒姑父,特善草、隶。褒少时来去其家,遂相模范,而名亚子云,并见重于时。他到长安后,人们“并学褒书”,连书法家赵文深也被迫学他。唐高祖、太宗也学褒书。唐张怀瓘《书断》列其书入能品。《北史》、《周书》有传。

☚ 庾信   韦霈 ☛
王褒

王褒约514—577

北周诗人、书法家。字子渊。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弱冠举秀才,除秘书郎、太子舍人。梁武帝嘉其才艺,嫁侄女给他。袭爵南昌县侯。梁元帝继位,召拜吏部尚书、右仆射。西魏于公元554年破江陵,王褒等数人俱至长安。西魏、北周,待之甚厚。加开府仪同三司,又授太子少保,迁少司空。原有集21卷,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司空集》。善书。梁国子祭酒萧子云为褒姑父,特善草、隶。褒少时来去其家,遂相模范,而名亚子云,并见重于时。他到长安后,人们“并学褒书”,连书法家赵文深也被迫学他。唐高祖、太宗也学褒书。唐张怀瓘《书断》列其书入能品。《北史》、《周书》有传。

☚ 庾信   韦霈 ☛

王褒约513—576

北周文学家。字子渊(一作子深),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梁元帝时官吏部尚书、左仆射。江陵被陷后入北朝。北周时授太子少保,迁小司空,出为宜州刺史而卒,年64。原为梁宫廷诗人,在北朝诗风一变,《渡河北》、《关山月》写边塞风光、故国之思,苍劲质朴,文名颇高。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王司空集》。

王褒

王褒生卒年不详

字子渊。西汉蜀资中(今四川资阳)人。工歌诗,善辞赋。汉宣帝“欲兴协律之事”(《汉书·王褒传》),益州刺史王襄闻褒有俊材,向宣帝举荐,被召入朝。他同张子侨诸人并待诏,常从帝游猎赋诗,旋擢谏大夫。后被召虞侍太子,“朝夕诵读奇文及所自造作”,太子疾平复,喜褒所作《甘泉》、《洞箫赋》,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因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他奉命前往祭祀,死于道中。《洞箫赋》以人事人情巧喻箫声,新颖别致,多有骈丽偶句,刘勰称之“穷变于声貌”(《文心雕龙·诠赋》),渐开魏晋南北朝骈赋之端。其作品今存明张溥所辑《王谏议集》。

☚ 孔安国   杨恽 ☛

奇文愈疾

☚ 发愤著书   奇文愈疾 ☛
王褒

王褒

西汉宣帝时辞赋家。本为蜀人, 曾为益州刺史王襄作 《中和》、《乐职》、《宣布诗》,选人依《诗经·鹿鸣》之音律而歌涌之,传入长安。宣帝闻知后召王褒至京师,任金马门待诏,专作辞赋,每幸宫馆,则令王褒等随从,让他们歌诵所作辞赋,较其高下而分等赏赐,不久,擢王褒为谏大夫。后太子得健忘症,宣帝令王褒等侍奉太子,朝夕诵读所作。太子病愈后,称道王褒所作《甘泉》和《洞箫颂》,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 夏侯建   赵定 ☛
王褒

王褒?—571左右

北周文学家。字子渊,琅邪(今临沂)人。王规之子。褒知识渊博,志怀沉静,美风仪,善谈笑。精通史传,尤工诗文。起家秘书郎,转太子舍人。袭爵南昌县侯。梁元帝与其有旧交,相得甚欢,见重其才学,拜为侍中,累迁吏部尚书、左仆射。褒文名著于世,识量渊通,位望隆重,但谦恭自守,不以名位骄人矜物,世人传为美谈。入周,授车骑大将军。明帝嗜好文学,很器重褒。官终宣州刺史。褒著有文集30卷传于世。明人辑有《王司空集》。

☚ 王融   王嫱 ☛

王褒

西魏、北周大臣。字子渊。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少博览史传,工书文。先在梁朝做官,后江陵被西魏攻占,随梁元帝投降,北上长安,受宇文泰器重,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北周立国后,常侍奉皇帝,赋诗酬唱。后任宜州刺史。卒于位,年六十四岁。

王褒

北朝北周文学家。字子渊。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梁元帝时官吏部尚书、左仆射。西魏攻陷江陵后,入北朝。北周时官至小司空,出为宜州刺史卒。年六十四。在北朝才名颇高。所作怀念乡国、描写关塞的诗,较为雄健。有《王司空集》


王褒

西汉辞赋家。字子渊。蜀资中(今四川资阳)人。宣帝时为谏议大夫。著作有《圣主得贤臣颂》、《九怀》和《洞箫赋》等。

王褒

(北周·? ——建德六年 ? ~577) 臨沂人。字子淵,一字子漢,又字子深。蕭子雲姑父。據史籍載,褒善屬文,梁元帝時,官拜吏部尚書左僕射,享有高名,但不矜名位,為世稱道。梁滅入周,晉車騎大將軍,與庾信齊名,才名殊高,頗受明帝親遇。以宣州刺史卒。褒自少出入子雲家,受益匪淺。妙擅書法,一時上下翕然效行,為北地“南派”之棟梁。(→見【趙文淵】)《顔氏家訓》曰: “王褒後雖入關,亦被禮遇。猶以書工,崎嶇碑碣之間,辛苦筆硯之役。嘗悔恨曰:‘假使吾不知書,不至今日邪?”而《北史·本傅》曰:“褒名亞蕭子雲,并見重于世。雖風神不俊,亦士君子之流也。”梁武帝云:“王褒書凄斷風流,而勢不稱貌。意深工淺,猶未當妙。”《述書賦》曰:“子淵正穩而寡力。”清阮元《南北書派論》曰:“ ‘南派’入北,惟有王褒。(唐)高祖近在關中,及習其書。(唐)太宗更篤好之,遂居 ‘南派’。”有文集三十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