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炕床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炕床育warm bed rearing

小蚕饲养方法之一。因其加温部分利用中国北方农村冬天取暖的炕床结构的原理而得名。根据小蚕对高温多湿适应性强,对营养要求高,需要空气少等生理特点,在防干育的基础上采用高温多湿密闭的饲养室饲养小蚕,故称炕床育。利用原来的小蚕房,在室内地下砌烟道加温,创造高温多湿环境,饲养人员直接在蚕室内操作,称之为炕房育。
炕床育利用地下弯曲烟道发散热量而加温,温度均匀、平稳。炕床便于密闭,保温保湿性能好,有利于小蚕的生长发育。炕床育采取密闭多湿的方法,能经常保持桑叶新鲜,还能节约用桑。炕床采取间接加温,可避免燃料所产生的不良气体影响蚕的生长,防止小蚕的煤气中毒。炕床育每日给桑3~4回,保证小蚕健康生长,为大蚕饲养打好基础。炕床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便于建造。
炕床的构造 炕床分饲育室和地火弄两部分。饲育室高2.2~2.3米,开间3~5米,进深1.7~3米。顶部要有天花板,左、右、后3面有墙,正面设门 (也可悬挂塑料薄膜)。在天花板中央和后墙左右两侧的下方,各开两个16厘米见方的换气洞,有木板可以自由启闭,以便调节温湿度和空气。炕内搭固定蚕架,约10~11层,层距16.5厘米,最下一层离炕面30厘米,铺湿草帘,作为补湿之用。
炕床的地下部分,由炉灶、烟道、烟囱组成。炕房可用原来养小蚕的蚕房改建,使能密闭保温保湿。地下设烟道3~4条,回转在蚕架下面,烟道上铺黄砂,以便吸热补湿。
在有供电条件地区,可以推广自动控温的电热炕床。电炕床加温装置是由交流接触器、温度调节器、电热丝等组成。
炕床育的技术处理
养蚕前做好炕床试烧和消毒工作 为了掌握炕床温度升降规律,养蚕前要进行试烧,注意观察炕内温度变化,检查地火弄有无漏烟现象。由于炕内温度高、湿度大,病原微生物容易繁殖,养蚕前必须把蚕室、炕床、贮桑室等打扫清洁,堵塞鼠洞、蚁穴并进行粉刷。所铺黄砂应取出淘洗,再晒干铺好。然后将洗净晒干的蚕具插放在炕床内,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后打开炕门,待药味充分发散后使用。
严格掌握饲养温湿度标准 炕床育采用高温多湿环境,以促进小蚕的生长发育。要防止温度忽高忽低,特别是1龄疏毛期阶段,温度不能低于27℃。但温度过高不仅影响蚕的体质,也容易发生3眠蚕等。第1~2龄食桑期中,要关好换气洞,补好湿度。在养蚕前先在炕内充分补湿,饲养中密闭炕门。炕床温湿度标准如下:

项目 龄期温度(℃)湿度(%)说 明
1
2
3
27~28
27~28
26~27
90
90
80~85
眠中降温1~2℃
湿度保持75~80%

精选良桑,合理给桑 炕床育的蚕发育快,应特别重视采摘各龄营养丰富的适熟叶。为提高小蚕叶质,应设有一定数量的小蚕专用桑园。炕床育每昼夜给桑3~4次,给桑量要适当,防止小蚕受饥饿; 也要防止残桑过多, 产生伏桑㯩。
做好扩座、匀座、调匾工作 炕床养蚕由于保温保湿性能好,蚕的发育快,加上给桑回数少,要做到超前扩座,使蚕头分布均匀,稀密适当,炕内上下层温度稍有差别,要结合给桑,经常调动蚕匾位置。
眠起处理 炕床育第1龄可以不眠除,止桑后轻轻扩大蚕座,撒焦糠石灰,促使蚕座干燥。第2龄起,眠除各一次,加眠网宜稍早。眠中温度降低1~2℃,并停止补湿,开放换气洞,湿度保持75~80%。饷食要适时,防止饥饿。饷食用叶,要力求新鲜,适熟偏嫩。
注意防治僵病和曲霉病 炕床内湿度大,温度高,容易发生僵病和曲霉病,蚁蚕及各龄饷食前,应用防僵粉进行蚕体消毒。

炕床育warmbed rearing

小蚕饲育方法之一。中国仿照北方农村炕床的构造而设计的一种小蚕防干育型式。炕床的三面为土砖坯,厚度约10~13 cm,正面为木制或塑料薄膜制的双扇门,顶设天花板,上、下方开换气洞,又可调节温湿度。炕床由地上和地下部分组成。地上部分为饲育室,室内搭蚕架,每层间隔16 cm,最下层放湿草帘补湿。地下部分为热源装置,加温燃料可用柴或煤。此法优点是:炕床保温保湿性能好;省燃料;夏秋期能隔热降温;饲育室和操作室分开,室内空气新鲜,有利于防病。缺点是:观察蚕的发育情况不方便,给桑时打开炕门,温度容易发生变化。

炕床育

用炕床式蚕室饲育小蚕的形式。系根据北方农村炕床的构造而设计:地上部分为饲育室,三面墙一面门,内置蚕架放匾养蚕;地下部分为火龙,有炉灶、烟道和烟囱构成。此法已在江浙地区广泛应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