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清代钱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清代钱法 清代钱法清代国家管理货币的制造和流通的办法。《清史稿·食货志五》: “钱法: 太祖初铸 ‘天命通宝’钱,别以满、汉文为二品,满文一品钱质较汉文一品为大。天聪因之。世祖定鼎燕京,大开铸局,始定一品。于户部置宝泉局,工部置宝源局。‘顺治通宝’ 钱,定制以红铜7成、白铜3成搭配鼓铸。钱千为万,2千串为1卯,年铸30卯。每钱重1钱。二年,增重2分,定钱7枚准银1分,旧钱倍之。民间颇病钱贵,已更定10枚准1分。各省、镇遵式开铸,先后开山西、陕西、密云、蓟、宣、大同、延绥、临清、盛京、江西、河南、浙江、福建、山东、湖广及荆州、常德、江宁3府铸局。五年,停盛京、延绥2局。六年,移大同局于阳和。七年,开襄阳、郧阳2府铸局。八年,停各府、镇铸。十年,复开密云、蓟、宣、阳和、临清铸局。……是年廷议疏通钱法,以八年增重1钱2分5厘为定式,幕左汉文 ‘一厘’ 2字,右宝泉铸1字曰 ‘户’,宝源曰 ‘工’,各省、镇并铸开局地名1字,如太原增 ‘原’ 字、宣府增 ‘宣’ 字之类,钱千准银1两,定为画一通行之制。禁私局,犯者以枉法赃论。时官钱壅滞,通以敛散法,酌定京、外局钱,配搭俸饷。钱粮旧制征银7钱3,皆著为令。而直省局钱不精,私铸乘之,卒壅不行,悉罢铸,专任宝泉、宝源,精造1钱4分重钱,幕用满文,俾私铸艰于作伪。现行钱限3月销毁。更定私铸律,为首及匠人罪斩决,财产没官,为从及知情买使,总甲10家长知情不首,地方官知情,分别坐斩绞,告奸赏银50两。十七年,复直省铸,令准重钱式,幕兼用满、汉文。康熙元年 (公元1662年) 铸纪元钱,后凡嗣位改元,皆铸如例。……咸丰二年 (公元1852年) 福建巡抚王懿德亦以为请 (行钞)。廷议以窒碍难行,却之。是时银亏钱匮重,而军需河饷糜帑2千数百万,筹国计者,率以行官票请。次年,命户部集议。惠亲等请饬部制造钱钞与银票相辅并行。票钞制以皮纸,额题 ‘户部官票’ 左满、右汉,皆双行,中标2两平足色银苦干两,下曰 ‘户部奏行官票’。凡愿将官票兑换银钱者,与银一律,并准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项。伪造者依律治罪。边文龙。钞额题 ‘大清宝钞’,汉字平列,中标准足制钱若干文,旁8字为 ‘天下通宝,平准出入’,下曰 ‘此钞即代制钱行用,并准按成交纳地丁钱粮一切税课捐项,京、外各库一概收解’。边文如票。大钱当千至当10,凡5等,重自2两递减至4钱4分。当千、当500,净铜铸造,色紫; 当百、当50、当10,铜铅配铸,色黄。百以上文曰 ‘咸丰元宝’,以下曰 ‘重宝’。幕满文局名。……自大理少卿盛宣怀奏设通商银行,议者以东西洋各国皆有国立银行,能持国内外财政,二十九年,允户部请,设置官银行,以部专其名,纠合官商资本400万,通用国币、发行纸币、官款公债皆主之。寻为发行纸币,并开纸、印刷2厂。会户部改度支,更银行名曰 ‘大清’,设正副监督各1,造币总厂亦如之。银行内并附设储蓄银行。画一币制,载入各国新定商约。部议宜先审定银币,试行效,则积金铸币三品之制,可使同条共贯。第计元计两,尚持两端。德宗下其事于督抚。适有以实行商约速定币制请者,下政务处核议,各督抚亦先后议上。主两者11省,主圆者仅8省。度支部前亦颁布用两,遂定1两为主币。复由部设币制调查局,而审慎于铸造推行、画一成色分量之间。至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 仍前定各曰 ‘圆’,银币1圆为主币,5角、2角5、1角3种,镍币5分1种,铜币2分、1分、5厘、1厘4种。为辅币。银币重7钱2分,余递降。并撤直隶银铜造币厂,而留汉口、广东、成都、云南4厂。前所铸大小银元,暂照市价行使,将来由总厂银行收换改铸。” ☚ 清代盐法 清代茶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