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工艺
壮族先民对玉石质料审美认识,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晚期。1964年,广西隆安县乔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内发现一件青玉铲,通身磨光,刃部非常锋锐,制作相当精致。西周时期,壮族先民用玉石器作人体装饰已经非常普遍,从武鸣马头发掘300余座西周墓所出土的玉石陪葬品看,无论是权贵者还是普通平民,都有佩玉习俗,多者数百件,少者一二件。手饰有镯、环、钏;胸饰有玉管、玉片、玉环(小型)、玉玦。有一种微型圆玉片,直径仅0.4厘米,中间孔仅能穿串一根头发丝,动辄数百件甚至千余件集中出土。其工艺原理尚属哑谜。先秦以前壮族地区的玉饰品仅见有白玉质,进入汉代后,玉质品种增多,不但有白玉,还有翠青玉、翠绿、青灰、褐红等色玉,加工品种有镯、环、钏、管、珠,还新出有杯、印章、壁、动物雕塑像等。贵县西汉墓出土的一件玉佩饰,整体看极似一只凶恶的鳄鱼,从头至尾,见棱见角,恐怖吓人。细看头顶有一只向前蜷曲的角,又似犀牛的型状,中间镂空的单眼似一只阴森森的人眼,具有虚实结合,神秘难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