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游击战卫勤保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游击战卫勤保障

游击战卫勤保障

游击战是一种分散流动的作战形式。革命的游击战,是被压迫的人民或被侵略的民族,反抗压迫或侵略的一种武装斗争形式。它以袭击为主要战斗方式,比正规战具有更大的主动性、灵活性、进攻性、速决性、流动性。组织这种作战形式的卫生勤务,称游击战卫生勤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初创时期就是打的游击战争,到十年内战后期打的带游击性的运动战。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占区及其周围广泛地开展了游击战争。古今中外战史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累积了最丰富的游击战争经验和游击战争的卫生勤务经验。卫生工作在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通过卫生工作者创造性的劳动,医治和保护了上百万伤病员,维护了部队的战斗力。
游击战是在敌占领区进行的一种小规模的战斗,通过杀伤敌人,破坏其交通、通讯或拔除敌人的据点等,扰乱敌后方安全,牵制其兵力,配合正面作战。当根据地不断扩大和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向运动战发展。
游击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群众自发组成的小股部队。这种部队不一定有医务人员。战斗中的伤员自己带回,由当地医生治疗;第二类是正规部队分散到敌占区进行游击战争。部队已有一定的卫生组织,有适合实际的卫勤保障措施。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任务是在敌后方进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发动群众建立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抗日队伍。主力部队的建制是: 师—旅—团—营一连;地方部队的建制是: 团一营一连,或团一连; 民兵和武工队则是大队或小队。一个根据地的面积不大,从根据地中心到敌据点或交通线不超过几十里。平时将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以营或连为单位,配置在敌据点附近,随时打击骚扰抗日根据地之敌,保护根据地的生产。如发生战斗,伤员一般不多,经过急救包扎后,直接送根据地中心的医疗机构治疗。对一些重伤员,如本根据地不能治疗,则要送到(通过敌封锁线)旅卫生部的医疗机构治疗。旅或师的医疗机构也多是小型的,具有较大的机动性,往往分成小组,分驻在相邻近的村庄中。这种不过分集中的办法是由于
❶村庄不大,过分集中势必增加一村群众的负担。
❷可以在敌突然袭击时能迅速转移。医务人员和伤病员都穿便衣,那种正规医院的工作制度,不能适应当时实际情况。当敌人将大举围攻前,轻伤病员出院随队作战,重伤病员和医务人员一起分散隐蔽。战斗部队相应集中,避敌之锋,与敌周旋,相机打击敌人。战斗中的重伤员则寄藏于群众家中。有时敌突然来袭,要尽可能在敌进村之前,将伤病员转移到村外隐蔽地躲避。在山区是深山山洞,在旱地平原区是地下坑道,在水网区是小河港叉、芦苇丛中,在作物收获之前是青纱帐之中,在树林区是藏在其深处。如敌人已进村,则全靠群众掩护。待敌人袭击过去之后,伤病员再行集中。
对部队平时要进行卫生防病和急救教育,建立必要的卫生制度,培训基层卫生人员,要为驻地群众治病防病。药材来源比较困难。可以自制一部分,多半是自敌占城镇购买。经费有限,必须不断强调节约。
随着我国城乡卫生工作的发展,乡设有数十床位的卫生院,生产大队有农村医生。如敌人发动侵略战争,我国将进行人民战争,地方部队和民兵的装备也会比从前不同,进行更高的水平的游击战争。游击战争的卫生勤务一定也会达到更新的水平。

☚ 运动战卫勤保障   摩托化部队战时卫勤保障 ☛
0002046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